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项语法评析

2013-05-12薛金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词项缺省语言学

薛金祥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28)

引言

词项语法(Word Grammar)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哈德森(Richard A.Hudson)创立。国内首位研究该语法的学者杨炳钧(2001)将Word Grammar 译为“词项语法”,本文沿用这一中文译名。

词项语法涉及句法学、语义学、形态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言语加工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其理论目标是通过整合语言各方面建立有关语言结构的普遍理论,理论假设是可以像对其他知识和行为进行分析一样来分析和解释语言[1]65。

目前词项语法理论已成为西方语法研究的新热点,而我国对词项语法的研究很少。据中国知网统计,截至2012年,仅有两篇论文涉及词项语法,但都并非系统性研究。由于词项语法理论最近才完善,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词项语法的形成背景,相关理论、术语和研究方法,并明确其理论和应用价值。

1 词项语法理论的产生过程

哈德森结合乔姆斯基的生成理论、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和安德森的依赖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子项从属语法(daughter dependency grammar)”理论,此外在“泛词汇主义(panlexicalism)”的思想影响下形成“词汇中心论”[2]55,这两个理论是词项语法的核心理论。

哈德森先后出版了八部专著以构建词项语法理论体系。1984年出版的《词项语法(Word Grammar)》第一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词项语法理论。1990年出版的《英语词项语法(English Word Grammar)》一书较为详细地对该理论在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1]65,[3]。1992年出版的《语法教学(Teaching Grammar)》通过独特的箭头加曲线例证介绍了词项语法的句法分析方式[4]。1995年出版的《词的意义(Word Meaning)》较为科学而系统地论述了“词”在语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5];1996年出版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旨在比较词项语法理论与其他语言学理论在理论层面的异同之处[6];1998年出版的《英语语法(English Grammar)》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并指出词项语法的优势[7];2007年出版的《语言网络(Language Networks)》提出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认知网络像认知其他普遍知识一样认知语言[8];2010年出版的《词项语法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Word Grammar)从人类认知语言、人类认知语法、人类认知英语三个层面建立人类语言认知、语法学习过程和方式的科学理论体系[9]。至此前后跨越30 多年,哈德森的词项语法理论体系基本完善。

2 词项语法的理论基础与观点

词项语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科学。认知科学认为记忆连接(memory connection)为人类记忆知识提供了基本的建构模块。也就是说,知识是以相互关联的网络的形式存储于记忆之中的,即通过词的子网络建立知识的母网络,这就是词项语法形成的理论逻辑[6]。

语言是概念的网络,包括词、音素、关系、意义等语言要素,其实际表征为语言网络和话语网络。具体而言,除语言小网络之外,普遍概念网络还包括了语言之外的概念。语言网络区别于其他网络之处在于前者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是词,与词无关的概念不能被当作语言网络概念。在语言网络之中,词与词之间,词与其他概念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连结,以界定不同的语言层次,比如通过“词根”和“形态”连结与形态结构相连,通过“意义”和“所指”连结与语义学相连,通过依赖关系和词类与句法相连[1]68。

词项语法重点研究的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是如何通过“是(is-a)”结构建立语言标签(language labels),如何利用语言标签建立词与词之间的“依赖关系(dependencies,也可以称为从属关系)”,如何通过“依赖关系”建立句法结构,通过句法结构反映语义并建立语境,从而构建人类语言认知网络(language networks),使得语言与外部世界融合一体,搭建语言认知网络和普通认知网络共通的桥梁[9]。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子网,正如普遍知识一样,其基本逻辑为多元的缺省承接(default inheritance)。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不规则形式存储于一个相关联的网络,而规则形式以“规则”存储。词项语法则指出,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都存储于同样的网络,这是一个“承接网络”,其中的普遍形式和特殊形式通过“缺省承接”相关联[8]。

所谓缺省承接,指的是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都可以用词项语法解释,即在普遍形式之外可以存在特殊形式,但是并不影响规则的普遍适用[9]。缺省承接说明总类的特征由该类示例说明,但是这种特征可以存在例外。比如说动词过去式一般是通过加ed 构成,但是有些动词是例外的,比如give的过去式不是gived,而是gave。这样“动词的过去式是由动词加ed 构成的”的说法似乎是不准确的,但词项语法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可以存在其他的例外形式”就是缺省承接的实际含义。

