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学生考核评价构成要素的研究

2013-05-05田振华

山东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比率考核

田振华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评价内容及其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的导向。体育教学评价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体育改革能否深入发展的核心,因此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探索和实际操作能否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影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环节。纵观我国自1994年以来有关体育教学评价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有关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逐渐涉及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呈现出两条评价主线,一是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是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因此积极探索健美操考核模式的科学方法,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地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对基本技术地熟练掌握与实际运用能力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的学生考核评价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内容的要求,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和相关方面的论文、书籍,了解研究现状。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16名专家进行走访,收集专家的见解和发展建议,为本文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各院校健美操课的开展情况,选取八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现状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利用参加全国新周期等级动作培训班的机会,选择17名专家(教授3人,副教授14人)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专家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考核评价方法

2.1.1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法应用情况

对现行考核评价方法的进行了调查(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开始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采用终结性评价,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缺乏客观和准确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种评价方法不宜长期采用。

表1 考核评价方法调查结果表

另外对于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情况,即在教学单元进行中是否进行小测验,结果见表2。由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注重过程性评价的使用,但应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从应用频率来看,目前过程性评价的应用频率较低,还只是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够给予一定的重视。

表2 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情况调查结果表

2.1.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应用情况

现行考核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较多,部分教师在能力考核中定性评价已经得到采用,但应用情况不太令人满意。从理论考核方式调查结果(见表3)看出主要以定量评价为主,即笔试闭卷和笔试开卷,而口试和作业这类定性评价方法选择比率相对较低,作为测试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用情况不太好。技术考核评价方式各个学校差异较少,主要是以教学规定内容进行技术测试为主,这种方式灵活性不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表3 理论考核评价方式选择情况表

能力考核方式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其中选择以带热身操和创编小套路两种方法为主(见表4),其他评价方式选择比率较小,应用较少,能力考核评价方式相对灵活多样,覆盖面较全面。各院校应该大胆创新,创造种类多样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方式。

表4 能力考核评价方式调查结果表

2.2 关于考核评价内容

2.2.1 考核评价基本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各个学校教学大纲的分析以及对专选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的教学学期、考核评价内容组合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有:“技术+理论+平时成绩”;“技术+理论+能力+素质”和“技术+理论+能力+平时成绩”的形式,不同院校在考核中各项评价内容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为宏观了解各所体育院校现行考核评价内容的情况,将各个学校各项评价内容所占比例以平均分的形式处理后,得到了目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学生考核评价内容所占比例情况表(见表5)。

现行学生考核评价内容中技术和理论是各个学校最普及最稳定的考核内容,贯穿于专选所有学期中。从表5中可以看出,从平均百分比来看,技术考核在每个学校每个学期中所占比例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其中比例最高的达到总成绩的70%;理论考核成为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普遍高于27%;能力考核为不稳定的考核评价内容并且所占比率在考核内容中较低,只有少数院校所占的比例较高,最高的为35%,一般所占比例为20%或低于20%,有的学校将能力考核作为机动型的考核内容,只在专选的部分学期进行能力考核,甚至还有三所院校未进行能力考核,可以看出能力考核内容是比较落后和不被重视的,需要进行完善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表5 考核评价内容情况表

随着专选学期的不同,从不同专选学期不同项目所占比率来看,发生了较为合理的变化(见图1),平时成绩所占比率稳定,理论考核评价内容所占比率成上升状态,能力考核评价内容所占比率随着专选学期略有增加,技术考核评价和素质考核评价内容逐渐下降,可见随着学生进行专选学习时间的增加,各个学校在考核内容上加强了学生理论和能力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学习,而相对降低了对学生素质和技术方面的考核,甚至取消素质方面的考核内容,此时学生健美操专业素质已经基本成形并且成为学习习惯,技术水平趋于稳定,可以适当降低所占比例或不列入考核评价内容之中。

图1 考核评价内容变化效果图

2.2.2 各项考核评价内容的具体分析

2.2.2.1 理论考核评价内容的分析

通过分析各院校的教学大纲发现,各院校每个专选学期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教学大纲中对各项考核内容的具体规定往往以“与教学内容一致”为要求,没有详细的论述,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专选期间理论考核涉及哪些方面的评价内容做了宏观的了解,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理论考核评价涉及内容选择情况表

在专选期间,各院校在理论考核评价内容中较全面的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健美操概述、动作技术分析、教学方法、创编原则与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以及健美操与音乐知识、训练知识等内容给予适当评价,只是对于学生科研方法、社会健身指导方面缺乏适当的评价,科研方法知识对学生专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继续上学深造还是参加工作,对于他们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是一名健美操专业学生发展的基本知识贮备,没有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引起了社会对健身指导员需求增加,社会健身指导知识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在健美操专选课的理论教学中新增加的内容,目前只有25%的教师选择在理论考核评价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2.2.2.2 技术考核评价内容的分析

在各体育院校中技术考核是专选期间最为广泛和稳定的评价内容,考核内容在统一中存在较大差别,各院校的相同点是进行等级运动员的通级考核,除此之外各院校技术考核内容差异较大。为了了解现行技术考核评价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技术考核内容的调查(见表7)。

表7 技术考核评价内容选择情况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行考核评价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竞技健美操、时尚健美操、自编操、大众健美操等,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技术全面性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选择情况看,选择率较高的考核项目包括:等级运动员达标、自编动作;较低的项目包括:大众等级、时尚操种。等级运动员达标成为各个学校技术考核中最重要的项目,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内容,而大众等级、时尚操种相对来看所占比率较低,可见各院校现行技术评价内容以竞技技术为主,对于大众健美操内容不够重视,这无疑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导致学生只注重等级动作的练习,不注重大众健美操技术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加强健美操(专选)学生的大众健美操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重视除竞技技术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技术储备。

