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3-06-06代静宇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陶行知应用题情境

代静宇

数学知识本身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潜在于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从老师的讲解和得出的结论体验到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思维品质的。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原则,"教学做合一",同时以"做"为中心,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数学",探索某种规律,完成某种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呢?现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1 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精神源于动机,渗透数学探究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通过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学得好,动机就能够得到强化。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强化数学探究的动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正如陶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已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然而综观现行的教材,应用题常常是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为此我认为可以改编原有的题材为生活化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例如:我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如引入部分,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小兔贝贝的房间,以及一张上面散放有书、玩具等的书桌,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的知识?通过找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运用分类知识的图片,教育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2 变定势思维为多角度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他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的方法。这对我们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的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一问多思,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这种思维和精神的具体运用。这样的题目在数学教学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下面仅就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来阐述解题中的"一法多用"。

例如:我在教学"盈亏问题"应用题时,把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解分数应用题当中。"用绳子量一口井的深度,绳子两折,一端放入井底,井口外还有4米,绳子三折,一端放入井底,井口外还有1米,井深是多少米?"一般的解法是:绳长=(4-1)÷( )=18米,井深=18÷2-4=5(米)。如果把题目的条件进行转化,运用盈亏的思想去思考,把绳子当作物数,把井深当作人数去理解:几个小朋友分一筐苹果,一人分两个,还剩8个(4米×2折),一人分三个,还剩3个(3米×1折),小朋友有几人?列式:(4×2-3×1)÷(3-2)=5。第二种解法妙就妙在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法多用,变定势思维为多角度思维,寻找意想不到而又是最佳的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逐步使学生养成探究的精神。

2.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自主探索,开发个性潜能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就是要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发现问题。要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当回小数学家",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12+8×3这类题目时:"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个单价为12元的铅笔盒和3本单价为8元的书,问"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12+8+8+8或12+8×3。第二步, "12+8×3"怎么算?有的学生说,先算12与8的和再乘以3;有的说,先算8与3的积再加上12。经过讨论学生意见趋于统一时,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8×3的积,请根据具体事例说一说。" 第三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且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场景和计算总价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于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使陶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科创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陶行知应用题情境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陶行知夜归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