APP下载

运动处方教学实践及理论探讨

2013-07-05傅绪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处方体育课

傅绪明

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很多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视野撰文进行阐述和分析。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师过分强调动作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招一式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严重束缚学生身体自由活动,再加上老师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简单,也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成绩评价,用一根标尺去度量所有的同学,没有考虑同学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严重挫伤体育学习困难的同学的自尊心,等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调适教学模式,而运动处方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1 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及理论分析

运动处方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povich)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提出来,196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使用“运动处方”一词,从而使“运动处方”在国际上得到了确认和推广。它是指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改善、增强身体部分或整体的功能为目的,而采取的有针对性地系列练习方法。我国研究运动处方教学起步较迟,上世纪70年代还鲜有专家学者研究,到“九五”期间,被教育部作为重点课题在中小学体育工作中进行应用性研究,现在已广泛用于康复治疗、疾病预防、健身强体、竞技训练等领域。

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方式。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所以运动处方教学施教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双边关系,从内在需求上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锻炼地积极性,进而实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2 运动处方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本研究选取某高等职业院校四个大学二年级班级做对照研究,将四个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3人(男生18人,女生35人),采用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对照组54人(男生16人,女生38人),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常规教学。

从分组情况看,二组人数及性别比例十分接近,样本可比性强。

实验前对四个班级107名同学的耐力、速度和腿部力量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为1000米(男)、800米(女)、50米跑、立定跳远。测试后按《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分数评定。

从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十分相近,说明二组同学的身体素质也是十分接近的。

表1 试验前实验组学生耐力跑、短跑、立定跳远成绩及百分比

表2 试验前对照组学生耐力跑、短跑、立定跳远成绩及百分比

经过一个学期16周体育课教学后,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以上述三个项目进行测试和分数评定,其结果如下:

从表3和表4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说明运动处方教学,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表3 试验后实验组学生耐力跑、短跑、立定跳远成绩及百分比

表4 试验后对照组学生耐力跑、短跑、立定跳远成绩及百分比

3 运动处方教学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

3.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运动处方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目标和教法体系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体育课教学。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个体需求,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以及学生锻炼能力、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淡化竞技体育色彩,注重把健身锻炼、健康教育和体育技术的掌握融为一体,给学生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新感觉[2]。在施教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到运动时间、强度、次数及运动类型四个参数,使运动处方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学生锻炼既不用担心因运动量过大对机体造成伤害,也不用担心因运动量太小对机体刺激强度不够而影响锻炼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学生能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张弛有度,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掌握正确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3.2 运动处方教学契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身体情况和运动情愫,学生在教师的“权威”要求,被动模仿比划动作,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成绩评价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成长过程,用同一标准标去要求一切学生,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和锻炼积极性。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实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适宜个体体质发展需要的运动强度,科学制定锻炼计划,强化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弱化教师主导地位,注重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培养,注重学生锻炼方法的掌握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成绩评价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爱。切实是“以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和选择,以及平等参与体育运动健身的权利和机会”[3],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3.3 运动处方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学校体育,既要培养学生有健康的体魄,还要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做到身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运动处方教学提高身体素质之功能已毋庸置疑,它的另一功能既在精神层面上还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加强,消极负面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转移和缓和[4]。避免了传统体育课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成绩评价“一刀切”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再者,运动处方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快感,有利于学生对自我努力形成肯定判断,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取得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还存在不足而悲观失望,有效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长期以往,就会把这种体验潜移默化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让自己拥有平和的心态、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所以说,运动处方教学契合素质教育要求。

3.4 运动处方教学契合教改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此,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5]”。运动处方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教”与“学”“二张皮”问题,避免了学生上了十几年体育课,离开学校时既没有掌握什么运动技能、也不会进行自我锻炼身体之尴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能本位”、“知行合一”和“学用一体”的原则,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终身锻炼思想的养成和健身方法的掌握搭建平台,做到学以致用。

4 结论与建议

(1)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成绩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效果是明显的。

(2)从操作层面看,运动处方教学有教育学、训练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支撑,是科学的、可行的。

(3)运动处方教学体现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真正把学生的体育需求与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运动处方教学是个体化的锻炼方案,严格地讲,每个人的锻炼方案都是不同的。在运动处方教学初期,可以让情况相近的人群使用同一运动处方,随着锻炼的深入,运动处方应不断进行细化、调整、充实,逐渐做到区别对待,直至最后一人一方。

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指示精神,切实把学校体育教学提高到新台阶。

[1] 田继宗,石 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1(1):52-55.

[2] 李世红.运动处方教学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10):406-407.

[3] 王公法.浅析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4):412-415.

[4] 胡小浪.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用的试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 于佳祥,徐英微.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运动处方教学理念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105-108.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处方体育课
人间处方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处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