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检修”体系下状态检修技术支撑力量的建设

2013-04-23韩洪刚李学斌于在明

东北电力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检修状态监督

韩洪刚,李学斌,于在明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

“大检修”体系下状态检修技术支撑力量的建设

韩洪刚,李学斌,于在明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

“大检修”体系下,状态检修体现了精益化管理指导思想,是提高效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设好技术支撑力量是状态检修能够深入开展和成功开展的关键。技术监督、状态评价、信息化应用、夯实基础管理、加快加强现场实际与理论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是技术支撑力量建设的核心。

状态检修;技术支撑;建设

目前电网公司普遍面临电量低速增长、宏观形势和政策环境变化以及投资、成本和效益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过去主要依赖电量高增长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方式方法[1-9]。目前,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效益、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要目标的“大检修”体系建设深刻体现了以上管理理念,是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而状态检修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管理方式。

深化与做好状态检修工作,技术支撑力量的建设是关键。这是在对比国内外状态检修历史与现状,总结状态检修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启示。

1 国内外状态检修开展情况及技术支撑能力对比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展了状态检修工作,总结了许多经验。我国状态检修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践却是最近几年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进行的。国内与国内状态检修工作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2 技术支撑力量建设

状态检修是一项创新工程,是对原有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精益化生产的核心内容。加强技术支撑力量建设是顺利实施涵盖五大体系 (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资料与信息收集、执行体系、宣贯与保障体系),七大环节的状态检修工作的迫切需要。信息收集、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策略、检修计划、检修实施和绩效评估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力量。本文就如何进行技术支撑力量建设从宏观上在方向性问题进行探讨。

2.1 树立权威性发挥龙头作用

技术监督作为一种传统的技术管理方式,已被接受和认同。但在“五大”体系下,尤其是在“大检修”体系下,技术监督的内涵与以往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 国外与国内状态检修工作的主要情况

a. 在理念方面,“五大”体系下的技术监督更应该是监督管理而不是试验验证。虽然试验验证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试验验证往往是技术监督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实际上降低了技术监督的权威性,不可能把技术监督做成龙头业务带动整个技术支撑工作全面开展,以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工作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在“五大”体系下,技术监督应摆脱具体的试验验证工作,至少不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试验验证方面,而应该放在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保障技术标准统一和落实、提高设备投产质量和运行质量等方面。

b. 在工作内容方面,技术监督应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充分发挥技术监督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作用。

所谓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作为技术标准管理手段,重点抓规划设计、选型采购、运输安装、运维检修等各环节的标准统一;二是加强并规范各阶段技术标准和反措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确保在设备全过程的各环节、各层级严格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交接验收等投运前期的质量监督,从源头上消除设备隐患,严格入网管理;四是深度参与供应商、工程监理的评价,将生产环节的要求反馈到物资采购、竣工验收等环节;五是加强设备家族性缺陷管理,消除因设计、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造成的隐患。

所谓全方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电网为中心,围绕电网运行安全,对涉网发电企业(火电、风电、核电及其他类型分布式电源)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以此强化各类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二是增加热工、金属、化学、环保、二次、电测、信息等专业技术力量及专业间协调运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三是扩展监督范围,从以往关注66 kV及以上一次设备,扩展到关注配电网,从主要关注一次设备,扩展到关注整个电网,从关注一个点,到关注一个面甚至几个面。

c. 实施主体方面,以往组成的技术监督网络,是建立在试验验证为核心内容基础上的。因为重点关注是预防性试验,因此,技术监督承担的主要部门为地市公司的试验所,在地市公司,试验所是技术监督的实施主体。但在状态检修模式下,技术监督涉及的人员和部门不仅仅是试验所,还有检修、运行、送电及生产管理部门。特别是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这种在地市公司以试验所为主体的技术监督方式,既在新的组织构架体系下行不通,又和技术监督新的管理理念相背离。因此,在“大检修”体系下,建立以国家电网公司与省公司为实施主体,不再包括地市公司的两级技术监督网络可更好地树立技术监督的权威性,更能体现技术监督新的管理理念。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两级监督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掌握并没有地市公司全面详细,时间长了,有可能脱离实际。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考虑建立受两级技术监督网络管理制约的外围技术专家队伍。外围技术专家队伍主要由地市公司各方面专家组成,同时规定,地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对上级技术监督机构负责。

