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针灸信息库》评述艾条灸的疾病谱

2013-06-12黄琴峰刘婕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艾条灸篇数病种

黄琴峰,刘婕,吴焕淦



基于《中医针灸信息库》评述艾条灸的疾病谱

黄琴峰,刘婕,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对1954年至2010年间有关艾条灸的针灸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艾条灸的疾病谱及适宜病症。根据《中医针灸信息库》中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和艾条灸疾病谱涉及269个病种,总病例为121 810例,有效病例为114 726例,平均有效率为94.2%。艾条灸适宜病症为面神经麻痹,常用适宜病症为颈椎病、带状疱疹、尿潴留、腹泻,次常用适宜病症为胎位不正、遗尿、失眠症。

灸法;疾病谱;文献计量学;评价研究;中医药信息数据库;艾条灸;数据挖掘

灸法是指利用艾绒等物灼烫或熏熨穴位以治病的方法[1]。《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针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笔者运用《中医针灸信息库》(原《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全面检索灸法文献后,在灸法的疾病谱分析的基础上[2],将艾条灸从病症种类、数量、各病症的有效率多方位进行分析,论述艾条灸的临床适应病症。《中医针灸信息库》示意图见图1。

1 文献来源与目的

所有数据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的《中医针灸信息库》——灸法专题库提供,本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收集的针灸文献量最大,文献跨年度最长的统计型(智能型)数据库。本文艾条灸疗法包括,采用不同艾条灸手法的悬灸、温和灸、雀啄灸,以及雷火灸。

1.1 纳入标准

1.1.1 录入范围

凡具有国家正式刊号的针灸、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技期刊。收集1949年至2010年74种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期刊中有关针灸文献数据[3]。

图1 《中医针灸信息库》示意图

1.1.2 录入标准

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或临床报道的论文,其中有5例以上样本数,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且临床疗效数据可靠,有详细的取穴和治疗方法等。

1.1.3 文献处理

所收录对照研究文献,对照组与针灸疗法以外比较,如西药组等,则做1篇文献处理;与针刺疗法比较,如不同穴位、不同方法等比较,则做若干篇文献处理。

1.1.4 标引

疾病名根据MeSH2008版[4]和《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5];中医病症名、穴位名、针灸治疗方法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6]标引,如“回旋灸”标引“悬灸”,“雀灸”标引“雀啄灸”,“温灸”标引“温和灸”和“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标引“雷火针”等。

1.1.5 检索词

数据库的检索词均经过严格的主题词标引,而非任意词。从统计篇中对疗法系统分析和疗法疾病分析,输入参照疗法或编码,如“艾条灸或002”,“悬灸或115”,“温和灸或114”,“雀啄灸或087”,“雷火灸或116”。

1.2 排除标准

1.2.1 不收录期刊

不包括增刊、会议资料、研究生论文集、转摘等。

1.2.2 不收录文献

医案、名医经验、实验研究、针法灸法、腧穴研究、经络研究、文献研究、针刺麻醉、一稿多用、针灸意外及临床5例以下样本数,或无临床疗效,或无取穴和治疗方法,或临床数据有误差的文献。

2 艾条灸的适宜病症分析

从《中医针灸信息库》收入的73 185条数据中,共检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条灸文献1 796篇,共19个系统的病症,269个病种,总病例为121 810例,有效病例为114 726例,平均有效率为94.2%。

2.1 艾条灸的各系统病种分析

以《中医针灸信息库》收集的数据为证据,经过专家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神经系统病症有368篇论文,共观察39个病种,观察病例28 280例,有效病例27 081例,有效率为95.8%。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面神经麻痹(177篇,下同)、失眠症(39)、中风后遗症(25)、坐骨神经痛(21)、头痛(12)、眩晕(9)、疼痛(8)、慢性疲劳综合征(7)、股外侧皮神经炎(5)、痴呆(5)、三叉神经痛(5)、腕管综合征(5)、晕厥(4)、椎底动脉供血不足(4)、枕神经痛(4)、不宁腿综合征(3)、多神经根炎(3)、脑缺血(3)、感觉异常(2)、共济失调(2)、慢性消瘦(2)、面肌痉挛(2)、脑性瘫痪(2)、帕金森病(2)、桡神经麻痹(2)、斜颈(2),其余癫痫、腓神经麻痹、昏迷、肌痉挛、截瘫、脑积水、脑震荡、失声、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唐氏综合征、运动障碍、中风、重症肌无力各1篇。面神经麻痹占神经系统病症文献总数的48.1%,可见采用艾条灸治疗的神经系统病症,近半数集中在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大的病种倾向性。

