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

2013-05-29曲兆祥

当代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腰丛麻醉学单侧

曲兆祥

由于麻醉体位的原因,骨折患者在接受麻醉前,需要忍受必要的、剧烈的疼痛。外周神经刺激器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股神经和腰丛神经。我院在2008年2月-2012年2月对65 岁以上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2 例65 岁以上,平均年龄(73±8)岁,ASA分级Ⅱ~Ⅲ级,其中男60 例、女52 例拟行单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麻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股神经阻滞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HR、ECG、BP,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A组首先阻滞股神经,并向头端置管6 cm左右固定(术后接镇痛泵用),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10 mL,约10 min后无不良反应,骨折疼痛轻微或基本消失后,开始后路腰丛神经阻滞,定位穿刺成功后,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 mL。B组采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置管并固定(术后接镇痛泵),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10~15 mL。根据需要适当给予少量镇痛、镇静药,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0.2%罗哌卡因199 mL加舒芬太尼50 μg,4 mL/h持续泵入用于术后镇痛。

1.3 观察指标 (1)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45、60 min、术后30 min的SBP、DBP、HR。(2)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3)记录阻滞效果:优,无痛,术中不给镇静药;良,轻度疼痛,术中辅助少量镇静药;差,疼痛剧烈,术中需要大量镇静、镇痛药或复合静脉麻醉[1]。(4)记录术中输液量,有无局麻药不良反应,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术后随访有无并发症和术后镇痛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麻醉后15、30、45、60 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及麻醉前(P<0.05),术后30 min的DBP低于A组及麻醉前。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神经阻滞效果:A组优为49 例(95.2%),良为2 例(4.8%);B组优为48 例(95.2%),良为3 例(4.8%)。两组患者阻滞效果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见表2。

A组和B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均满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12 例患者出现围术期恶心、呕吐,19 例发生术后尿潴留 不良反应,A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围术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表1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SBP、DBP和HR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SBP、DBP和HR变化(±s)

注:与B组比较,aP<0.05,cP<0.01;与本组麻醉前比较,bP<0.05,dP<0.01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 术后30 min 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A组 SBP(mmHg) 149±40 150±29 a 138±41 c 139±35 c 150±36 a 146±38 DBP(mmHg) 88±11 80±13 c 79±12 c 83±16 a 85±13 a 83±16 a HR(次/min) 75±17 74±15 76±16 70±12 71±13 81±22 B组 SBP(mmHg) 148±39 119±28 b 109±30 d 109±30 d 129±40 b 142±35 DBP(mmHg) 86±13 65±17 b 50±14 d 59±11 b 60±12 b 60±15 b HR(次/min) 73±19 69±17 70±13 69±13 67±16 76±23

表2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min,±s)

表2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min,±s)

注:与B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A组 51 6.5±1.8 24±14.7 480±110.5 a 12±4.5 22±4.0 176±65.5 a B组 51 6.2±1.9 23±12.2 210±99.5 11±5.3 23±5.5 259±101.8

3 讨论

目前下肢骨折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但老年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65 岁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率高达90%以上,若发生心肌梗死,病死率则高达50%~83%[2]。国内也有报道,6000 例择期手术患者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为7.43%[3]。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退行性的脊柱病变如强直、侧弯等情况,穿刺也相对困难,并且患者还需要忍受由于体位变动引起的骨折部剧烈疼痛。老年人椎管内间隙变窄,椎间孔闭缩,局麻药易向头侧扩散,易使阻滞平面增高[4],而出现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其心血管代偿功能差,加之剧烈疼痛和手术麻醉的刺激,甚至能够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对解剖的熟悉、定位的正确、准确而轻巧的操作以及药物的安全剂量的掌握等[5],而外周神经阻滞仅限于一侧肢体,对循环干扰的程度轻微[6]。本研究提示,股神经阻滞及腰丛神经的起效时间及成功率均与硬膜外麻醉相当。外周神经阻滞的缺点是用药量大,易导致局麻药中毒,所以在给药前应适当镇静,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缓解手术应激所致的皮质醇升高,增强阻滞效果[7]。由于仅为单侧下肢阻滞,对患者的干扰小,围麻醉期循环稳定,术后无尿潴留和胃肠功能障碍[8]。本研究中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单侧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同时可提供较为完善的术后镇痛。

本研究表明,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循环稳定,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并且减少患者由于麻醉体位的原因引起的骨折部位剧烈疼痛,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尤其适用于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

[1]何文政,林成新,刘敬臣.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1):949-951.

[2]徐仲煌,唐帅,罗爱伦,等.腰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328-330.

[3]陶炳东,张锦.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的调查[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1):112-113.

[4]董锡臣,黄宇光,褚庆福,等.合并多种疾病95 岁高龄患者区域阻滞麻醉下行膝上截肢术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7):445.

[5]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95-596.

[6]陈亚丽,申新,叶平安,等.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阻滞对足、踝部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8-29.

[7]孙焱芫,熊利泽,易军,等.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1):738-741.

[8]何文政,林成新,王海棠,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14):1808-1809.

猜你喜欢

腰丛麻醉学单侧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