在公文语体中,要求修辞语义必须是准确严谨的。公文语体规约着修辞主体使用准确的修辞语义,要求在公文语体中修辞语义的表达是准确的单一的,不存在歧义,不是模糊的意义,不能有多解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公文语体用词甚至用字都必须认真思考,慎重选择,多使用单义词,少选用多义词;在句子表意方面,也要做到严谨周密,不留无限遐想的语义空间;在辞格方面,尽量不用修辞格式,尤其不能使用具有浓重描绘色彩、情感色彩的修辞格式。例如:

d. 在管理手段方面,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技术监督从试验验证转向监督管理。也就意味着技术监督主要依赖的是技术管理手段而不是技术操作手段,技术操作手段将主要由状态评价人员来掌握。如何使技术监督在新体系下顺利开展,并确实能够发挥预防为主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考核制度,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考核;二是建立预警告警制度,例如当春季来临时,应该加强线路防鸟害预警;当雷雨季节来临时,应发布防止雷害的技术措施;当其他地区发生重大事故或发现家族性缺陷时,应及时发布通知通告;当基层单位由于人为责任技术措施没有落实时,可以发布告警通知督促其改正;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专家分析会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现场实际情况;五是建立设备制造厂经常联络制度,全面详细掌握设备真实信息;六是建立运维、基建、安监、物质、发策等多部门会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隐患共防。

2.2 做实状态评价工作提高状态评价质量

目前,国网公司系统已建立比较完备的状态评价标准体系,各类设备评价导则和状态检修导则已在实际应用。从国外开展状态检修经验看,状态评价是核心内容,是关键所在。如何保证状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并应用于检修策略的制定,是现在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探索的现实问题。状态评价在掌握有效技术手段基础上,应运用专业专家的经验,确实提高评价质量。

a. 大力推广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建立带电检测专业队伍。从实践经验看,通过带电检测可以发现设备隐患。带电检测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不用停电,而且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轻便,对设备的检测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红外成像技术、GIS超声局放已经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带电检测技术。紫外成像技术、瓷柱带电探伤技术、超高频带电局放检测等技术也处在积极探索应用阶段。带电检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测量的数据定量不准确,主要依靠定性判断,但这已满足实际需要了。另外,需要长时间大量总结经验,力争定性判断更加准确。为加强带电检测力量,有必要建立带电检测专业队伍,队伍成员最好由懂专业技术的离线测量人员组成,便于对比分析和总结经验。

b. 规范并加强在线监测装置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的在线监测技术起步很早,发展也比较快,但并没有普及推广,只是在老旧设备等有缺陷怀疑的一次设备上使用。我国的在线监测装置也是良莠不齐,使用效果不理想。比较得到认可的仅有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和线路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在线监测装置的可靠性远比主设备低,其传送的数据给运行人员和分析诊断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另外,在线监测装置购置成本较高,大量推广在线监测装置不仅将大幅增加装置本身的维护量,而且将降低单位资产供电负荷水平。

在线监测技术在初期阶段不要普及,可以试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般将在线监测装置用于使用期超过30年的老旧设备,用于延长这些设备的使用年限。应借鉴这种做法,对于老旧设备、特殊工况下的重要设备及怀疑有缺陷的设备试用在线监测装置。

为保证并提高在线监测装置的可靠性,应建立入网检测体系和使用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准备推广的在线监测装置应像对待主设备一样完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交接验收试验,并在标准修订与制定中加入有关考核在线监测装置性能指标的标准条文。

c. 按照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设备状态一般分为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和严重状态。这四种状态是依据巡检、例行试验和诊断性试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运行工况及家族性缺陷警示情况确定的。

