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站社区危重症病例统计分析

2013-04-20彭荣立罗艳侠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9期
关键词:北京站危象危重症

彭荣立,王 静,罗艳侠

对北京站社区2012-01-08—2012-11-08共10个月院前危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北京站社区院前危重病例特点并与东城区北片38个老社区的危重症病例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出北京站社区与老社区的发病异同和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于北京站社区2012年1月8日—2012年11月8日共10个月的78例院前危重症病例和东城区北片38个老社区的82例危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

1.2方法根据年龄分段、男女构成和危重症类型分别对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的危重症病例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危重症病例的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56,P=0.000);北京站社区以46~65岁者居多(P<0.05),老社区以66~100岁者居多(P<0.05,见表1)。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不同危重症病例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3,P=0.0268);北京站社区以男性居多,老社区以女性居多(见表2)。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危重症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82,P=0.000);北京站社区危重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是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创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中毒(P<0.05),老社区危重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是高血压危象、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创伤、休克(P<0.05,见表3)。

表1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危重症病例年龄构成比比较(例)

Table1Comparison of proportionsl of ag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tween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community and the old community

0~18岁19~45岁46~65岁66~100岁合计北京站社区8∗27∗33 10∗78老社区1△4△15△62 82合计9 31 48 72 160

注:北京站社区内与46~65岁比较,*P<0.05;老社区内与66~100岁比较,△P<0.05

表2北京站社区和老社区危重症病例性别构成比比较(例)

Table2Comparison of proportionsl of gend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tween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community and the old community

男女合计北京站社区463278老社区344882合计8080 160 

表3北京站社区与老社区危重症类型的构成比比较(例)

Table3Comparison of proportionsl of distinguished typ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tween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community and the old community

例数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创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中毒休克其他合计北京站社区7815∗14∗14∗10∗7∗3 15100老社区828∗24∗7∗27∗1 5∗10100合计16023 38 21 37 8 8 25100

注:各社区内与其他危重症比较,*P<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危重症病例进入医院前的一些医疗救治,社区院前急救是发生在社区中,由全科医生进行的一种现场紧急救护[1-2]。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其生命能否延续[3]。

本研究中北京站社区的病源以在北京站社区乘火车的流动性旅客为主,而东城区北片38个社区是老社区,其病源以街道管辖的社区居民为主。所以北京站社区的发病年龄以壮年男性为主,而老社区的发病年龄以老年女性为主;但二者均以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发病病种。北京站社区以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创伤、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中毒为高发病种,可能与旅客的情绪、心情、疲劳、乘车环境、睡眠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北京站社区是东城区与全国直接接触的窗口,由于就诊病例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员较为复杂,所以急危重症病例较集中、病种较多、病情较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也较艰巨,同时他们的文化修养、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识与耐受能力也有着很大差异,也就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这就要求北京站社区的全科医生了解本社区危重症发病的特点,如高发年龄、性别差异和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类型等,及早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使危害降到最低。

院前急救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4-5],工作水平和工作精神直接反映北京站社区整体服务水平及行业形象。北京站社区旅客医务室大夫和120医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已经在积极寻找院前急救工作的规律、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希望能顺利完成院前急救工作的衔接。但目前北京站社区仍存在以下问题:(1)协作方面:全科医生和途中120急救医护人员间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当危重症病例出现时,社区全科医生察觉情况复杂,自己不能独立应对时,需要其他帮助,就要主动和途中的急救人员进行联系,双方能够在这段时间通过电话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随时接受专业人员的临时指导,这样就会使社区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2)观念方面:有的全科医生思想很保守,把危重症病例的抢救看做是120和急诊科的事情,一遇到危重症病例就想让其转走,但在北京站社区这样的旅客出行地,大部分旅客都不愿意耽误旅程时间,这就需要全科医生掌握其必须转诊的条件和时机。(3)设备问题:车站噪声很大,采用普通听诊器测量血压经常无法实施,需要有专业的生命体征监护仪;急救箱设备应配备常用的药品和器具:消毒棉球;消毒纱布;敷料包;粘贴胶布;绷带;消毒剂如沙威隆;胶布;安全扣针;剪刀;三角巾;即用即弃胶手套。此部分内容是否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4)技能问题:目前东城社区全科医生还不都是经过规范化或骨干培训的人员,对急救技能的训练应该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使得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抢救药使用等方面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复杂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需细心谨慎。(5)发展方面:建立社区院前急救和120院前急救畅通的联络通道,配备应有的设备,使之能不间断保持语言、视频联络,密切配合,赢得抢救时间。

综上,北京站社区有其不同于一般街道社区的特殊性,各种意外、损伤,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构成对旅客健康的重大威胁,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医生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使北京站社区就诊病例就近获得连续性强、方便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突发紧急事故中接受最专业、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

1刘林,鄢春梅,任义.浅谈院前急救与全科医生在社区急救的协作[J].中国全科医学,1999,2(2):501-502.

2冯庚.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临床分析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897.

3陈志,杨萍芳,蒋小燕.城市院前急救网络中社区的作用和展望[J].中华急救医学杂志,2003,12(6):428-429.

4张永利,李巍.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教材[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5温静,赵渤,吕书群,等.社区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12.

猜你喜欢

北京站危象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2021CEDIA/CIT培训(北京站)顺利开启
2021未来全宅论坛(北京站)隆重举行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保重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