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解决涵闸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的对策

2013-04-18张友栋张玲亓传周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5期
关键词:水费水价水量

张友栋 张玲 亓传周

近几年,由于国家安排的水利事业费较少,对有水费收入的涵闸管理单位采取经费自给的管理方法,水费成为闸管运行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物价大幅度上涨,工资标准提高,管理费用也随之加大,构成涵闸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现对此闸管经费不足浅谈以下几点:

1.按照引水成本,调整水价

引黄渠首闸供水管理及价格收费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灌区广大农民和众多的用水单位,以及地方供水管理的诸多环节。供水收费即是市场行为,也是中央单位和地方政策的利益分配过程。长期以来,黄河水没有真正作为商品来看待。引黄渠首闸现行的水费增收标准远远低于供水成本,供水产生的自身效益甚微,由于管理单位长期亏损,工程老化失修,自我积累能力差,无法维持渠首闸的正常运行管理经费需要,严重制约涵闸的继续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提高水价标准,以价格为杠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增加水利工程水费增收标准,是缓解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

2.完善引黄涵闸管理经费使用办法,降低供水成本

引黄涵闸工程兼有防洪、供水的功能,各项开支应区分性质。计算在供水成本中,供水成本随着经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放水量的增加而减少。那么降低供水成本的方法是:(1)控制人员编制,减少经费开支。在供水成本中,运行管理费中的正常的维修、机械运转等费用不能减少。只有在管理费用中减少开支,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减少管理人员经费,弥补闸管理运行管理费不足,为适应新形势下治黄改革大局的要求,结合涵闸管理单位实际情况,必须组建两支队伍,即一支防汛队伍,一支经营施工队伍。防汛队伍肩负防汛、涵闸管理任务,经营施工队伍走向市场,投入社会,承揽外部工程,到社会上要效益、求发展,收取外部资金以弥补运行管理中的资金不足。(2)加大引水流量,降低供水成本。近两年由于黄河流量偏小,为顾全大局,保护生态环境,防止黄河水断流,各引黄渠首闸的引水量由黄委统一调度,分配引水指标,这样就限制了涵闸的引水量,出现供需矛盾,为了解决好供需矛盾,加大引水流量,降低供水成本,涵闸管理单位要在黄河水量较大时,主动和用水单位联系,争取多放水,增加水费收入,使之“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3.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闸管理体系

目前引黄渠首工程的管理单位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另一种归属当地县河务局。水费收入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目前虽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不符合引黄供水的经营性质,不利于引黄涵闸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另外,对引黄供水未实行完全成本核算,仅在会计资料中对部分成本项目进行了归集,形成了潜亏和以其他项目的收入“暗贴”供水成本的状况,今后随着水价标准调整,水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现有的管理方式的弊端必将进一步凸现。1985年,国务院发布《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其中第四章“水费的使用和管理”第八条明确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实行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向企业化、社会化过渡”。多年来,引黄涵闸管理单位逐步加强了责任制管理,经与各有关用单位不断磨合,以法管水,按实际放水量收缴水费,推行水票签发等办法,已在沿黄城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实际效果。今后随着涵闸管理单位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引黄渠首工程管理体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科]

猜你喜欢

水费水价水量
通过农田灌溉的治理
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现状及对策研究
水权市场研究述评与中国特色水权市场研究展望
冷却壁热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没付水费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涨水价是为水权出让买单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