运动系统病症有327篇论文,共观察37个病种,观察病例25 715例,有效病例24 336例,有效率为94.6%。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颈椎病(69)、网球肘(39)、膝骨关节炎(27)、腰椎间盘移位(27)、肩周炎(26)、腱鞘炎(12)、类风湿关节炎(12)、足跟痛(12)、软组织损伤(11)、腱鞘囊肿(8)、风湿性关节炎(7)、强直性脊柱炎(7)、腰痛(7)、骨质增生(6)、筋膜炎(5)、梨状肌综合征(5)、腰椎横突综合征(5)、脊髓灰质炎后遗症(4)、肩痛(4)、颈椎间盘移位(4)、落枕(4)、腰扭伤(4)、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腰腿痛(3)、滑膜炎(2)、踝损伤(2)、腱炎(2),其余骨化性肌炎、骨坏死、骨膜炎、骨软骨炎、骨炎、滑囊炎、腕损伤、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滑囊炎、膝关节积水各1篇。针灸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病症,即颈椎病、颈椎间盘移位、落枕、肩周炎、肩痛、腰椎间盘移位、腰扭伤、腰痛、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腿痛、膝骨关节炎,占运动系统病症文献总数的55.0%,说明颈肩腰腿痛作为针灸科常治病症,其采用艾条灸治疗的比例也相应增加。

消化系统病症有221篇论文,共观察34个病种,观察病例13 559例,有效病例12 972例,有效率为95.7%。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腹泻(29)、婴儿腹泻(27)、便秘(15)、脱肛(15)、肠易激综合征(15)、呃逆(14)、胃下垂(13)、术后肠胃胀气(12)、妊娠剧吐(10)、胆囊炎(8)、溃疡性结肠炎(8)、糖尿病胃轻瘫(5)、胃脘痛(5)、肠梗阻(4)、结肠炎(4)、胃炎(4)、腹痛(3)、麻痹性肠梗阻(3)、胃肠炎(3)、胃溃疡(3)、脂肪肝(3)、肠炎(2)、阑尾炎(2)、疝(2)、厌食(2)、痔(2),其余大便失禁、胆道蛔虫病、肝炎、肝硬化、痢疾、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胰腺炎各1篇。本系统中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腹泻、婴儿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肠炎、阑尾炎,占消化系统病症文献总数的39.4%。

妇产科病症有209篇论文,共观察26个病种,观察病例14 039例,有效病例12 740例,有效率为90.8%。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胎位不正(44)、痛经(36)、子宫出血(22)、乳汁减少(16)、盆腔炎(15)、子宫下垂(11)、乳腺纤维囊性病(10)、女性不育(8)、人流手术后综合征(6)、乳腺炎(6)、白带异常(5)、月经失调(5)、围绝经期综合征(4)、外阴干皱症(3)、骨盆痛(2)、回乳(2)、经前期综合征(2)、难产(2)、习惯性流产(2)、子宫内膜异位症(2),其余分娩痛、卵巢功能早衰、乳腺囊肿、乳溢、胎盘滞留、子宫肌瘤各1篇。将以上病种按产科疾病和妇科疾病进行大致分类,可得产科疾病为81篇,包括胎位不正、乳汁减少、人流手术后综合征、乳腺炎、回乳、难产、习惯性流产、分娩痛、乳溢、胎盘滞留,占总数的38.8%,其中胎位不正占产科疾病总篇数的54.3%;妇科疾病为128篇,占总数的61.2%,其中涉及月经不调的病症有71篇,包括痛经、子宫出血、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妇科疾病总数的55.5%。由此可知,虽然艾条灸治疗妇产科病症的病种数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产科病胎位不正和妇科病月经失调。

皮肤科病症有175篇论文,共观察28个病种,观察病例9 062例,有效病例8 792例,有效率为97.0%。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带状疱疹(60)、斑秃(16)、神经性皮炎(13)、褥疮(12)、荨麻疹(7)、腿溃疡(7)、疣(7)、瘙痒症(6)、癣(5)、寻常性痤疮(5)、黄褐斑(4)、湿疹(4)、多形红斑(3)、伤口感染(3)、银屑病(3)、白癜风(2)、表皮囊肿(2)、冻疮(2)、多汗症(2)、鸡眼(2)、接触性皮炎(2)、毛囊炎(2),其余疮疡、丹毒、甲沟炎、角化病、疖病、皮肤瘘各1篇。带状疱疹占整个皮肤病症总数的34.3%。