2.2.2.3 能力与平时成绩考核评价内容的分析

虽然能力考核评价内容不被广泛的接受,但已经开始采用能力考核评价的学校应用情况较好,考核内容构成较为合理全面。目前的能力考核评价内容中特别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选择比率高达92.3%,这可能与专业为体育教育有关,所以导致教学能力的培养受到特别的重视,对学生音乐运用及编辑的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和训练能力也比较重视,选择比率分别为73.1%、69.2%和61.5%,这些能力对专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考核评价,无疑将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其次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选择比率分别为26.9%和19.2%,而对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选择比率为15.4%和11.5%,与教学能力相差很大,交往与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教学或者从事社会指导员等工作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健身指导能力是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健身方面的能力,近几年随着大众健身市场蓬勃发展,为健美操专业学生的毕业后工作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各个学校应该在考核中加强这方面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在平时成绩内容里,选择率较高的是上课考勤(选择率为88.9%)和课堂笔记(选择率为81.5%),其次为随堂测试和课外作业(均为66.7%),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选择的比率最低(均为55.6%),可以发现,平时成绩内容里仍然注重可量化内容的评价,忽视质性评价内容,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是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内容,虽然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评价,但目前被采用的比率相对较低,值得进一步完善。

总之,技术、理论、能力、平时成绩几项考核评价涉及内容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与方向,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学生能力的考核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此外能够适时引入新的评价内容如社会健身指导方面的知识,满足社会变化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中可以发现对学生认知方面的评价较多,而对学生非认知方面的因素评价较少,如平时成绩中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选择比率较低。

2.3 关于考核评价标准

所谓评价标准是指规定对应于相应的指标、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可获得相应的分数、等级或评语。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标准主要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标准和相对评价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基本不被采用,三者结合起来应用没有被采纳,调查结果见表8。在现行考核中绝对评价标准一般是采用等级运动员标准和大众健美操锻炼评分标准等,是使用较高的评价标准,无论是等级运动员达标标准还是大众健美操锻炼评分标准选择比率均为100%,以这种标准进行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但国家统一标准较难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评价标准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就是等级(59.4%),而排名(12.5%)现象较少,这种标准容易使处于不利位置的学生个体丧失信心,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一种以他人为标准的目标定向,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个体内差异评价以学生个体为标准,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优长与不足,使学生对自己有个全面了解,目前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应用较少(选择比率占12.5%),应该加以完善,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使用中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结合使用,赋予恰当的权重将提高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人性化,目前没有教师将三者结合起来应用,是现行考核评价需要进行完善的方面。

2.4 关于考核评价主体

对现行考核评价主体情况进行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见表9),从结果中发现考核评价主体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向。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到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但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方式为主,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调查学生参加考核评价情况时,发现目前学生的参加机会较少(为10.2%)。

表9 评价主体选择情况表

从学生参加考核评价情况看,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的开展情况并不是很好,处于评价中的被动地位。在参与考核评价的学生中,学生认为教师不太重视和不重视他们个人的评价意见的较多,即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也参与考核评价的过程,但个人评价意见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学生只是参与了评价过程的倾听,较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学生的考核评价还不能真正实现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主体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2.5 关于考核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是评价活动的终结阶段,在评价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影响下一阶段的评价实施质量,因此科学地分析和处理评价结果极为关键。对现行考核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情况对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仍然是等级(选择比率为31.3%)和分数(选择比率为37.5%)两种主要方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选择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等级+评语”(选择比率为9.4%)或者“分数 +评语”的方式(选择比率为12.5%),没有教师尝试将三者结合起来应用。仅仅以分数或者等级来表示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是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技术掌握应用、能力变化等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学生对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有了综合判断,但除此以外,以这种方式呈现的评价结果对学生没有其他任何作用。现行考核评价结果以分数和等级为主的呈现方式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结果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有部分教师开始应用评语来定性的呈现学生评价结果,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和形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这种方式的采用将很大程度提高评价结果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并且促进了评价结果呈现的人性化与科学化。

3 结论

3.1 从考核评价方法来看,大部分教师开始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有终结性评价,此外过程性评价在现行考核评价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定量评价采用较多,定性评价开始得到应用,但应用情况不太令人满意。

3.2 现行考核评价内容各个学校组合形式有较大的差异,评价内容主要关注于学生在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发展,在学生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

3.3 考核评价标准以绝对评价标准和相对评价标准为主,个体内差异评价基本不被采用。

3.4 从考核评价的主体来看,有些教师开始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但还不能真正的实现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仍然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评价主体方式为主。

3.5 考核评价结果呈现方式主要是等级和分数两种方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选择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等级+评语”或者“分数+评语”的方式,促进了评价结果呈现的人性化。

[1]阎智力,顾渊彦.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2004,11(3):80-82.

[2]张健华,毛振明.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4,24(1):50-52.

[3]戴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7-98.

[4]刘青健.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5]张玉菊,吴玉华.高师体育教育健美操专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

[6]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赵克衡.关于大学生与成绩发展性评价方法探索[J].湖南教育学院报,2000,8(2):83-87.

[8]李亚东,田凌晖.多元智能关照下的学生评估[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9月.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比率考核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