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分析

2013-05-29曲小雨

当代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支具矫形正骨

曲小雨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群体常见骨骼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5%,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占95.8%[1],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产生严重危害。AIS具有隐匿性,病情变化慢,发病早期往往得不到重视,如果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者骨质疏松,并对患者的心脏及呼吸功能产生严重危害,可导致脊柱严重畸形甚至瘫痪。本研究对33 例AIS患者应用正骨推拿联合牵引法,并与传统支具牵引法做比较,探讨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AIS患者66 例,入院后脊柱正位X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凸,Cobb角均≥10°,严格排除合并其他骨骼疾病患者和先天性脊柱异常患者。将66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 例。研究组男15 例,女18 例;年龄6~13 岁,平均年龄(10.2±2.8)岁;Cobb角11°~42°,平均(19.2±6.3)°;发病部位:胸段、胸腰段及下腰段分别为13 例、14 例、6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7 例;年龄7~14 岁,平均年龄(11.3±2.6)岁;Cobb角10°~41°,平均(18.9±5.6)°;发病部位:胸段、胸腰段及下腰段分别为11 例、15 例、7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本组行手法正骨推拿联合牵引治疗。(1)正骨推拿:患者取俯卧位,由专业医师推拿脊柱双侧肌肉,以凹侧挛缩软组织为推拿重点,力度要有力且柔和,进行15 min左右。其后,用一手扳患者肩部,另一手按住侧弯凸侧,两手由上至下沿脊柱往反方向用力,以最大侧弯处为重要着力点,共10 min。以上两步完成后进行正骨,具体为:患者坐在特制正骨椅上,固定双腿,采用触诊法检查偏歪棘突,以患椎棘突向左侧偏歪为例,指导患者左手置于颈后,右手置于左腹部。医师右手沿患者前胸从左腋下伸向右侧肩部,左手扣住偏歪棘突左缘,指导患者先前倾30°再左倾侧弯45°,其后引导患者朝后内侧旋转,并用左手拇指将患椎朝右前方推,力度以使患者感到有明显的移位感为准[2]。正骨结束后患者取坐位,医师检查患椎是否复位,如无则重复正骨操作。正骨推拿每周进行2 次。(2)牵引疗法:沿身体纵轴方向用腰椎牵引床水平牵引,力度以患者体重的50%为宜,15 min/次,1 次/d。(3)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站、坐、卧姿势及正确的背书包方法,嘱咐患者经常向侧弯凸侧进行弯腰练习。

1.2.2 对照组 本组采用矫形支具治疗,根据侧凸顶点位置选择适当的矫形支具,每日佩戴支具最低21 h,牵引方法同研究组。两组均以连续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均摄站立位脊柱X线正位片,记录治疗前后脊柱侧凸的Cobb角。其中以脊柱侧凸消失,脊柱功能正常,Cobb角小于5°为痊愈,以脊柱侧凸好转,Cobb角下降5°及以上为有效,以侧凸无变化或更加严重,Cobb角下降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Cobb角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愈率45.5%、总有效率87.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青少年AI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临床主要病理表现为凹侧软组织挛缩,且这种挛缩会随着脊柱侧凸的发展不断发展,并通过对凹侧的牵拉性张力的不断增强来加重脊柱侧凸病情,这种病理也被称为脊柱侧凸的“弓弦效应”[3]。此种效应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导致脊柱侧凸越来越严重,造成并加速脊柱的畸形发育。

松懈脊柱凹侧的软组织,进行凸侧正骨正是对这种“弓弦效应”的有效应对,它对缓解和治愈脊柱侧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放松凹侧软组织能减轻侧凸顶点的压力,并通过牵引手法的配合来减轻痉挛组织的张力,从而为纠正侧弯创造良好的软组织基础。另一方面,正骨推拿针对脊柱侧凸进行移位纠正,以恢复正常的关节解剖位置。与常规支具矫形法相比,正骨推拿法能够根据侧凸纠正情况进行随时调整,且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而支具矫正则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呼吸功能,还会产生废用性肌萎缩等不良反应。此外,相比于支具的日夜佩戴,正骨推拿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值得提出的是,脊柱侧凸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以防止新损伤的出现。此外,医师还要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加强自我管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坐、卧、行习惯,以巩固治疗效果并防止脊柱侧凸的复发。

[1]黄东生,殷海东,苏培强,等.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3): 172-176.

[2]张鹏,陈东,刘国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1):85-87.

[3]钱雪华.导引手法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60 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4):40-41.

猜你喜欢

支具矫形正骨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