3 词项语法中的“词”

3.1 词中心论

词项语法理论与传统语法区别最大之处在于其句法分析单位是词而非短语。词是唯一的句法单位,是句法和语义的唯一交会点,是语境分析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与终点[5]。每一个词都是一个正式的语义关系节点。比如:One 这个词在形式上与won 和wan(语音方面)相联系,而在意义上与you 这个词相联系(可以说one has to laugh,也可以说you have to laugh)。此网络如图1 所示[10]。

本图表是典型的词项语法符号表示法,每个节点由箭头彼此相连,并有相应的符号连接箭头(表示意义和形式)和节点。

该图表还包括语法关系。语法关系由节点和箭头所传递的符号表示。比如:在该图标中所表现的语法关系中,ONE 的意思是“1”,并具备其所含的形式。词的结构由网络传递,因此ONE 的任何结构都是一个子网络,将它与它的意义和形式相连。

图2 展现了一个我们称为one(相对字典意义的ONE)的特别的象征符号[10]。

图2 还介绍了另一个词项语法的基本概念,即信息通过is-a(也可以写作isA)层次由缺省承接概括。

本图介绍了一个重要的连接符号“is-a”,在词项语法中表达为“是”。ONE“是”代词,而one“是”ONE 的形式之一。Is-a 连接非常重要,因此它通过特殊的小三角形符号与其上一层级连接。“是”关系的标签由从顶端到示例的一条线和一个小三角形组成。可以把三角形想象成一个漏斗口,信息从上往下倒入,沿线往下一直流到示例[1]67。缺省承接通过is-a 层级承接特征。因此one“是”ONE,而ONE 的意思也可以是“people”,并具备其形式和词性。

3.2 词法

词法可以阐释词项语法的三个重要特点:缺省可以具备例外;关系可以被进一步分类;一个节点可以属于几个高级类别,同时从这几个类别进行承接,即多层次缺省承接。

图3 是对英语过去时的简化分析,展现了缺省的规则形式及其例外形式(如went)[10]。

该缺省形式展现了动词过去式的“whole(其完全的词的形式)”,包括其词根和词缀(ed)。“whole”,“stem”和“suffix”是图1 所使用的“form”关系的特例,因此它们每一个都是形式。这些“是”关系连同“part”的层级如图4 所示[10]。

缺省通过承接可应用于任何的动词过去式,如SOW:past(SOW 的过去时);但是GO:past 属于例外,因此它的“whole”价值(valent)就大于其缺省价值,因为GO:past 是过去式的特殊形式。

动词的过去式通常承接两个高层级类别:词素和曲折类别。例如SOW:past 承接SOW 的词根和过去时的词缀。

我们所分析的语法项目都具备网络形式,网络形式远非句子结构树形图那么简单,因为节点可从任何方向与其他节点相联系,这种连接可用is-a 结构进行分类,并且允许多层次的缺省承接。

4 句法

在词项语法中,句法至关重要而又具备特色。研究重点包括词序、功能、依赖、并列关系(coordination)、匹配关系(agreement)以及选择(selection)。句法所涉及的是词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由规则而非意义或形式所限制的[1]69。

4.1 句法分析

词项语法认为短语结构是不必要的,因为词的依赖关系能更好地解释和分析句法。这是词项语法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种句法分析方式要优于传统的树状图,并可以应用于实践教学。图5 对下面这句话“Syntactic dependencies make phrase structure redundant”,通过依赖关系进行了句法分析。术语sharer 相当于传统上的complement(补语),既可以作make 的宾语,又可以做redundant 的主语,因此redundant 与make 共享该词。如图5 所示[10]:

这种句法分析自然地遵守词项语法理论,即句中每一个词都位于通过与其他的词联系所建立的网络的中心,这些子网络为整个句子组成一个大的母网络。这个网络不等同于短语结构树形图,因为结构之间的这种双重依赖关系等于一个成分为两个不同的定语提供价值。

这种网络通过语法网络的承接生成依赖关系。因此make 具备MAKE 的部分字典意义,具备主语、宾语和分享词的意义,形成一种有例外的限制型的语法关系。结论就是,网络基础允许无限可能的网际联系,其中语法是受限的。

