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不说,让历史说

2013-05-14余显斌

知识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苍生谢安朝廷

余显斌

李白,一代天才,秀口一张,就是半个盛唐。诗仙一生,天才超群,无人入得法眼。但是,他也有偶像,不是当时人,是古人。

这个古人,就是谢安。李白是谢安的超级粉丝,不,是铁杆粉丝。谢安的经天纬地之才,潇洒出尘之态,都让李白顶礼膜拜。尤其谢安出山的往事,更是让李白赞赏不已,并多次付诸笔墨,“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其实,开始的时候,谢安是不想出山的,想做个隐士。做个隐士多好啊,每天拿着一柄扇子,和两三知己,走入山水之间,一边看着青花瓷一般的江南山水,一边歌吟诗句,饮着小酒,辩论着玄理,好不潇洒,好不自由。

这,是东晋士人最潇洒自由的生活。

这,也是谢安内心向往的生活。

这种状态,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生动的描摹:“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次集会中,最突出的人物,就是谢安。

谢安人在深山,却名扬四海。

当时的人,都希望谢安出山,给偏安江南的东晋打一针强心剂。可是,谢安偏不答应,偏要摇着扇子,穿着长衫,徘徊于山水之间。大家很失望,也很伤心,当时就有谢安的超级粉丝流着泪,劝说他道:“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意思是说,谢安先生如果不出山,不接受朝廷任职,我们这些老百姓该怎么办啊?那话说的,好像谢安不当官,东晋的江山就会“呼啦”一声垮塌,老百姓就会瞪大眼珠子,没法生活了。

这话实在过于夸张了。

可是,这话又并不那么夸张。

不久,谢安就出山了。谢安出山,原因也很简单,国家实在到了危难关头,不出来不行。当时的东晋,内为权臣桓温所制,瞪大眼珠子望着皇帝的宝座;外有一统北国的前秦,隔着长江虎视眈眈。

谢安扇子一扔,走向宫廷。

大家一听,睁大了眼睛,一直坚持老守田园的谢安怎么出山了,怎么做官了?大家想,看来,这老小子隐居谈玄是在作秀,是为了引起大家注意,便于捞取资本,然后出来做官啊。甚至有人断定,朝廷起初请他出山,他不出来,是官位不够高,在讨价还价。一切,看来都是虚的、假的。

有个朋友实在气不过,跑去找到谢安,讥笑道:“卿屡次违背朝廷意旨,隐居东山不出,人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言外之意,你小子做够姿态,让大家苦苦盼望,现在终于出山了,我看你凭什么能耐,来回答百姓的翘首企盼。

谢安一笑,顾左右而言他,朋友的挖苦,他好像没听见。

出山之后,谢安干得究竟如何,竹简上记载得十分明了。

他凭着自己的大智慧,挫败了权臣桓温夺权的野心,稳住朝廷。最主要的是,他登高一呼,号召大家团结一致,一起对外。最终,他让自己的侄儿带着精锐的北府军,在淝水一战中,打败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

前秦,在此一战中灰飞烟灭。

北国格局,顿时改变。

东晋,这个奄奄一息的国家,再一次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又延续了几十年。青花瓷一般的江南,因此得以保全,避免了战火的蹂躏。

因为这些,谢安被后人誉为南朝第一相。

自己不说,让历史说,这是一种自信。历史不说,自己大夸特夸,这是一种浅薄。

猜你喜欢

苍生谢安朝廷
“东山”是指哪座山
Deity Defying
画堂春·酷夏下乡记
新 疫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误苍生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身教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谢安下棋定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