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灾教育对防灾意识形成的影响——中日对比考察研究

2013-05-12李旭尹宁

天府新论 2013年3期
关键词:防灾灾难日本

李旭尹宁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的国家。我国的邻邦日本同样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众所周知的2008年5月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的东日本大地震,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面对自然灾害,如何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成为最重要的课题。防灾教育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减轻灾难损失的途径之一。而在防灾教育中,学校的防灾教育的地位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学校人员和建筑密集,突如其来的灾害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且由于学生往往缺乏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和能力,在灾害面前容易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学校实施有效的防灾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从而终生受益;在培养一名具备防灾技能的学生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名能够有效应对灾难的成员,有助于提高整体防灾能力,实现全民自觉地防御、减灾,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防灾教育方面,灾难多发国日本被公认做得比较成功。

关于我国防灾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关先行研究指出:(1)防灾意识不够,对预防灾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 (喻问琼,2011);(2)学校对防灾应急预案缺乏了解,缺乏实际防灾、减灾的经验,预案演练不够 (张信勇,2008);(3)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宜传不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和互救常识 (于艳玲,2010)。针对这些问题,向日本学习防灾教育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无疑是弥补我国学校防灾教育之不足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必须清楚彼此之间的差异何在,这样才能实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才能对我国今后防灾教育的改善以及更为广泛的推广有所助益。

为了了解目前中日教育体系中的防灾教育的理念、实施现状、成效,防灾教育对学生的观念意识及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决定参照日本方面的调查模式,对中国大学生进行同样的调查,藉此把握中国学校防灾教育的实际状态,以资与日方进行对比研究。而日方的资料则借用了和歌山大学教育学部综合实践中心实施的“和歌山县北部儿童、学生防災教育意識調査(2010)”和早稻田大学学生部实施的“关于东日本大地震的意识调查统计结果报告 (2011)”两份调查数据。为了使统计结果具有可比性,本调查所采用的调查项目也与这两个调查完全一致。本文具体对比研究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对比中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灾意识和防灾准备,属一般性调查。第二部分以亲历过东日本大地震的日本学生和亲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中国学生这一特殊人群为对象,对比分析他们在地震发生前、中、后的意识、行为以及心理变化。

一、防灾教育调查问卷实施概要

笔者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1110人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设问内容包括防灾意识,防灾常识,地震防范措施,震后心理变化,对志愿者活动的关心度,在学校所接受的防灾教育等17项内容。有效回收问卷1032份,有效回收率为93%。

如上所述,调查对象根据调查项目分为两部分,因此,调查结果的统计也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一般性调查,共计8个调查项目,以下是统计结果。

1.关于居住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调查

图1-1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在你的居住地有没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什么样的灾害最有可能发生?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66%的中国学生认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洪水。除此之外,认为不会发生灾害的中国学生约为10%,比日本多一倍以上。日本学生认为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崩坍的比例较高。同时,由于此次调查的中日学校都为内陆学校,学生选择地震、山体崩坍、泥石流等的比例相对较高。

2.关于是否知道最近避难场所的调查

图1-2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你的附近是否有避难场所?你是否知道避难场所在何处?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回答“知道”的中国学生只占4成,而日本学生则为7成。由此可见,与日本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对避难方式和避难途径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

3.关于日常防灾准备的调查

图1-3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为应对灾难进行过任何准备?如图1-3所示,回答没有准备的中国学生占全体调查总数的68.9%,远远高于日本5.4%的比例。同时,回答在自己家和学校都做了防灾准备的中国学生只占全部被调查者的7.5%,而日本是47.5%,接近一半。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中国方面无论是学生自己、学校还是家庭对防灾准备均不够重视。

4.关于学校防灾训练必要性的调查

图1-4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你认为学校所进行的防灾训练、防灾演习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认为有必要的中国学生占总体的80.1%,日本学生占83.2%,两国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据此可知,中日学生大多数都认同防灾训练的必要性。此外,同时调查了认为没有必要训练的理由,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学生认为“即使不接受相应的训练也能正确应对灾难”。近4成的日本学生认为“即使接受了训练发生灾难时也不知道怎么应对”。

