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丫鬟人物命名艺术探析及其英译对比

2013-05-22张建平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丫鬟宝玉译本

张建平,蔡 强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一、引 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红楼梦研究因此也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创造出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众多人物活动在同一时间和空间[1]。《红楼梦》也是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全书冠姓命名的人物有四五百人之众,而且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字号之秒,寓意之深,影响之广,都有口皆碑[2]。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女儿性的张扬,对女性悲壮的赞歌,曹雪芹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3]。除了主人公金陵十二钗外,书中还描写了一群庞大的丫鬟群体,其中有名有姓者就达80多人。这些丫鬟总是与主子如影随形,不管大事小事,总有一长串丫鬟的名单。她们对衬托主人公的性格,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这些名字娇艳美丽,今人听其名恨不能一睹其芳容。有论者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曹雪芹是第一个自觉地、全面地、卓越地运用人物命名这一艺术手段的作家。”[4]这些丫鬟形象的命名不仅仅是一种指称符号,还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红楼梦》的人物名及其翻译。胡文彬(1997)探讨了《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字号及其艺术价值;林克难(2000)分析了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的人名翻译方法如何揭示众多人物的长幼、主仆、尊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刘力语(2010)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译本中小人物名字的翻译;张欣欣(2012)追溯《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历史,对比霍译本和杨译本的人名翻译策略,解释影响人名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

本文探讨《红楼梦》英译本在处理这些众多丫鬟名时,是否传递了及如何传递丫鬟命名隐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基于任亮娥等人研制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以主要丫鬟名字为检索词,得到丫鬟名字汉英对照表(表1)。语料库中的英文译本选用霍克斯和闵福德(Hawkes&Minford)全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全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通过译例分析丫鬟名文化内涵,解读译本在丫鬟名英译时传达隐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方法,最后总结杨译本和霍译本在处理丫鬟名时采取的迥异的翻译策略和各自的优缺点。

表1 《红楼梦》丫鬟名字汉英对照表

二、《红楼梦》丫鬟人物命名艺术探析

“名”是指用来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与他人的正式文字符号,人物的命名是作家艺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红楼梦》丫鬟的命名,既遵守国人命名之规范,同时又符合作者创作上的需要。丫鬟是红楼社会奴隶阶层的成员,并没有太多人身自由可言,她们大都有名无姓,自己没有挑选名字的权利,只能屈从于主人的好恶。曹雪芹是给人物命名的高手,《红楼梦》中很多丫鬟的名字打破了以往不离艳字的俗套,各种性格、各种身份、各种命运的丫鬟在作品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名字。

(一)丫鬟名烘托主人的身份、地位及修养

丫鬟作为主人的私有财产,她们的名字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修养,这点在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女主人身上反映得尤为明显。“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的贾母,出身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又是“白玉为堂金做马”[3]的贾府老太太,享受着奢侈的生活,见识过无数的奇珍异宝,因此她的丫鬟取名琥珀(Amber),珍珠(Pearl),翡翠(Parrot)。用这些贵重的珠宝来点缀生活,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荣富贵。相比而言,虽然王夫人的两个丫鬟彩云 (Suncloud)、彩霞(Sunset)能让人联想到王夫人遍身绫罗绸缎的贵妇形象,但是她的丫鬟金钏(Golden)、玉钏(Silver)的命名就能让人感觉到她的地位比贾母低一个规格。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具有皇商身份,读书不多,她的丫鬟就以同喜(Providence)、同贵(Prosper)命名,说明了薛家对财富的希求及希望与贾府促成金玉良缘以达到与贾府共富贵的愿望。虽是很俗的吉利话,但与主人的身份和喜好完全合拍。

(二)丫鬟名揭示主子的爱好、形象、性格乃至命运

袭人(Aroma)原名花珍珠,是一纸卖身契被卖进贾府的。她天生温柔和顺,恪尽职守。先是伺候贾母,后因贾母溺爱宝玉,遂与了宝玉,成了宝玉房里的大丫鬟。因其姓花,宝玉根据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将其改为袭人,这充分反应了宝玉这个富贵闲人的情趣爱好,即“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他的行为也不被世人理解,“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毁谤!”。给袭人改名也受到父亲的苛责,“丫头不管叫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取这样的名字?”[3]宝玉的思想受传统习惯的束缚少,世人以为奇的,他不以为奇;他视为平常的,世人却感到稀罕。

