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害控制策略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3-06-23张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病死率控制策略

张海峰

(双辽市中心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损害控制策略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张海峰

(双辽市中心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目的 探讨分析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使用损害控制策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2 例腹部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早期全面治疗,治疗组采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 住院天数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均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合理使用损害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

腹部多发伤;损害控制策略;早期全面治疗

多发性创伤患者最初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优先复苏让患者生存并有感知功能,如果创伤的严重性不允许,存在最终手术不能马上进行的情况,而在综合复苏过程中运用损害控制(damagecon-trol,DC)策略既能有效控制原发创伤,又能积极预防继发性损害,是近年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尝试之一[1]。为提高腹部多发伤救治中的抢救成功率,我院尝试对31例腹部多发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策略,并与令31例常规早期全面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2例腹部多发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0±5.9)岁。因交通事故患者45例,坠落跌伤患者6例,钝器所伤患者4例,其他7例。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20min~48h不等,平均4.5h。肝破裂为主27例,胃肠道破裂34例,腹膜后血肿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在治疗的第一阶段,应以控制损伤中的致命因素为主,控制大出血、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状态。必要时做气管插管以辅助呼吸。针对患者受伤情况实施简单应急手术:本组患者实行十二指肠造瘘术13例;空肠回肠造瘘术9例;肝破裂修补术9例;脾脏切除术8例;腹膜后纱布加填术4例;肝动脉结扎术1例。手术后,患者进行ICU病房内复苏治疗针对患者DIC、酸中毒等全身病症进行治疗。患者生理状态基本稳定后进行针对病症的详细正规手术。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早期全面治疗。即给予患者常规复苏治疗,一次性进行针对病症的详细正规手术,术后进ICU监测治疗。

认真监测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交通、打架斗殴等所导致的各种复杂且严重致命的损害性多发伤也来越多,其中又以腹部多发伤最为常见。因腹腔内有肝、脾、胃肠等多种重要脏器,所以此类患者往往伤情严重,救治难度大,病死率也一直较高,因而腹部多发伤对临床外科医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而急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损害控制策略是近年提出的通过优先复苏让患者生存并有感知功能为中心思想的治疗策略。可分为早期紧急手术、术后复苏、二次确定手术三大阶段。

1993年,Rotondo等通过回顾分析以往病例以及救治方案,率先提出了损害控制策略这一概念。对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常出现严重酸血症、低温、凝血障碍与高分解代谢,这时再进行复杂创伤大的手术,其结果是加重机体的生理紊乱,增加复苏的难度[2]。然而,在早期,对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医师常会采用早期全面治疗,即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复杂且全面的手术,这种治疗策略虽可挽救患者重要脏器,但却常常因为急性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并发症,从而使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损害控制策略改变以往手术的缺陷,采用全新的治疗理念,用简便快捷的处理操作,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之后在患者生理指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再进行完整、合理且针对病情的一次性或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损害控制策略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凝血时间长,血小板数减少,纤维蛋白原增加等。②体温降低,且长时间不能复原。③代谢性酸中毒者。以上患者大多病情严重,甚至濒临死亡。濒临死亡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常会出现可致命的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和体温不升,构成所谓的“致死三联征”(或“死亡三角”)。如果不纠正上述异常并立即控制活动性出血,病死率可高达90%[3]。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成功只是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不恰当的手术和抢救会加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导致患者死亡。

为研究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使用损害控制策略的治疗效果,我院对82例腹部多发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其中41例患者实施损害控制策略治疗方案,另外41例患者实施早期全面治疗方案。经抢救,治疗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由此可得出结论,在腹部多发伤救治中合理使用损害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赵小纲,江观玉.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J].中华创伤杂志, 2006,22(5):334-336.

[2]胡方勇,朱海东,徐飞.损害控制策略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41-44.

[3]牛军民,缪金透,张宝杭,等.损伤控制在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42-44.

R656

:B

:1671-8194(2013)02-0175-02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病死率控制策略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