5.关于防灾课程、防灾训练以外的防灾教育形式的调查

图1-6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在学校教育中你有否接受过除防灾课程、防灾训练以外的防灾教育?如图1-6所示,与日本69.3%的学生选择肯定回答相比,中国学生只有24.5%选择“有”。至于所接受的防灾教育的内容,日本学生“乘坐过地震体验车”,“尝试过制作简易卫生间”,“试吃过赈灾食品”等,中国学生尝试过“灭火器使用”,听过“防洪讲座”,“防震讲座”等。显而易见,日本的教育形式丰富多样,侧重于参与和体验。

6.关于学校防灾安全手册的调查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发放过防灾安全手册?手册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回答“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的日本学生占70.4%。而中国学生回答没有发放和第一次听说的人数分别是54.7%和24.5%,合计有接近8成的中国学生与防灾安全手册无缘。详细数据见下图1-7。

图1-7

7.关于是否已经采取了固定家具措施的调查

图1-8

本项调查提问如下:为了应对地震,你是否采取了固定家具的措施?有一半的日本学生回答“是”,而中国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对回答“否”的同学进一步询问其理由,结果如图1-9所示,无论中日,最大的理由是“麻烦”。其次,中国学生的第二大理由是“认为自己周围不会发生地震”,占16.8%。日本学生的第二大理由是“费钱”,占9.8%。

图1-9

8.关于救灾志愿者活动的调查

本项调查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提问:在发生大灾难之后,你是否关注救灾志愿者活动?是否愿意参加救灾志愿者活动?如图1-10所示,中国学生约5成,日本学生约6成都回答关注并愿意参加救灾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乐意在灾难发生后积极投入救灾活动,帮助他人,贡献社会。

图1-10

以上内容为一般性调查结果,以下是以地震亲历者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展开的调查,调查项目共分4项,具体提问及结果如下:

1.意识到发生地震后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如图2-1所示,无论中日,学生们首先担心自己、家人及朋友安全者居多,均超过三分之一。其次担心自己所在建筑物会倒塌的学生也不少,中日所占比例分别是36.8%和19.3%。

图2-1

2.地震发生后你首先做了什么?

图2-2

如图2-2所示,中国有6成的学生首先选择跑到屋外避难,其次是呆在原地未动,约占2成。由此可知,地震到来时,大部分被调查者的第一反应是“赶快逃跑”。而日本学生选择跑出屋外的比例仅为17%,这缘于平时的防灾教育和对建筑物抗震度的信心。

3.经历地震后,你的身心是否有变化?

图2-3

如图2-3所示,中国学生60%以上感到没什么变化,日本学生不足5%。相应地,有4成多的日本学生感到压抑、情绪低落,2成多的日本学生睡眠浅,常常会半夜惊醒,这两方面中国学生较之日本学生为少,均不足5%。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感到恐惧的中日学生分别为26.4%和23.1%,没有明显差异。

4.你是否已经采取或考虑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日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2-4所示,中国有超过7成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日本近8成的学生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图2-4

对于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调查得知,其主要措施如下:准备饮用水、食物等防灾用品,确认避难场所,确认和家人的联络方式和约定灾后见面地点等,如图2-5所示。相对而言,日本学生比中国学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更周到,预防意识更强。

图2-5

与此同时,对于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理由也进行了调查。如图2-6所示,无论中日,因不知道该准备什么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者居第一位。中国学生的第二大理由是认为自己所在地区不会再次发生地震,日本学生的第二大理由则是“麻烦”。

图2-6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考察,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中国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防灾知识,也具备相应的防灾常识,但从意识层面而言,对灾害及有可能由此产生的危机认识不足,因而对预防灾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实践层面而言,与日本学生相比,缺乏动手能力与行动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我国防灾教育的理念及方式上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

从日本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大部分防灾意识较强,实际生活中的防灾准备比较充分,反映出日本的教育方式生动、实用,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应对灾难的能力,而非千篇一律,纸上谈兵。

