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再进关键一步

2013-05-14杨正莲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7期
关键词:市场化存款利率

杨正莲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贷款利率下限、票据贴现利率限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等限制一律取消,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当天,央行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官网上发布了对改革的解释称,放开贷款利率有助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融资多元化,并将继续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理想与现实

7月19日的消息显示,除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1.1倍的上限管制外,其他方面的利率管制基本上都放开了,这被认为是中国政府通过渐进方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改革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自1996年6月1日央行宣布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有17年。7月19日之前,央行仅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其中贷款利率可下浮30%,存款利率则只能上浮10%。

6月下旬的“钱荒”之后,业界的共识是,在债务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唯有“去杠杆”和控制影子银行,才能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中的主要矛盾。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影子银行的治理“宜疏不宜堵”,利率市场化恰是以价格手段破解影子银行难局的关键一环。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时的表态,就已经透露出有意将利率市场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与以往中国政府总是将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可兑换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述不同,李克强总理当天只提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将其置于首要的结构调整措施中,其中关于货币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表述也令市场耳目一新。

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融国十条”),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7月15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正是金融改革的关键步骤。原则上,此举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引导贷款利率下降。然而,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只有11%。中金公司估算,位于利率下限的贷款占比更低,这个比例可能只有0.1%~0.2%。所以,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取消,不太可能立即对金融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不止一位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举措,这体现了政府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

对支持实体经济有更直接作用的是,取消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这就允许资金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去,大幅提高涉农贷款的可获得性。农信社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将为同样主要面向涉农客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获利空间。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看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直接受益者并非是中小民营企业,而是央企、大型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与部分资质较好的政府融资平台。显然,后者议价能力更强。

中国农业银行某地方行行长表示,尽管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原则上有利于中小企业,但是,“如果总行在呆坏账等考核指标不做调整,银行贷款仍将向国企和平台公司倾斜”。

还剩最后一步

在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之后,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仅剩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取消这最后一步。

此次利率市场改革并不涉及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仍维持原有 1.1 倍基准利率的上限而没有放松。央行对此的解释是,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步骤,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包括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的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建立等。

不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导致存款利率没有放开的原因不止于此,“其一,存款利率放开将导致银行资金成本上升,而这无法完全通过银行的利差收窄来抵消,势必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这与当前疲弱的经济增长不相适应。其二,由于银行业的竞争,对小银行而言实际有效的存款利率基本由上限决定。如果上限放开,则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将上升,导致它们去进行风险更大收益更高的贷款。从目前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角度,这是政策当局所不愿意看到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本次央行的举措原本是包含将存款利率上限由1.1倍提高至1.2倍的,然而在反复博弈之后被迫取消。“目前阻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因素,一方面缘自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知情者说,另一方面则是配套措施的缺失,“从国际经验来看,要避免利率自由化引发银行恶性揽储乃至爆发危机,需要事先建立存款保险机制与金融机构破产机制。”

阻力之下,分步走的对策应运而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早在年初就撰文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多位投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CD)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央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着力点。

所谓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就是银行为吸收资金而发行的可在金融市场流通转让的银行存款凭证,一般为固定利息。CD作为利率可自由浮动的融资工具,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而且不会全面冲击存款成本和挤压银行利差。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均借助CD扩大存款利率浮动空间,并发挥了非常好的过渡性功能,早在1970年美联储允许90天之内的CD市场化,就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开始的标志。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2011年6月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央行对同业存单的定义、发行及交易对象、期限及定价方式、核准程序及金额、发行、流通、转让方式、监管归属问题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尽研究和充分论证,研究制定了发行CD的实施方案,未来将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发行和交易的试点。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表示,目前中国推广CD的时机已经成熟,且风险可控,他说:“放开CD市场,估计可使得10%左右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至于突然推高全部存款利率的水平。”

棋局之外

“即便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各项管制,中国距离实现完全市场化利率或资本有效配置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政府和央行仍然对信贷投放采取额度控制,并且频繁地通过行业政策指导贷款投向,这种来自政府的隐性担保仍将继续扭曲资本的定价和配置,使得贷款资源继续向国有部门倾斜。“我们认为政府需要推动包括财政、要素价格、国企以及其他金融领域在内的多方面结构性改革。”汪涛说。

2012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原则是,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当时对媒体解释称,这主要是指将来放开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后,央行要通过在公开市场收、放流动性影响形成市场基准利率,使得市场利率能够和央行设定的目标大体上一致。

“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7月19日晚,央行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表示,下一阶段将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利率市场化通常会伴随着金融风险的上升。张明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避免金融市场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乃至爆发。张明同时提醒,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结束之前,中国政府在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的问题上仍应该小心谨慎,他说:“适度的资本账户管制,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陆续浮出水面的各种风险。”

眼下,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的建立,则是更加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由央行起草的六大立法项目中,《存款保险条例》已被列为预备项目。

猜你喜欢

市场化存款利率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