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价豪宅”:唱多与误导

2013-05-30孙华良

新民周刊 2013年24期
关键词:误导天问豪宅

孙华良

房地产独立评论员,易居中国易居资本执行总裁。

楼市调控根本没有放松,但楼市唱多的“好声音”似乎越来越激昂嘹亮,其背景音乐最乱人心魂的基调为——“地王”屡创。“地王”屡创确实推高了市场对未来房价的价格预期,土地拍卖市场出价高者得,确实符合目前的游戏规律,但土地拍卖溢价率高也确实会推涨房价,这不仅是一种心理预期,同时,对现在的房价也会产生推高的催化作用。

最近上海一家媒体披露一则消息:“截至2013年5月,今年上海市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天价豪宅成交40套,其中别墅豪宅9套。……今年成交总套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天价豪宅的成交似乎没有受到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的影响,总体来说毫不逊色,基本维持‘卖得火的市场局面。在近几年楼市‘史上最严厉调控的市场背景下,天价豪宅逆势实现成交量大幅上涨,表现出富裕阶层对于天价豪宅保值、增值属性的认同。”

笔者对于如此鼓吹“天价豪宅”逆势大幅上涨的观点不敢苛同,并直观地认为这是在误导楼市的购买消费观念和行为。对于“天价豪宅”的现象,笔者不由地想发出几声“天问”。

天问之一:“天价豪宅”是否存在价格误导?上海商品房的销售均价在2万多元,“天价豪宅”号称单价在10万元以上,是上海均价的5倍。尽管一年近百套的“天价豪宅”销售数量并不多,但足以称之为上海高房价的风向标。风向标越高,作用力越大。尤其是“天价豪宅”周围楼盘在销售时,会不停地鼓噪:“周围的楼盘都卖到单价10万元以上了,而我们才卖6万多,算是便宜的。”这肯定是一种消费误导,而这种误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种推涨房价的行为。而专业性不强的购房者往往容易被这种现象所误导,从而使房产商达到销售高价房的目的。如果“天价豪宅”热销的信息强势发布,更会对市场起到一种震慑作用,从而莫名其妙地成为房价上涨的“帮凶”。笔者认为“天价豪宅”可以存在,但不宜鼓吹,更不要以此作为推涨房价的理由。

天问之二:谁在为“天价豪宅”买单?“天价豪宅”是目前楼市的极端购买消费,光披露成交数量肯定会给人们留下几许猜疑。媒体是否能披露购房者的行业和经济地位,对“天价豪宅”购买群体作出归类分析。笔者猜测“天价豪宅”的购买群體应该由几类人组成:其一境外人士,理由是他们能接受“天价”;其二暴富阶层,理由是他们习惯“炫富”;其三享乐阶层,理由是他们喜欢收藏珍品,如同收藏动辄千万上亿的名品字画一般。但这些都不是目前楼市的主流消费群,既不能模仿,也不值得提倡。如果这类人群中还掺杂着一些收入来源不明的“不法之徒”,那问题就更复杂了。尤其是在目前房价高涨的敏感时期,谁在推高房价至“天价”,其病变副作用显而易见。

天问之三:“天价豪宅”购买者是否在打“限购限贷”的擦边球?笔者一直有一种疑虑:“限购限贷”之下,为什么还能有那么多人购买豪宅,甚至是天价豪宅呢?买得起天价豪宅的一般都是限购对象,他们凭什么可以再购房呢?“天价豪宅”购买行为是否在打政策的擦边球,甚至是违反政策造假购买。同样,“天价豪宅”如果不是一次性付款完成购买的,是否存在造假骗贷,或者违规贷款。在房地产调控依然严厉的时期,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种游戏规则,否则,会再次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和不合理,更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误导天问豪宅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天问一号”的绝招
《读屈原〈天问〉之一》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洗头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
屈原诗·天问
误导牌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