4.2 依赖关系

词项语法强调任何两个词之间一定具备依赖关系,即一个词依赖于另一个词并决定其词性和曲折变化、位置与意义。

依赖关系通常是一连串的意义。比如说,图5 中的dependencies 是make 的主语,因此可以推断它所具备的特性:make 与dependencies 一致;dependencies 位于make 之前;dependencies 为maker 提供动词意义。

几乎所有现代句法理论都接受内在性,即每个短语都有一个核心词决定整个短语的特点。“依赖”是为表明这个短语及其核心词关系的名称,所有类似的关系都可用“依赖”来解释和分析。

毫无疑问,许多语言是核心词开头型或者核心词结尾型。要概括其所有从属成分,就必须使用“依赖”作为complement,specifier(指示语)和adjunct(修饰语)的补充。

如图6 所示,valent(主语和补语)以核心词为标签,修饰语以自己为标签,位置在主语前后[10]。

5 语义学

词项语法明确划分了句法学和语义学,因为词与意义的区别非常明显。词的意义分为“意义”和“所指”。词项语法把意义看作是通过与其他概念的联结网络所界定的概念,并联结到普遍知识网络中的已知特征。比如“BIRD”这个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有关“鸟”的种种概念,并可用节点和箭头将这些概念相联系。

词项语法认为词义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紧密相连,要给概念下定义,就要用与其紧密相连的其他概念来解释,这是一切定义的基础,是必须的方式和规范[9]。

由于概念是通过多重缺省承接逻辑来应用的,因此每个概念都对其所定义的事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鸟(典型的鸟)有两条腿,可以飞,但三条腿的鸟和不会飞的鸟可以作为例外被接受。

词项语法认为词汇语义学是由词的意义所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在看待词的时候,要用这种网络所能涵盖的范畴来理解,例如在看待“鸟”的时候,除了典型的鸟的特征之外,还应建立这样的网络关系——鸟是鸣叫的“吠叫者”,是鸟巢的栖息者,是鸟食的“享用者”等等。这种网络关系认识与传统的语义学上所说的上义或下义关系是不同的,有助于对词汇内涵更深层次的挖掘。

结语

研究语法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挖掘其深层次语义,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反映语言的本质。词项语法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更加明晰地解释了人类语言认知的实现过程。将这一过程用“词—语言标签—依赖关系—句法结构—语境—认知网络”简明而形象地建立起来,并合理地解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语言学界研究的语言学转向问题,实际上也是探索语言与思维深层次的关系。词项语法理论符合这种研究趋势,有助于为探索语言的本质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语言学史上主要的语法流派,无论是传统语法、结构语法还是转换生成语法都对语言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即哪一种语法理论是最完善的,是最适用于语言研究的。因此,不断有语言学家提出新的语法理论和假说,试图为完善语法理论做出新的贡献。研究词项语法的主要理论意义也在于此。

传统句法分析都采用以短语为单位的方式,而词项语法通过以曲线和箭头图来解释词的依赖关系,进行句法分析的方式显得更加灵活、细致、形象,能够更好地反映语义的实现过程和语言认知网络的建构过程。这种新的句法分析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法,在语法教学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杨炳钧.词项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2001,(1).

[2]Hudson R.Word Grammar[M].Oxford:Blackwell,1984.

[3]Hudson R.English Word Grammar[M].Oxford:Blackwell,1990.

[4]Hudson R.Teaching Grammar[M].Oxford:Blackwell,1992.

[5]Hudson R.Word Meaning[M].Oxford:Blackwell,1995.

[6]Hudson R.Sociolinguistics[M].Oxford:Blackwell,1996.

[7]Hudson R.English Grammar[M].Oxford:Blackwell,1998.

[8]Hudson R.Language Networks[M].Oxford:Blackwell,2007.

[9]Hudson R.An Introduction to Word Grammar[M].Oxford:Blackwell,2010.

[10]Hudson R.A.Brief Introduc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http://www.phon.ucl.ac.uk/home/dick/WG/WG4PG/intro.htm,2008.

猜你喜欢

词项缺省语言学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自然种类词项二难、卡茨解决与二维框架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
社会语言学名词
英语词项搭配范围及可预见度
依据语篇中多层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