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话随访提高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调查研究

2013-04-20陈晓艳张丽梅汤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0期
关键词:糖丸预防接种合格

陈晓艳,张丽梅,刘 娜,柴 囡,汤玉杰

对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本调查选取唐山市路北区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6月出生的新生儿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电话随访对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唐山市路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卡的新生儿家长共计586名,随机抽取6所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随访组,另外6所作为对照组,每组各入选293名家长。家长年龄23~45岁,初中及以上学历(已除去文盲),均为本地户口或在本地居住1 年以上的外地户口。两组新生儿均体质量>2 500 g,身长>48 cm。随访1年后,除去23名失访者,对照组共280名、随访组共283名儿童家长入选。

1.2随访方法随访组:(1)建卡时向家长讲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经询问愿意接受电话随访,同时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2)接种前3 d对家长行电话随访,再次通知来社区接种疫苗的时间,并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3)接种时对家长面对面讲解疫苗的相关知识:能预防哪些传染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常见的护理措施等。(4)接种疫苗后分别于24~72 h和5~7 d时对儿童家长行电话随访,询问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反应,即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皮疹等局部反应,有无发热、呕吐、腹泻等全身反应等。(5)随访时再次确认联系方式,随时解答儿童家长的疑问。

对照组:建卡时在接种本上写明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前不再另行通知;接种时对家长常规讲解疫苗的作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不再进行电话随访。

1.3评价指标1年后,从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取相应资料,比较随访组和对照组儿童Ⅰ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合格接种率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AEFI)发生率;Ⅱ类疫苗(HiB疫苗、7价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率。

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1)出生日期及接种日期记录准确(年月日);(2)基础免疫应在12个月龄内完成;(3)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4) 疫苗针次(剂次)间隔时间正确(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 d);(5)接种证、接种卡资料相符,内容填写齐全,不缺项,家长对接种记录认可;(6)强化免疫接种和应急接种不作为常规接种;(7)卡介苗瘢痕判别以肉眼可见为准。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1]。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比较两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仅卡介苗合格接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发热、局部硬结、腹泻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过敏性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儿童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比较〔n(%)〕

Table1Comparison of classⅠvaccine qualified vaccin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对照组280273(97 5)257(91 8)243(86 8)227(81 1)221(78 9)212(75 8)随访组283279(98 6)281(99 3)278(98 2)274(96 8)272(96 1)269(95 1)χ2值0 867418 695226 717035 620038 175242 3009P值>0 05<0 01<0 01<0 01<0 01<0 01

表2两组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Table2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vaccin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发热过敏性皮疹局部硬结腹泻对照组28014(5 0)8(2 9)12(4 3)9(3 2)随访组283 5(1 8) 5(1 8) 4(1 4) 2(0 7)χ2值4 51200 74184 20534 6199P值<0 05>0 05<0 05<0 05

2.3Ⅱ类疫苗接种率比较两组儿童HiB疫苗、7价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Ⅱ类疫苗接种率比较〔n(%)〕

3 讨论

3.1电话随访提高了儿童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随访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我国长期实施计划免疫制度,人们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已有一定认识[2]。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疫苗种类逐渐增多,疫苗覆盖率逐步提高。Ⅰ、Ⅱ类疫苗共有十几种,每种疫苗有其初种年龄、加强针的次数和须间隔的月份,与其他疫苗的接种时间也要有间隔,接种程序繁琐,彼此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3]。疫苗接种前对家长行电话随访,及时提醒接种疫苗的时间、询问儿童的身体状况,可以保证儿童按时接种疫苗,提高疫苗合格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合接种时,护士通过与家长沟通及时掌握情况,也可以避免家长浪费时间。

3.2电话随访降低了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组疫苗接种后出现发热、局部硬结、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疫苗毕竟是一种异体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极个别儿童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除正常反应之外的接种不良反应[4-5]。随着免疫覆盖率的提高,疫苗种类的增多,疑似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6]。护士在接种疫苗后24~72 h对家长行电话随访,询问孩子接种疫苗后的身体状况,即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提醒家长测量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时指导家长及时给予护理和用药等。局部硬结、过敏性皮疹一般出现较晚,5~7 d再次对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及时掌握疫苗接种情况,可以减轻家长对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恐惧感,并及早上报、及早处理,把不良反应的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

3.3电话随访提高了儿童Ⅱ类疫苗接种率本研究显示,随访组HiB疫苗、7价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如今新疫苗不断上市,由于社会资源有限未能全部纳入免疫程序,Ⅱ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部分家长对Ⅱ类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存在误解。社区计划免疫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对家长讲解接种疫苗的益处,让他们了解接种Ⅱ类疫苗对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使儿童家长能够转变观念,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Ⅱ类疫苗的接种。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家长行电话随访能够提高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和Ⅱ类疫苗接种率,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作为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一项措施进行推广。经电话随访,护士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增加家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满意度,但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社区服务卫生中心有相当一部分为兼职护士,在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其他护理工作,如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门诊或病房的护理工作等[7]。这就需要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和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预防接种的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8-9],保障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6-255.

2张映旭,曾茹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婴儿预防接种成效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0,24(8):2021-2023.

3陈晓艳,杨翠芹,张翠敏,等.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44-2945.

4杨冬梅,朱道建,黄瑶.2010年扬州市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1,12(11):1431-1433.

5史淑芬,孙穆,王庆,等.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2402.

6赵连好.连云港市新浦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20-22.

7闫娟,李鹏,杨云华,等.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1435.

8付丹凤,蔡春林,何梅英,等.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5):143-144.

9史淑芬,孙木,王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805.

猜你喜欢

糖丸预防接种合格
“糖丸爷爷”顾方舟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奇迹糖丸制作及市场推广研究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糖丸之父”顾方舟逝世,择一事终一生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