莺儿(Oriole)是宝钗的大丫鬟,原名金莺,寓有“金”字,暗合宝钗名中“钗”字中的金字旁,因薛宝钗嫌拗口改叫莺儿了。这莺儿年纪不大但确深谙处事之道,甚得宝钗母女的欢心。她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主子的心理,知道薛宝钗的心思是一心想当贾府的宝二奶奶,所以只要得机会就要见缝插针把主子吹捧一番。因为只要主子发达,她们也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宝钗本就机敏过人,城府很深,她的丫环自然也就非同一般了,有其主必有其仆。Oriole很好地匹配了莺儿的风流婉转,黄莺儿形象美丽,叫声清脆娇嫩,最能体现春之特征。遥想日后宝玉出家,树倒猢狲散,宝钗的命运必定凄凉,翩翩飞舞的黄莺儿不知又要飞上哪家枝头?

(三)丫鬟名交代丫鬟本人的性格

此命名方式最为典型的莫过王熙凤的丫鬟平儿 (Patience),平儿作为王熙凤的陪嫁一同嫁到贾家。在古代婚姻制度中通房丫头的地位要低于妾,但在性事义务上和妾差不多。平儿性情平和敦厚,娇俏温良,仁善乐施,《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通过小厮兴儿之口评说,“平姑娘为人很好,倒背着奶奶常做些好事”[3]。从一个下人口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最能看出平儿在红楼社会中的好口碑。

宝玉的另一丫鬟麝月 (Musk),无为无求,大智寓于愚,大贤藏与行。着墨处不多,可处处见其智,显其贤。晴雯偷闲赌钱时,她在默默的守屋做线;袭人在算计姨娘地位时,她却只是尽心的做好本分。脂砚斋批语曰:“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4]可见宝玉落魄后依然还有麝月在身边服侍,是陪伴在身边最后的丫鬟,但是即便如此宝玉依然离开二人,出家为僧。Musk(asubstance of a slightly bitter taste,specially remarkable for its powerful and enduring odor)很好地传达出了这些特质。

(四)丫鬟名交代丫鬟的命运或隐喻性的反讽丫鬟的命运

娇杏是甄士隐家的一名丫鬟,《红楼梦》第一回写她“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只是因为贾雨村到甄家书房拜访,娇杏在花园采花时,“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便以为娇杏有意于他,引为风尘中之知己。雨村取得功名后,转托甄家娘子要娇杏作二房,此后命运两济,一年半后便被雨村扶侧作了正室夫人。正可谓,“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3],脂砚斋批曰“娇杏实为侥幸”[4]。霍译本将其译作Lucky,将原文本中隐藏的含义显化。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她刚烈正直,许多丫鬟梦寐以求的姨太太的身份地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富贵都不是她看重的。《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强求其为小妾,她被逼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宣誓自己终身不嫁,也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解脱的路,“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3]贾母离世后,她选择了死这种忠于主子的方式。鸳鸯骨子里透出来的冷是看破红楼社会丑恶后的痛苦和绝望。在汉文化中,鸳鸯这种水鸟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红楼梦》中的鸳鸯是孤独的,其短短的一生让人洒下一掬同情泪。曹雪芹给其取名鸳鸯,正是对其命运的反讽,或是要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回目才给这个有情友义、和气善良的姑娘取名鸳鸯。霍译本将其译为Faithful,正是取其忠实之意。

宝玉的另一个大丫头晴雯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王善保家的搜查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倒出”[3],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来祭奠晴雯。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第一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暗含了晴雯的名字,因“霁”指“雨、雪初晴”、“彩云”即“雯”,暗谶晴雯的悲剧结局。霍译本译得非常精彩:“Seldom the moon shines in a cloudlesssky/And daysofbrightnessall too soon pass by”[6],译文不仅音律工整,语义准确,而且还暗藏了晴雯的名字(Sky Bright),点出人物命运,可谓上乘之译笔。

小鹊是赵姨娘的小丫头。在汉文化中,见喜鹊是好兆头,古人遇喜鹊多认为会撞上好事。《红楼梦》第73回,怡红院中宝玉方才睡下,小鹊跑来对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咕咕唧唧的,在老爷前不知说了你些个什么,我只听见‘宝玉’二字”。我来告诉你,仔细明儿老爷和你说话罢。”宝玉听了,因怕父亲盘考起读书的事,“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儿咒的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3]还好晴雯聪明,想出一个装病的主意,勉强蒙混过关。这小鹊报的压根不是啥好事,Magpie(one who chatters noisily;one who collects indiscriminately)对这“信使”可谓秒译。