泌尿系统病症有138篇论文,共观察11个病种,观察病例9 212例,有效病例8 473例,有效率为92.0%。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尿潴留(58)、遗尿(52)、尿频(9)、尿失禁(7)、排尿障碍(4)、尿路结石(2)、肾小球肾炎(2),其余肾绞痛、尿道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膀胱炎各1篇。艾条灸治疗泌尿系统病症主要集中在治疗排尿异常,包括尿潴留、遗尿、尿频、尿失禁、排尿障碍、尿道综合征,共131篇,占泌尿系统总篇数的94.9%,其他病种所占数量很少,可见在病种选择上有较大的倾向性。

五官科病症有110篇论文,共观察31种病症,观察病例7 335例,有效病例6 924例,有效率为94.4%。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变应性鼻炎(30)、颞下颌关节综合征(18)、梅尼埃病(7)、耳聋(6)、鼻炎(4)、耳鸣(4)、鼻窦炎(3)、眼睑下垂(3)、扁桃体炎(3)、口腔溃疡(3)、咽炎(3)、鼻出血(2)、干眼病(2)、麦粒肿(2)、视神经萎缩(2)、眼肌麻痹(2)、眼睑痉挛(2),其余鼻堵塞、耳炎、复视、结膜炎、近视、流泪、视力疲劳、斜视、眼出血、眼睑炎、口疮、口炎、流涎、声带小结各1篇。五官科病症病种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变应性鼻炎和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男科病症有55篇论文,共观察9种病症,观察病例2 898例,有效病例2 688例,有效率为92.8%。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阳痿(22)、前列腺炎(12)、鞘膜积液(10)、副睾炎(3)、前列腺肥大(3)、阴茎硬结(2),其余遗精、男性不育、睾丸炎各1篇。阳痿占男科病症总数的40.0%。

呼吸道病症有54篇论文,共观察6个病种,观察病例3 932例,有效病例3 649例,有效率为92.8%。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哮喘(24)、呼吸道感染(16)、咳嗽(8)、支气管炎(4),其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各1篇。艾条灸治疗呼吸道病症的病种较少,且治疗哮喘较多,占44.4%;艾条灸主要集中在治疗慢性呼吸道病症,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占总数的70.0%以上。

代谢病症有32篇论文,共观察7个病种,观察病例1 413例,有效病例1 268例,有效率为89.7%。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9)、糖尿病(6)、肥胖症(6)、高脂血症(4)、痛风性关节炎(4)、营养不良(2)、低血糖(1)。艾条灸治疗与血糖相关病症占代谢病症总数50.0%,超过90.0%为降低高血糖。

心血管病症有30篇论文,共观察8个病种,观察病例1 930例,有效病例1 678例,有效率为86.9%。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冠心病心绞痛(10)、静脉炎(6)、高血压(5)、低血压(3)、Raynaud病(2)、心律失常(2),其余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各1篇。艾条灸治疗心血管病症的病种较少,且各病种间数量差异不大。

中医病症有23篇论文,共观察9种病症,观察病例1 478例,有效病例1 350例,有效率为91.3%。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痹证(14篇)、阳虚(2),其余中暑、脏躁、痿证、气功偏差、脾虚、厥证、恶寒各1篇。痹证占中医病症总数的60.0%以上。

传染病有15篇论文,共观察7个病种,观察病例740例,有效病例690例,有效率为93.2%。按篇数数值降序排列,依次为艾滋病(6)、疟疾(3)、腮腺炎(2),其余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各1篇。采用艾条灸治疗传染病的文献篇数很少,不足艾条灸总文献数的1%,提示临床极少使用艾条灸治疗传染病。

肿瘤有10篇论文,共观察1个病种,观察病例565例,有效病例510例,有效率为90.3%。内容全部为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且针对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4)和白细胞减少(6)。

将少于10篇文献的系统病症进行归纳,共有29篇论文,共观察16个病种,观察病例1 652例,有效病例1 575例,有效率为95.3%。其中精神障碍(9)、症状(9)、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病症(6)、中毒和免疫系统病症(3)、其他(2),具体病种依次为炎症(6),抑郁症(3)、以及神经衰弱、认知障碍、蛇咬伤、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各2篇,幻肢、抽动秽语综合征、甲状腺肿、药物过敏、休克、水肿、发热、白血病各1篇。

从文献篇数和总观察病例分析,各系统占总数的20%以上的有神经系统病症,占总数的10%~20%的有运动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妇产科病症,占总数的5%~10%的有皮肤科病症、泌尿系统病症、五官科病症,共占文献总数的86.2%,占总病例的88.0%。精神障碍、内分泌病症、血液病病症、中毒和免疫系统病症的文献总数较少,文献总和不足艾条灸总篇数的2%。

