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3-06-23和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家属

和咏梅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人民医院,云南 福贡 673400)

脑梗死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和咏梅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人民医院,云南 福贡 67340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90 例入选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A(47 例)、B(43 例)两组,B 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A 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 3 个月肢体并发症、生活能力与瘫痪程度。结果A 组患者 3 个月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31.9%VS.53.5%)与肌力< 3 患者的构成比(36.2%VS.58.1%)均低于 B 组,ADL 得分(68.0± 13.5)VS.(61.7±12.7)高于 B 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脑梗死;护理;康复训练;效果

急性脑梗死后70%~80%的患者出现偏瘫,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大大受限,研究表明[1]脑梗死后4周内的护理干预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作用。笔者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入选的47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训练,借此探讨实施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入选的90例脑梗死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57~71岁,平均(64.3±7.4)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且住院时间20d以上;排除严重意识障碍,伴发多种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A组47例,B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未见明显差异。B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对症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如下系统化康复训练措施,且出院后每半个月给予电话随访,强调遵医的重要性和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并辅之心理疏导。

1.2 早期康复训练措施

1.2.1 健康教育

①制定宣教计划。每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强化开展15~20min的健康教育,内容涵盖脑梗死护理的基础知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饮食原则等;积极回答家属的提问,使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后遗症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疑虑。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一步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1.2.2 心理护理

①心理状况评估。责任护士利用心理学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②环境辅助疗法。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病房内适当播放古典轻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③康复训练中鼓励患者增强自信,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2.3 行为干预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h内开始行为干预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①饮食与吞咽训练。吞咽训练之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轻者给予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中度吞咽困难者可让患者做吸吮、伸舌、鼓腮、吹气等动作,每天2次,每次20min,锻炼喉部肌群,对部分患者给予健侧汤匙进食半流质饮食。对重度吞咽困难者须用无菌纱布包裹舌钳夹住患者舌头,上下左右往复运动锻炼,每次5min。②发音和语言训练。对发音障碍者引导患者控制自己的唇舌,常做鼓腮、撅嘴、弹舌等动作,加强对Ka、Pa、Ta音节的发音训练,每日重复数次,循序渐进。③肢体康复训练。制订偏瘫患者肢体锻炼计划,责任护士做好示教演练,并协助患者完成每日锻炼计划,逐渐实现由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的过渡,逐步实现患者的坐起与站立,直至患者出院。

1.4 效果评价

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与瘫痪程度。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修定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估[2]。瘫痪程度采用6级(0~5级)肌力指标进行评估,完全瘫痪或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记录为3级以下。

1.5 统计方法

并发症与瘫痪程度构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ADL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患者出院3个月后,A组患者肢体并发症发生率与肌力<3患者的构成比均低于B组,ADL得分高于B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组别患者康复状况对比情况一览表(%)

3 讨 论

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要求从心理、生理、行为等多个纬度给脑梗死患者患者以关爱。通过系统化的健康宣教,特别是反复强化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进而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偏瘫患者走向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抑郁症在脑血管病后的情感障碍中发病居首位,因此,有必要将心理护理与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贯穿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责任护士首先要获得患者的信任,注意倾听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二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患者的每一次进步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三要要调动患者家属积极性,指导家属掌握基础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技巧,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多给患者以关爱,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走向康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后,早期行为干预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已遭破坏,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恢复其原有功能。给予患者系统化的行为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提高肌力,降低瘫痪程度,促进功能的恢复。

专业化地心理干预、康复锻炼等对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功能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蔡军红,刘沙林,彭海燕.影响脑梗死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29-530.

[2]郭建萍.情绪干预对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2010,26(4):62-63.

R743.33;R473

:B

:1671-8194(2013)02-0177-0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