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节能工作任重道远
——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戴彦德

2013-05-04戴彦德

石油石化节能 2013年1期
关键词:标准煤能源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节能工作任重道远
——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戴彦德

戴彦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全国能标委能源管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科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戴所长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发展战略以及节能方面的规划和研究,是国内著名的能源专家和学者。

本刊编辑部: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戴彦德: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可概括为增速快、总量大、水平低和煤为主。2011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已 达 34.8 亿 吨 标 准 煤 , 比2000 年 增 长 了 1.4 倍 , 年 均增 长 率 达到 8.3%, 消费总 量世界第一;但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2011 年人均能源消费 量 仅 为 2.6 吨 标 准 煤 , 不 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费结构中煤所占比例过高,长期以来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 比为 70%左右, 而发 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不到 30%。

本刊编辑部:党的十八大提出 到 2020 年 实现国 内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 翻一番 ,将加 大 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如何预测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形势?

戴彦德: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需要能源的大力支撑。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 ,2011 年 人 均 GDP 不 足5500美元,不到发达国家的1/4; 每 千 人 汽 车 保 有 量 69辆 , 不 到 发 达 国 家 的 15%;城 镇 化 率 为 51.3% , 比 发 达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而且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不足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 40%; 全 国 尚 有 1.2 亿 人 口处在贫困线以下。“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迅速崛起的交通、民用领域能源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2020年前能源消费需求仍有可能保持 2000 年 以 来 每 年 约 2 亿 吨标准煤的增速,预计到 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有可能达到53亿吨标准煤。

本刊编辑部:面对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我国能源消费将面临哪些问题?

戴彦德:一是资源短缺,能源供应压力巨大。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富煤、少油、缺气”,石油、天然气资源较为缺乏。按目前的探明可采储量,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资源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6%、7%。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2亿吨左右,多年徘徊不前,消费增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已超过 50%。天 然气在未来 十年有可能得到空前发展,但到 2020年总供 给量 超过 3000亿立方米也非常困难。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当前已是高速发展,受资源、技术等因素的约束,2020 年总供给量只能在8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余能源供应增加的压力几乎全部要依靠煤炭解决,但自 2001年以来煤炭就以年均8.9%的增速加速开采,目前产 量 已 高 达 35.2 亿 吨 , 占 世界 总 产 量 的 45.7% , 且 采 出率低,矿区内矿难事故频发,北煤南运、西煤东送的运输压力巨大,如果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十几亿吨,问题可能会更严重。二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我国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仍在持续增加,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2011 年,二氧 化 硫 排 放 量 超 过 2217 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240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超过 2499万吨;氨氮排放量 超 过 260 万 吨 ; 全 国 重 点监 测 的 468 个 市 ( 县)中 ,有近一半出现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七大水系中有四大水系劣Ⅴ类水质类别的比例超过 20%,其 中海河流域 超过了 40%。此 外,在海洋 方面的污染也令人担忧,过去10年中,流入海洋的污染排放持续增加,全国 48个入海口遭到重金属、滴滴涕和石油烃的污染,再加上来自农田的化学肥料和粪肥的流入,造成沿海海域富养化程度提高,出现大量有害水藻;在过去 20年中,沿海海域平 均 每年遭 遇 83次赤 潮 ,2008 年 黄 海 遭 遇 的 “ 绿 潮 ”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调查表明,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红树林面积 减 少 73% 、 珊 瑚 礁 减 少80% 、 沿 海 湿 地 面 积 减 少57%、沿海渔业资源中东海的磷虾濒临灭绝进而给小黄鱼资源带来毁灭性打击。总之我国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是十分脆弱,环境已无容量。未来继续大规模增加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三是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巨大。地球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已写入哥本哈根协议,这一域值使全球未来允许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大大压缩。虽然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就目前每年的排放总量而言,已占到 全球 的 20%以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幅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无疑将会给我国的气候谈判带来巨大压力。

本刊编辑部:面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等问题,未来我国应采取何种措施去应对?