通过这次调查比对,我们产生了如下疑问:为什么中日学生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差异如此明显?中日学生各自都接受了怎样的防灾教育?这些防灾教育分别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对中日学校的防灾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学生防灾意识、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1.防灾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学校中有专门针对生活安全进行教育的课程。具体的教育形式有:防灾讲座,在学校走廊里张贴防灾公告牌,教室后黑板上的防灾小知识,观看防灾影片,使用灭火器,召开防灾主题班会,防灾演习等。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表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各种防灾知识。但是,许多学生对防灾的理解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防灾的意识较低,在平日生活中不知道做防灾准备,更不了解该做怎样的准备。而与此相比,日本的防灾教育相对不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重视体验型的教育,如:体验起震车,体验云梯救急车,学习固定家具方法,学习防止玻璃飞散的薄膜粘贴方法,体验救助袋的使用方法,制作临时担架,制作临时照明装置,制作防灾头巾等多种形式。这种体验课程生动形象,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防灾应灾技能。

2.防灾教育内容的充实性

从防灾教育的内容来看,中国主要是通过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灾难知识。学生们对自己居住地可能发生的灾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什么甚至是经历过地震的学生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防灾准备呢?原因应该可以归结至防灾教育的内容。防灾本身就要考虑到地区固有的灾难因素。例如:对于“沿海”和“内陆”而言,即使发生相同的灾难,所带来的危害效果也大不相同。如地震在沿海发生就可能引发海啸,海啸造成的次生灾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内陆地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防灾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灾难知识,而是针对不同种类的灾难进行相应的训练,培养他们实际应对灾难的能力。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设立了综合学习和特别活动两大板块。与传统的重视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的教育模式不同,综合学习重视体验教学,内容新颖,能有效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特别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与综合学习的相辅相成。例如,新潟县妙高市的小学生就利用综合学习和特别活动的实践进行野外调查,实际去体验野外地形和自然环境,在感受到大自然给与人类恩惠的同时,又在野外环境中学习野外生存,体验野外应对地震措施等。这样的活动对我国日后的防灾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防灾教育的一贯性

在此次东日本大地震中,岩手县釜石市的中小学学生的生存率高达99.8%,堪称一大奇迹。然而,从釜石市所进行的防灾教育的内容来看,这样的成果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国语”课有这样的表达训练:以与海啸有关的灾情为例,练习准确向他人传达有关灾情的信息。

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庭”课中,告诉学生发生地震后,在避难场所一般都会有供饭赈灾活动,要求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煮饭。

面向中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有这样的计算题:釜石湾发生地震,约30分钟后,海啸就会到来。要求学生计算地震发生后最迟什么时候开始避难可以顺利避开海啸。

面向中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理科”课中,告诉学生地震引发海啸的原理,要求学生理解沿岸地区海啸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由上述内容可知,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不间断实行与之相对应的防灾教育,使防灾意识伴随学生们的成长在他们头脑中扎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防灾技能。

4.防灾教育的社会性

有效的防灾救灾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的,而应该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近几年,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批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防灾救灾活动,为防灾宣传和灾区的灾后重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日本,社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社区、家庭的联动也大大提高了防灾救灾的效果。譬如“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体验型地震防灾教育”就是在父母及社区居民的协力合作之下,针对小学生的防震教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父母及孩子的防灾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大人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同时,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防灾训练活动,减灾救助活动,看望孤寡老人活动等,致力于培养不仅关注自己生命安全,同时珍视他人生命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互助意识,提高市民的防灾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强整个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5.防灾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得知,中日都出现了“对地震等灾害感到恐惧”,“情绪低落,压抑”,“睡眠浅,常常会半夜惊醒”的学生。对剧烈摇动的恐惧,失去家人和朋友的悲痛,艰苦的避难生活,都或多或少会在心灵上留下创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负面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正常生活,甚至给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防灾教育中就应该重视心理方面的引导,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国学校一般设有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老师负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大灾难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增多,从而导致心理老师的负担过重,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创建一个协力合作的机制就十分重要。

在日本,建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内组织体制。由校长负责整体运行工作,保健老师负责引导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并与家长和班主任积极沟通,共同帮助这些学生。年级主任负责收集出现问题孩子的各种有关信息,全面综合理解孩子。此外,还有保健主事教育委员会,学校职业咨询师,校医院等多种组织通力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日本学校实行的灾后健康检查机制,也为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今后值得期待的防灾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中日两国防灾教育进行考察分析的结果,发现了中日之间因防灾教育不同所导致的防灾意识以及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参考日本的教育模式,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提出如下几种值得期待的防灾教育理念和模式。

