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的“活动”教学

2013-06-14刘俊煌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活动教学

刘俊煌

摘 要:“活动”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误区及制约因素,阐述地理“活动”教学的内涵、类型及意义,可对地理“活动”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地理;活动;教学

地理“活动”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思考、探索、实践。“活动”既是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活动”是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和热情最高的内容,是提高学生地理兴趣的最佳手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1.野外观察型

这是学习地理的最直观、最广泛的传统方法。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到处都有地理知识,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例如,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记录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等。这类活动,通过学生的持续观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2.演示实验型

动手演示昼夜更替;用观测月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借助直观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丰富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推理,提示某种现象的成因,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图示观察型

这类活动在于通过直观的图示观察,结合所学的知识原理,

说明一些地理现象的原因,这是最直接的知识应用。这类活动课本出现的频率较高。如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问题,随着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它们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有很大的帮助。

4.问题调研型

问题调研活动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组织这类活动时,设计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去查资料、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用自身的实践体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材料分析型

这一类活动综合性比较强,不仅涉及文科知识,还涉及理科知识。材料中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想一想,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6.辩论研讨型

如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这类活动的内容相当开放、民主,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就题论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阐述自己的论点;或者就有争议的观点,分组讨论,力争以理服人。而且,这种讨论类活动正体现了使学生能够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

7.绘图型

这类活动与旧教材相比,明显多了,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制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如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同学之间去交流;又如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等。

8.游戏型

地理游戏活动是用一些地理知识编成谜语、小品等,让学生参与猜谜、演小品等活动,使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地理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教学的现状与误区

1.“活动”教学的现状

(1)“活动”教学只流于形式。

受现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影响,且学校领导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地理“活动”教学难于正常开展,即使开展,也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问答练习,教师没有创设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课本所阐述的理论,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活动”只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活动”教学的目的。

(2)地理“活动”教学状况差异大。

受教学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不足甚至没有,根本无法开展野外观察、测量及地理实验等活动。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均衡,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专业地理教师,地理课由其他老师上,这些老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地理实践技能有限,难于指导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活动,以至地理“活动”教学难于开展,甚至不开展“活动”课。同一间学校,由于班级、教师、学生素质不同,“活动”教学状况也有差异。

(3)课堂活动多,野外活动少。

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地理“活动”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到野外观察、实践,没有机会体验大自然与人,大自然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难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活动”教学的误区

(1)刻意强调课堂气氛,而忽视活动的实质。

有些地理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时,片面追求塑造课堂的热闹氛围,认为课堂越热闹,活动气氛就越活跃,活动就开展得越成功。这样导致的后果,一是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成为一盘散沙,教师由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二是使探求知识的过程变成盲无目的的活动,把原本内涵深刻的活动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放任自流的娱乐。

(2)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活动对象局限化。

在设计活动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材实际,过于简单或复杂地设计活动内容。过于简单的活动,学生根本无需太多的思考和分析,而过于复杂的活动,则让学生无从入手,从而使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闲置状态,缩小了活动的参与对象范围,使本应全员参与的活动成为部分活动或个别活动,甚至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三、实施地理“活动”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地理“活动”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活动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再通过活动,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2.主动工作,克服困难,积极求变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进行野外观察,

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变迁,了解事物变化、变迁的原因及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例如,讲到地转偏向力时,让学生观察家乡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讲到植被的垂直分布时,让

学生观察从山脚到山顶树叶或草叶的变化情况;讲气候时,让学生观察树木的姿态,判断当地常年吹什么风,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精心组织,因材施教

活动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活动的形式也不同,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因材施教,精心组织,力争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还有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地理实验活动、地理模型制作活动,国情教育、环保教育专题板报等形式,这些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同时各班学生的情况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加强“活动”教学研究,精心组织,因材施教,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霍益平.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裴新生.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活动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