戴彦德:一是在供应端大力发展高效、清洁、低碳、无碳、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能。长期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一直在 70%左右,近 年来这一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 2011年 仍 占 68.4%。 以 煤 为 主 的消费结构不仅造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单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化石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压力下,我国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极为重视,取得了水 电 总 装 机 容 量 2.3 亿 千 瓦 ,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量超过2.17 亿 平 方 米 , 风 电 装 机 增速 44%、累 计装机容量 6236万千瓦,核电在建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等多项世界第一的巨大成绩。但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 例 还 很 低 , 2011 年 仅 为8%,未来仍需继续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幅度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减少经济发展对高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能源供应的模式。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世界加工厂的角色极为浓重,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充斥世界各地。衣服、鞋子、电视机等产品表面看上去既不是能源也不是高耗能产品,但产品越是终端其载能量就越高。据初步测算,我国每年直接、间接出口的能源达6亿多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近20%。在能源供应、环境污染、气候谈判等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未来这种世界消费我买单的发展模式势必难以为继,并且,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具备改变世界加工厂角色的经济实力和条件。未来应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大力调整出口结构,顺利实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模式转变,将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能源总量降低 一 半 , 可 为 2020 年 腾 出 3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供给空间。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很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 行效率在 70%左 右, 较国际 先 进 水 平 相 差 10~15 个 百分点,节能潜力在 4500万吨标准煤以上;电动机拖动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节电潜力约 2000亿千瓦时;钢铁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潜力 1700 万 吨 标 煤 以 上 , 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还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据初步分析,我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潜力高达6亿多吨标准煤。如果到 2020年将这6亿多吨标准煤的节能 潜力挖掘出 80%,即 可节约出 4.8亿吨标准煤的能源需求空间。结合前述进出口贸易的调整,两种节能途径齐头并进,到 2020年总计可减少近8亿吨标准煤的能源需求,即可将 2020年能源需求总 量 控 制 在 45亿 吨 标 准 煤左右。

四是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周期性的能源浪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年均 接近 10%的经济 增长 率高速发展了 30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建设、淘汰、再建设、再淘汰,经济发展质量之差,财富积累率之低也是世界第一。这种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了财富积累缓慢,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周期性能源浪费。“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7682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 7200万吨、炼铁 产 能 1.2 亿 吨 、 水 泥 产 能3.7 亿 吨 、 焦 炭 产 能 1.07 亿吨、造纸产能 1130万吨、玻璃产能 4500万重量箱。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虽然是不得不采取的“阵痛”措施,属于“十一五”节能成效中的一部分,但是淘汰使得大量资本沉陷,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建筑领域,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最多的国家,但由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缺乏科学规划等原因导致“短命建筑”层出不穷,大量能源浪费在“一爆”、“一建”之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设备寿命一般在 40年以上,建筑寿命在 100 年 以 上 , 而 我 国 的 工业 设 备 平均 寿 命 不到 20年 ,建 筑 寿 命 仅 为 25~30 年 。 这些本应作为一笔宝贵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的基础设施变成了一堆堆污染环境的负担。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更加注重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努力减少和避免周期性能源浪费,否则当前的“增量”就会成为将来关、停、拆的对象,造成新一轮浪费。

本刊编辑部:从上面的介绍看出,节能在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请您介绍一下国家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戴彦德:“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单位GDP能 耗 降 低 16% ” 的 节 能 目标,按经济年均增长速度8.5%计 算 ,“ 十 二 五 ” 期 间要 完成 的 节 能 量 为 6.7 亿 吨 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多项措施,保障“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的情况下分解到各地区,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 点 淘 汰 小 火 电 2000 万 千瓦、炼铁产能 4800万吨、炼钢产能 4800万吨、水泥产能3.7 亿 吨 、 焦 炭 产 能 4200 万吨 、 造 纸 产 能 1500 万 吨 等 ;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在节能方面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动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预计将在节能重点工程投资 9820亿元,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四是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工业重点行业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商用和民用以及公共机构节能。

五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节能减排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

六是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和完善阶梯价格、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惩罚性电价、差别电价等电价政策。

七是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法规的修订;组织制修订粗钢、铁合金、焦炭、多晶硅、纯碱等 50余项高耗能产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平板电视机等40余项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制定钢铁、水泥等行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等。

八是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确定能效先进水平,制定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九是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

十是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2012.12.01

猜你喜欢

标准煤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作者更正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锅炉富氧燃烧节能技术改造
低碳生活专栏
化肥行业占石化行业总能耗20.3%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