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2013-05-28张长春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3期
关键词:乡愁课文情境

张长春

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不仅在于教育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于教者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谜。尤其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为转移的。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呢?

创设氛围呼唤情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验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乡愁》这一课时,我曾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 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

展开想象强化情感。在传统的教学中,新课讲完就让学生背诵书上带黑体字的结语,再从练习中勾出若干道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这样可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但在培养学生关爱的情感的教育中被人给忽略了。笔者建议以下做法:首先是在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及时写读后感,要求学生针对所学文章,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学生可以写景中含情的感受,强化学生欣赏景物描写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其次是迁移训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课文的认识。

通过朗读渲染情感。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为最。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示范朗读也是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2、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和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通过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

鼓励提问调动情感。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过去我们总认为阅读教学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行,对学生提问不加重视甚至反感。而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一样给予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问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次要得还是重要的,无论是紧扣原文还是离本万里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地作出回答,如果不回答,也应给予合理的说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能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猜你喜欢

乡愁课文情境
乡愁
乡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