贾政的小妾赵姨娘跟前的另一个小丫头叫小吉祥儿,五十五回写探春理家,遇到一个情况,就是赵姨娘兄弟去世明日发丧,赵姨娘要带小丫头小吉祥儿去伴宿坐夜,因没有体面衣服,小吉祥儿要跟雪雁借月白缎子袄儿穿。穿件衣服都需向别人借的人,吉祥从何而来。在霍译本中,“小吉祥儿”成了“Younger Fortune”也算是对可怜的小吉祥儿命运的一个揶揄。

三、杨译本与霍译本丫鬟名英译对比

人物名翻译主要有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音译是指把源语的字符按发音改写成译语的字母或字符。使用音译方法翻译人名符合国际通行惯例。虽然人名一般都具有某种意义,但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主要注意名字的指称功能,一般不太关注名字的内涵。

杨译本在处理众多的丫鬟名时,采用的是音译法,如袭人(Xiren),平儿(Pinger),晴雯(Qingwen),紫鹃(Zijuan),鸳鸯(Yuanyang)等[7],本质上是一种异化的翻译策略。其优点是方法简便,形式统一,保持了原名的异域性,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取名的惯例和对名字功能的一般要求。

但英译丫鬟名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未能充分再现这些丫鬟名的命名本意。如前所述,这些丫鬟的名字都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结果,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这些寓意深刻,并且作者有意突出丫鬟名的指称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时,译者应该用恰当的方法传达,否则就是某种程度的失真。杨译本译者之一的戴乃迭1984年在参加一次翻译座谈会言及此曾说过:我们给自己的自由太少,译得太直,太缺乏想象力[8]。其二,加重了读者的记忆负担。《红楼梦》丫鬟人物众多,全用音译势必造成许多混乱,对英语读者来说将成一种记忆负担。小说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像原文读者那样享受看小说的乐趣。如果英译本的读者读译本时弄不清楚人物关系,就无法了解情节的发展,进而影响到阅读兴趣。英译姓名的汉语拼音对英语读者来说没有意义,霍克斯在英译本前言中也说:“the western reader,who is surely sufficiently burdened already with the task of trying to remember thenovel’shundredsofimpossible-sounding name”[6]。其三,使译文读者无法区分主人奴婢之间的尊卑关系。因为杨译本在翻译《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时,也是用英译法,如宝玉(Baoyu),黛玉(Daiyu),宝钗(Baochai)等[7]。

霍译本在英译丫鬟名时采用的是意译法,本质上是一种归化翻译策略,即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这些丫鬟名的翻译策略采用意译法有其合理性,这些名字的共同特点是属非正式名字,曹雪芹给这些丫鬟的取名本意在于突出指称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以下英莲改名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到了薛家,薛宝钗将其改名为“香菱”,取意为“英者,落英也,莲落则菱生矣。”[9]后来薛蟠的小妾夏金桂觉得菱角不该跟桂花一样有香气,因此要改香菱的名字,对香菱说:“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随后的回答是主子和丫鬟关系最好的注脚,“奶奶说哪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是奶奶的。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哪一个字好,就用哪一个。”《红楼梦》中的二老爷贾政也说过,“丫鬟吗,不拘叫个什么名字罢了”[3]。

霍译本对丫鬟名的处理有以下特色:一是在译名的语音及语义层面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体现出译者严谨的翻译态度和高超的翻译技巧。试举几例说明。平儿在被称作醋坛子的王熙凤和“惟知以淫乐悦己[10]”的贾琏中求生存,深明“平”的好处,善藏拙,善走钢丝,从容地行走于贾府上下左右。霍译本将其译作“Patience”,一则“Patience”和“平”的汉语拼音“ping”押头韵,容易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夹在风流成性的男主人和多疑多妒的女主人之间,Patience(the power of suffering with fortitude;uncomplaining endurance of evils or wrongs,as toil,pain,poverty,insult,oppression,calamity,etc)更见其重要。