虽然设备状态评价工作依据国网公司相关要求已开展,但评价质量依然倍受质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动态评价不能及时跟进,发生近区短路、雷电天气等不良工况时,专业人员很难及时积极进行动态评价,这方面的应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动态评价,目前按照以每月1次的评价替代动态评价的方式并不可取,不仅掩盖了评价重点,而且使本来就十分紧缺的人力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效果并不理想,动态评价应根据特殊工况有重点进行,可以探索将技术监督的预警告警工作和动态评价工作联动起来,并在摸索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闭环管理。二是资深评价人员严重缺乏,实际工作中,依据评价导则由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机械打分也存在问题,对照评价导则打分方式的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但深层级的设备隐患却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发现;三是在任务紧急时设备评价采用了排除法,仅仅依据离线时的例行试验来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

提高设备评价质量,最根本的是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状态检修工作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状态评价不是一个专业人员的事情,而是几个专业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一批具有高水平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专家性人才。大力加强技术培训是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培训的目的一是让专业人员深刻领会状态检修与状态评价的理念与意义,把评价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二是对涉及电网安全的重大隐患进行针对性宣传和分析,使状态评价工作有的放矢;三是通过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增加专业人员责任心,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升设备评价质量,还要加强与状态评价各环节相关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手段的研究与管理。应探讨如何提高带电检测设备与在线监测设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新的带电检测方法,不断丰富技术手段。积极面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新开展的交接试验报告审核工作,不仅将交接试验时的数据和交接试验标准进行比较,还要和出厂值进行比较以找出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2.3 夯实基础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

状态检修对基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继续大力夯实基础管理。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避免手工分析造成的数据不全面、分析不深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设备状态的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生产管理PMS系统,建立数据中心和一定程度的智能分析系统对开展好状态检修工作很有必要。目前,状态评价辅助决策系统和高级应用工作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国网公司应牵头完善这2个模块。

2.4 结合现场培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效果看将大幅减少设备的检修工作量。状态检修实质是通过人的智力劳动替代体力检修。因此,评价质量的高低,检修策略制定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隐患能否及时发现与处理,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否得到保证。脱离现场实践的专业人员不可能对设备状态准确把握。同样,没有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可能发现深层次故障隐患。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胜任该工作,这是状态检修能够深入开展和成功开展的关键。应创造一切机会,让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实际,到作业工地实际锻炼,到设备厂家进行研讨。只有这样,状态检修工作才有真正可以依靠的技术支撑力量。

3 结束语

“大检修”体系下,状态检修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又是一项专业管理工作。从“到期必修”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体现了精益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提高效率与效益,提高供电可靠性目标的重要途径。做实、做好技术支撑力量是“大检修”体系高效运转的关键,同时技术监督、状态评价、信息化应用、夯实基础管理、综合型专业人才培育是技术支撑力量建设的核心。

[1] 朱 钰,陈瑞国,郝建成.浅谈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J].东北电力技术,2010,31(3):48-50.

[2] 李 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9):12-13.

[3] 姚 芳.浅谈大检修及扁平化模式下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28(12):515-516.

[4] 李庆梅.“大检修”下的标准化成本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6(18):267.

[5] 李 明,韩学山,杨 明,等.电网状态检修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4):43-52.

[6] 黄建华,全零三.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其发展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16):56-61.

[7] 许 婧,王 晶,高 峰,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 [J].电网技术,2000,24(8):48-52.

[8] 韩洪刚,杨祥国,张永兴.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下的技术监督探讨 [J].东北电力技术,2010,31(7):46-48.

[9] 张晓娜,丁恩强,伏忠旺.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J].东北电力技术,2011,32(8):44-47.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Support of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in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System

HAN Hong-gang,LI Xue-bin,YU Zai-m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Ltd.,Shenyang,Liaoning 110006,China)

Under the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System,the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reflects a fine management guiding ideology,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Building a good technology support is a key element to carry out and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Measures such as technical supervision,state evaluation,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management,accelerating integrate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n scene practical and theory are the core of technical construction.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Technical support;Construction

TM71

A

1004-7913(2013)03-0023-04

韩洪刚 (197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设备性能技术监督和高压与绝缘技术工作。

2012-12-08)

猜你喜欢

检修状态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状态联想
检修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