1.培养“生存能力”的防灾教育

今后我们所期望的防灾教育,是培养生存技能的教育。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基本的防灾应灾技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强自立的精神,从而培养具有优良的生存素质,强烈的生存意念的下一代。

2.以参与体验型为主、形式丰富的防灾教育

防灾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型教育,而应该是以参与体验形式为主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它不拘泥于形式,内容丰富,联系实际,切实可行,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有秩序、不慌乱、临危不乱、临机应变的能力。

3.彰显地域特色的防灾教育

不同的地域由于地质结构不同,发生灾害的种类也不同,防灾教育应该有的放矢,彰显地域特色,把各地区世代相传的防灾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因此,在把握地域灾害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频发的灾难,有计划,有重点地传授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4.坚持一贯性的防灾教育

“灾难往往发生在被遗忘的时候”。这是日本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寺田寅彦的忠告。因此,防灾教育要长抓不懈,并且应该具有一贯性。教育作为一种双方行为,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结合防灾的学科特点和认知心理学有关思维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向他们传授不同的防灾技能。实现从幼儿园到高校持续不间断的教育模式,提供不同年龄段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合作互助的教育途径。

5.重视社会性的防灾教育

灾难发生后,以个人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克服重重困难度过难关的,因此,防灾教育应该重视社会性,家庭、学校、社区等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动链条。在灾难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之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需要整个社区的互救互助,需要不计得失、志愿参与灾后救助的人。通过防灾教育,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乐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成员。

6.重视心理关怀的防灾教育

灾难伤害的不仅仅是身体,有时候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更严重。今后我们所期望的防灾教育,是重视心理关怀的教育,它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日常的心理健康和灾后的心理健康。通过教育的积极引导,培养能够克服困难,适应灾后生活,积极勇敢地面向未来的学生。

四、结 论

综上所述,本论文以中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他们在防灾意识,防灾行动上的异同,进而探究了这些防灾意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原因,最终将成因归结为防灾教育理念与防灾教育模式的差异。

防灾教育可谓是生命攸关的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与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的核心。整体而言,日本的防灾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防灾意识,掌握基本防灾、救助和生存技能的学生,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重视一贯性和社会性,效果显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成功的教育经验,加强改善我国的学校防灾安全教育,期望通过学校切实有效的防灾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以及救助他人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合格成员。

刘立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防范对策〔J〕.林区教学.2011,(3).

喻问琼.日本防灾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1,(7).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国际借鉴〔J〕.科技创业月刊.2010,(10).

张信勇,卞小华.关于我国防灾教育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5).

徐晶.日本防灾救灾教育:生动多样、面向全体〔J〕.生命与灾害.2008,(1).

黄宫亮.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08,(9).

苏筠,伍国凤,朱莉,陈倩.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J〕.灾害学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7,(3).

〔日〕厚生労働省厚生労働省防災業務計画ページ5.

〔日〕内閣府.水害·土砂災害に関する世論調査.2005-9-20.

〔日〕早稲田大学生部.東日本大震災に関する意識調査集計結果報告.

WASEDA WEEKLY.2011-7-21号外.

〔日〕東京学芸大学養護教育講座研究室.東京都公立学校における防犯·防災教育の実態と課題 (調査結果速報版).2006.

〔日〕静岡県防災委員会教育総務課.学校防災に関する実態調査結果の概要.2008.

〔日〕此松昌彦、中北綾香.和歌山県北部の児童·生徒·学生に行った防災教育意識調査〔J〕.和歌山大学教育学部実践総合センター紀要.2010,(20).

〔日〕村山良之.山形県の学校における防災教育の実態と課題〔J〕.山形大学教職·教育実践研究.2009.

〔日〕荒井智彦、田中礼治.中国における地震防災教育に関する研究〔J〕.日本建築学会大会学術講演梗概集.2010.

〔日〕川村宇史.震災に対する防災教育の実践と課題-仙台市における学校教育を事例に.東北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硕士論文.2008.

(责任编辑:田 府)

猜你喜欢

防灾灾难日本
雷击灾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日本元旦是新年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