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重症肝炎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3-06-08马正甲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4342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肝病肝炎

马正甲(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434200)

由于病毒性重型肝炎具有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的特点,因此关于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肝病研究中一项热点和重点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人员已经明确胆红素(SB)和血清胆碱酯酶(CHE)分离程度与重型肝炎的转归有相关联系[1]。因此,本研究对本院147例重型肝炎患者CHE水平进行研究,以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趋势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7例重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据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确诊[2]。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其中好转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20~61岁,平均(43.5±11.2)岁;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炎分型:45例乙型肝炎,4例丁型肝炎。死亡组98例,男46例,女52例;年龄22~58岁,平均(42.7±10.9)岁;其中9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炎分型:94例乙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2例丙型肝炎。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与脂类代谢有密切相关的基础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每7d检查一次CHE和肝功能,所有检测均为专业人士执行。CHE采用日立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PCR检测。采用Quick法检测凝血酶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47例患者的血清CHE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并且有SB和CHE分离现象;死亡组在血清CHE下降程度、SB和CHE分离程度较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好转组与死亡组CHE、SB、SB和CHE分离程度对比(±s)

表1 好转组与死亡组CHE、SB、SB和CHE分离程度对比(±s)

组别 CHE(U/L) SB(μmol/L) SB和CHE 分离程度好转组1 729±376 349.50±78.49 0.209±0.048死亡组 1 011±256 475.40±166.8 0.486±0.169 t 14.241 6.431 16.823 P<0.01 <0.01 <0.01

3 讨 论

CHE是一种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的水解酶,由肝脏合成。一般认为,在肝细胞受到损害时,CHE的活性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肝病患者由于其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这些因素均可造成CHE合成降低,降低CHE活性。有临床研究发现,CHE活性下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呈正相关性,且CHE半衰期为10d,相对于清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3]。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CHE水平来研究其对重症肝炎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其对预后的预测。

健康人群CHE水平均值为3 700~13 200U/L,而本研究无论好转组,还是死亡组,其CHE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有显著下降,说明重型肝炎患者的CHE活性水平出现严重下降,从而提示患者肝细胞损伤严重;死亡组血清CHE下降程度、SB和CHE分离程度较好转组有明显差异,可提示重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体内CHE活性也不断降低。有研究报道,CHE活性降低与SB水平呈负相关性,SB和CHE分离趋势越明显,则患者的预后亦越差[4]。因此本文认为,SB和CHE分离趋势可作为判断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本研究也可以发现,死亡组SB和CHE分离趋势明显高于好转组。但是,除肝脏疾病外,临床上如癌症、重度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患者机体内血清CHE活性下降,因此血清CHE还不能作为肝病的特异性指标[5]。故在实际临床诊治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具体分析,但可以把检测血清CHE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

综上所述,血清CHE在对重症肝炎患者评估病情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使用。

[1] Michitaka K,Onji M.Prediction of fulminant hepatitis in severe acute hepatitis B[J].Nippon Rinsho,2004,62(Suppl 8):269-273.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 邓绪乐,邹正升.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20.

[4] Meng Q,Ru J,Zhang G,et al.Re-evaluation of tacrine hepatotoxicity using gel entrapped hepatocytes[J].Toxicol Lett,2007,168(2):140-147.

[5] 王静,高锦孝,白永泽,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68.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肝病肝炎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