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日》作者吴强

2013-06-10淮安市档案局江苏淮安223001

档案与建设 2013年9期
关键词:吴强红日当代文学

周 彬(淮安市档案局,江苏淮安,223001)

吴强,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日》。江苏涟水县人,1910年生。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军部干事、科长,苏中二分区敌工部副部长,苏中军区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六纵、十兵团宣教部长,华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文艺处副处长,上海文委秘书长,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上海市政协一至六届委员、常委。“文革”后任上海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顾问等职。1990年4月逝世。

吴强14岁在灌云板浦师范读书时,就爱好文学,后因学潮回家当学徒,还利用夜晚阅读《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在淮安九中,他节衣缩食,省下钱与同学集资邮购文学书籍,与几个迷恋文学的同学创办油印刊物《狂风》,向上海报刊投稿。在上海正风中学读书时,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并在校内组织文学团体“春风文艺社”,在校外参加蒲风主持的“新诗歌会”和叶紫、陈企霞主持的“无名文艺社”,同时加入由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从此踏上了文学之路。1935年5月,他的短篇小说《苦脸》获上海《大众报》征文奖。他还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和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小说《电线杆》《激流下》等。在河南大学,他醉心于文学创作,开始用吴蔷、叶如桐等笔名在上海《大公报》《文艺报》《国闻周报》和河南《国民日报》副刊发表评论、散文和短篇小说。1937年,与王阑西、姚雪垠一起创办抗日救亡刊物《风雨周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7月,他投笔从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步行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并用手中的笔写了多出独幕剧和多幕剧,反映军队的战斗生活和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热情,有力地推动新四军的话剧创作。一年后,他随军东进江南、坚持苏中、鏖战山东,南征北战,致力于军队的政治宣传工作,文艺创作基本中断了。

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1952年,吴强转业到华东局文艺处工作,使他有条件继续文学创作,他连续写了两部中篇小说。1956年春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红日》,1957年4月完成,先后在《延河》《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选载了部分章节,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誉为“三红一创”(即《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红色经典文学之一,深受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喜爱。1957年至1965年,8年中印44次,截至1991年共出版发行187.24万册。

早在1947年5月17日上午,孟良崮战役的硝烟还没有散尽,曾经狂妄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尸体,用一块木板从山上抬了下来。时任华野六纵宣教部长的吴强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把涟水战役、莱芜大捷到张灵甫毙命孟良崮这些“和人物都很贯串的故事”编织起来写成文章。因战火纷飞的战争环境不能如愿,但创作欲望让他着魔似的,在心里打起“腹稿”。建国以后,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一直不忘“炮火纷飞里苦战恶斗的昨天”,持续地酝酿着、思考着。他的想法得到陈毅和原部队老首长王必成、江渭清等人的支持和鼓励。1956年他请了创作假,终于一气呵成,完成了长篇小说《红日》的创作。

《红日》是一部正面描写战争的宏篇巨作,以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主线,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文艺评论家认为,“小说成功地塑造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等军一级高级指挥员形象,是《红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我国军事题材文学中的新开拓,也是当代文学中的重大收获。在《红日》之前,当代文学中还没有一部长篇小说以军级指挥官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来刻画”。对反面人物张灵甫形象成功的塑造,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小说中的张灵甫是当代文学中难得的反面典型。《红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小说在战争场面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首先,以宏大的战争理念描绘替代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其次,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丰富性有较好的刻画,突破了当时同类创作中存在的局限;第三,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对照、转换的描写中,既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认识上隐含有某些偏离。总之,《红日》以它独特、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日》之后,吴强又根据抗战时期苏中反“清乡”斗争的经历,开始构思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堡垒》。另外,还先后写作一些短篇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出版了评论集《文艺生活》,小说、散文集《心潮集》。“文革”中他惨遭迫害,人身失去自由。粉碎“四人帮”后,他找回被抄的《堡垒》原稿,补写了散失的部分,197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80年代初,他将近作和1930年代的旧作加以整理,先后出版了三个集子:《吴强近作》《咆哮的烟蒂港》《灵魂的搏斗》。又发表《海螺与蔷薇》《上山》《蓝子挂在树上》三部中篇小说和剧本《黄桥决战》以及20万字的短篇小说、散文。

猜你喜欢

吴强红日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勤劳为国本 红日映中国
祖国 你是喷薄的红日
偷西瓜的大学生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那抹红
从机构远离看AGM和EFB
著名作家吴强
人间红日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