黛玉的丫鬟雪雁和紫鹃皆从禽鸟,因黛玉姓林,禽鸟必栖息于林木之上。雪雁是黛玉从家乡带来的小丫头,雪雁即雪中之雁,自然是失群之雁,其孤独凄惶的模样已藏于字里行间,而父母双忘,远离故乡,寄人篱下的黛玉与悲苦的失群之雁又何其相似。霍译本将“雪雁”译作“Snow Goose”,形象地刻画出了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一只孤单的离群大雁的凄惶模样。宝玉与宝钗成婚之时,为了欺骗宝玉,雪雁临时充当宝钗的伴娘,此时的“雁”又通“赝”,但这层意思实在没法译成,只能是留下一个遗憾了。紫鹃,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改名的,其名暗指“子规”或“杜鹃”。子规啼血,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凄惨悲苦。熟读诗书的黛玉引用唐人李商隐的名篇《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之句,用以哀悼早逝的父母,感叹自己的悲苦身世,也是对自己命运的谶语。霍译本舍去现成的“Cuckoo”,将“紫鹃”译为“Nightingale”,这一改动无疑也是考虑到了英语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杜鹃鸟(Cuckoo)在汉文化中是“坚贞忠诚”的意象,在英语中却含有“对丈夫不忠”之寓意;“Nightingale”在英语中象征对高洁美好的执著追求,与汉文化里的“杜鹃”相仿。

第二,再现了原著名字成双配对和系列性的特征。如,贾府四艳包括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丫鬟名字甚为别致,抱琴、司棋、待书、入画,合起来正好是“琴棋书画”四样物件,这四样也是贵族家庭小姐的高雅消闲。《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说:“琴棋书画四字最俗,上添一虚字则觉新雅。”[4]四个动词用得极妙:琴用抱,棋用司,书用待,画用入,读其名相其人,品其性,顿感雅趣横生。贾府四艳合起来正好与“原应叹息”谐音,四人皆通文墨,她们的丫鬟才用这些新鲜别致的名字,但新鲜别致只属于主子,对于被命名者,四个虚字“抱”、“司”、“待”、“入”则足以表明其丫鬟身份。霍译本分别将其译成Lutany,Chess,Scribe,Picture,以方便读者理解她们主子的爱好和才情。四个丫鬟之间的名字也有关联,探春的丫鬟待书、翠墨乃是因书生墨;惜春的丫鬟入画、彩屏则是因画生屏。

第三,对具有不同色彩的语言与不同性质的名字进行了最佳组合。如,寡居的李纨生性淡薄,别号“稻香老农”,在丈夫贾珠死后过着槁木死灰的日子,一心只培养贾珠的遗腹子,其丫鬟名曰素云、碧月,霍译本用拉丁语译为Candida(清白)和Casta(贞洁),恰如其分地传达了李纨的“一尊佛”形象。

第四,霍译本在翻译人名时,兼采英译和意译。四大家族的主子姓名,清客和管家的姓名用英译法,丫鬟和小厮的名字则用意译,妙玉、空空道人、优伶名则采用外来语翻译。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分辨人物的身份,意译丫鬟、小厮的名字还能恰到好处地传达这些名字隐含的意思,等效地传递了丫鬟名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主人名音译,丫鬟名意译的差异做到了尊卑有序,还减轻了译文读者记忆众多人物名字的负担。因此,霍译本再现了丫鬟名的文学审美意义和文化信息。霍克思在译本前言中说:我恪守的原则就是力求翻译每一样东西。我认为,书中的任何细节都有其目的[6]。为了带给英语读者阅读小说的乐趣,霍克思考虑得多的是读者的可接受性,用意译归化的方法处理丫鬟名,将丫鬟名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周珏良认为,“霍译本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传原书之深,读来往往使读者不觉它是翻译品”[11]。

四、结 语

本文归纳分析了《红楼梦》丫鬟人物命名艺术,包括烘托主人的身份、地位及修养,揭示主子的爱好、形象、性格乃至命运,交代丫鬟本人的性格,隐喻性的反讽丫鬟本人的命运等。通过检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得到丫鬟名字汉英对照表,对比分析霍译本和杨译本采用的丫鬟名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两种翻译策略的效果、优缺点,以期为汉语人名翻译提供启示。两个译本中的丫鬟名翻译各有特点,它们根据不同的人名特点和文本特征做出合适的选择;人名翻译无定法,音译、意译在人名翻译方面各有利弊。

[1]张建平.《红楼梦》贾府人物辈分用字英译比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73-75.

[2]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J].红楼梦学刊,1997(3):75.

[3]曹雪芹,高 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09.

[5]任亮娥,杨坚定,孙鸿仁.《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http://corpus.zscas.edu.cn/,2012-08-28.

[6]David Hawkes(Tr.)The Story of the Stone[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1980.

[7]杨宪益,译.ADream ofRed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8]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3.

[9]傅继馥.《红楼梦》人物命名的艺术[J].红楼梦学刊,1980(2):223.

[10]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5.

[11]周珏良.读霍克斯英译本《红楼梦》[A].周珏良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19.

猜你喜欢

丫鬟宝玉译本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论宝玉之泪
宝玉受笞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宝玉问路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偶笑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