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精神实质 创新农业发展活力——学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几点体会

2013-06-01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中央土地

作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城乡、工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近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脉络

纵观近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焦点始终集中在“三农”的出路问题上。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革的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近10年来,尽管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政策取向从多予少取放活,到支农惠农再到支农惠农富农,但农民收入始终与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差距,只是近两三年增收幅度才超过城镇,然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究其原因,在于农村的发展活力不足,农村发展要素出现了城乡倒流。因此,如何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

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从生产力要素上解决促进“三农”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决制约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瓶颈问题,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城乡、工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把农业的经营主体转向一些专业大户、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有序流转,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由于土地零碎化,难以形成规模,不能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这次调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在稳定土地承包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随意改变农民的产权,在充分尊重农民权益、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经营权实现有序转移,解决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城镇居民的个人资产产权已得到认可和保护,但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其他一些资产权益,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与合理保护,不能抵押、不能交易,金融资本难以进入,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甚至还出现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实际上是农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实现。没有实现农民的基本权利就等于农民还没有国民化,也就是说农民没有得到平等的国民待遇。一旦完成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其他一些资产的确权,就等于解决了农民的平等国民待遇问题,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歧视农民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此次文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

农民、工人、商人、干部是一种职业分工,不是等级差异。如果素质最差、地位最低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永远也实现不了农业的现代化。农业也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从事生产与经营,也就是农民应该成为职业农民,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土地是农民的根,是农民的最后一道生活保障线。不能掠夺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权利,否则农民国民化就没有了资本。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和国家基本建设征地中,土地的溢出值远远大于给农民的一次性补贴,这是制度上的不合理。我们在征地时,应该让农民参与级差地租分配。

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问题现在到了非解决不可的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科技的应用必须依靠一定的规模。例如我们现在人均1.5亩土地,一户就是5亩到6亩土地,一亩地净收入1000元,一户人家一年收入才五六千元,单纯从事种植业实现小康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适度规模经营以后,搞规模化农业种植,户均规模超过100亩,将其他劳动力转移出来干别的工作,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不能把所有农村劳动力限制到土地上,种地的农民不应该总是受穷。只有通过扩大规模,种地农民的收入才能得到提高。

文件指出,要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这就是重在调整生产关系。长期以来,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经营农业很难说有多高收入,但从世界趋势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粮价一提高,会带动其他很多产业链上的物资价格提高,因此要确保粮价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要提高,就需要补贴。

文件还特别指出,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长期以来,农业产出高的地方,财政收入非常低,也就是“高产穷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意作出调整,让农业县的收入有所增加,这个力度还是很大的。对于农业内部来说,种粮、种菜和养猪、养牛的收入也应该均等,不能是养殖业高于种植业,而种植业中种菜又高于种粮。

现代农业一定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合作经济为载体,以机械化、水利化、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为重点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这就需要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法人农业经营主体。从自然人农业向现代法人农业过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农业的一次重要转变,需要科学地设计与谋划。农业的未来是一种“农源型产业”,是农业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结合,已具有知识经济的意义。我们要加大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的力度,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现代农业与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中央土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我爱这土地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