从各系统病种数分析,19个系统病症共涉及269个病种,其中只有1篇文献的病种有89种,2篇文献的病种有50种,3篇文献的病种有23种,4篇文献的病种有20种,5篇文献的病种有14种,5篇文献以下的病种占总病种的72.5%,提示艾条灸治疗病症种类较多,但病种比较分散,临床上使用艾条灸治疗此类病较少,可以作为参考试探性的治疗。

经统计艾条灸单个病种的平均文献数为6.7篇。泌尿系统病症中共11个病种(138篇文献),单个病种平均文献数为12.5篇/种,位于第一;其次,肿瘤病症文献数虽仅有10篇,但相对应病种也只有1种,所以其单个病种平均文献数较高,仅次于泌尿系统病症。从治疗病例数分析,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病症治疗病例数均超过1万例以上,皮肤科和泌尿系统病症治疗病例数接近1万例,其余各系统治疗病例数相对较少。通过统计平均每篇文献的治疗病例数,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病症的平均每篇文献治疗病例数分别为76.9例和78.6例,分列第二和第一,位于第三的是呼吸道病症,平均每篇文献病例数为72.8例。

2.2 艾条灸的适宜病症

以临床文献数量及临床治疗病例数为适宜病症的评价依据。①适宜病症,即单一病种文献篇数和病例数占总数5%以上;②常用适宜病症,即单一病种文献篇数和病例数占总数的3%~5%;次常用适宜病症,即单一病种的文献篇数和病例数占总数的2%~3%。如某一病种文献篇数和病例数仅一项符合相应数值,则将本病种归入下一级别。艾条灸主要适宜病症归纳见表1。

表1 艾条灸主要适宜病症归纳 (n)

3 讨论

3.1 数据库的质量保证文献评价的可信度

《中医针灸信息库》因申请著作权,由原《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更名,曾经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经过10多年的努力,数据库日趋完善,已由单台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为网络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由平面数据发展为数字数据;由单一的总结穴位和治疗方法,发展为多功能、多方位的提供数据,并结合数学模式分析数据。

3.2 基于文献数量、治疗病例数的适宜病症评价依据

疾病的临床文献数量直接反映出临床关注度和相关疗法的应用率,接受相关疗法的患者数量又反映出研究样本量,即样本量越大,相关研究的可信度越高、偏倚性越低。因此,考虑以文献数量和患者数量作为评价艾条灸适宜病症的评价依据。根据统计数据降序排列,将同时满足文献数和治疗病例数两项条件的病种列为常用适宜病症,既满足了文献数量也符合研究受众群尽可能大的要求。

3.3 艾条灸的适宜病症分析

根据对应的评价依据,多角度数据分析,艾条灸较适用于神经系统病症、运动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妇产科病症。较为推荐的适宜病症为面神经麻痹,常用适宜病症为颈椎病、带状疱疹、尿潴留、腹泻,次常用适宜病症为胎位不正、遗尿、失眠症,因网球肘、痛经仅满足一项标准的病种,说明其临床研究数量或者疗法应用范围较有限,提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艾条灸的适宜病症探讨,从个案报道逐步发展到临床经验总结,直至利用大规模的文献检索、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数学公式统计演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艾条灸的临床病种运用现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1] 陈汉平,赵善祥,黄琴峰,等.简明针灸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4.

[2] Huang QF, Wu HG, Liu J,.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iseases spectrum of moxibustion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 (6):342-348.

[3] 刘立公,黄琴峰,刘冬裴.针灸临证古今通论——头面五官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1.

[4]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ealth & Human Services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DB/OL]. U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8:1.

[5] 医学主题词组编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出版,1992:1-995.

[6] 吴兰成.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Ⅱ-1~Ⅱ-618.

Commentary on Disease Spectrum of Moxa Stick Moxibustion Based 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nk

-,,-.

,200030,

To mak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apers on moxa stick moxibustion published from 1954 to 2010, thus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disease spectrum of moxa stick moxibustion and its indications.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nk, and then analyzed by us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andThe disease spectrum of moxa stick moxibustion therapy involves 269 kinds of diseases. Of the total 121 810 cases, there are 114 726 effective cases, and the mean effective rate is 94.2%. The most proper indication of moxa stick moxibustion therapy is facial paralysis. The common proper indications are cervical spondylosis, herpes zoster, uroschesis and diarrhea. The next common proper indications are malposition, enuresis and insomnia.

Moxibustion; Disease spectrum; 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study; Datab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xa stick moxibustion; Data mining

1005-0957(2013)07-0529-04

R245.8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7.529

2013-02-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900);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20124Y009)

黄琴峰(1950 - ),女,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艾条灸篇数病种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艾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瘀血腰痹型腰痛病患者康复护理观察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衰合并便秘的临床观察
“新病种”等十五则
艾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42例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