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古典”家具的设计原则

2013-04-17张天星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3期
关键词:古典家具榫卯古典

■张天星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上海 200444)

1 新古典家具简介

新古典风格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早两个世纪前,西方曾兴起过风靡一时的新古典艺术,但是笔者所论述之新古典风格却是起源于中国,尽管中国的新古典艺术在时间上迟于西方近一个世纪,但在风格上与艺术形式上却不逊色于西方之新古典。

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家具极为关注,也许是因为国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感动,也许是材料的价值带动了经典家具的收藏,也许是专家学者对古典艺术的热衷,总之这些可能的因素均促成了“新古典”家具风格的兴起。

在门类众多的传统家具中,尚存世间且实物最多的莫过于明清家具。不论是从器物的外形,还是其内部构造,均为研究者提供了极为可靠的论据,故对于明清家具的研究多于对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家具的探究,所以“新古典”家具主要以明清两种风格为主。

任何一种新风格的产生均归功于某一股主流力量的引导,新古典风格也不例外。对于古典家具之工艺与造型最为熟悉与了解的莫过于传统界的工匠,所以他们作为先锋与主导力量,主宰了新古典风格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家具注重工艺与设计的和谐统一,所以新古典家具有其自身的设计准则,从设计思想——造型艺术——工艺美学,均属于其设计原则之范畴。

2 新古典家具的设计原则

2.1 新古典家具设计思想的原则

新古典家具隶属于中国家具,所以其设计思想必然与中国文化和谐统一。

2.1.1 重己役物——以人为本

任何时代的设计与艺术都应以人为本,家具设计更应如此。家具是与人朝夕相处之物,满足家具所在时代人们的需求,是设计家具的首要条件,如商、周至三国、西汉时期,人们以席地而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家具则以低型为主,如席与榻;由于胡床的出现,渐高型家具成为了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活必备品;时至隋唐五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进入了垂足而坐的时代,家具则以高型为主,以上所述便是所谓的“以人为本”之体现。

新古典家具作为中国家具现代化的桥梁与纽带,尊重“以人为本”,倡导“重己役物”,尤为重要。

2.1.2 致用利人——重视功能与实用

使用功能是定位家具性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传统家具还是现代家具,定位其使用功能极为重要。中国家具种类繁多,如椅凳类、几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支架类、屏风类、箱类、踏脚等等,其中既包括日常家具,也包括工艺家具,在进行家具设计时,明确器物的使用群体、用途等因素,是体现器物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1.3 技以载道——强调道器之统一

“道”即为思想,“器”即为器具,技以载道强调所设计之器具应有思想在其内,对于传统家具如此,对于新古典家具也应如此。

2.1.4 文质彬彬——造型与结构之统一

文质彬彬即设计之艺术观,强调外部造型与内部工艺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和谐。中国家具最大魅力就在于其内外兼修的本质,“内”即为内部的榫卯结构,“外”即为造型与装饰设计,这便是文质彬彬的本质——技术与艺术之统一。

新古典艺术作为传统行业内兴起的“复古风”,继承古典家具的精髓——让技术成为艺术,自然是其追求的真谛。

从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和实用——道器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最终产生的结果便是“有根”之设计,这也是“新古典”家具设计的航标。

2.2 新古典家具的造型设计原则

中国传统家具从低型演变至高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从模仿建筑形式开始,到升华设计思维的过程中,其造型在不断的演变中日新月异。新古典家具的造型也不例外,同样以模仿开始,经历探索的过程,最终形成具有时代元素而又充满古典韵味的新型艺术风格。

2.2.1 新古典家具的造型特征

2.2.1.1 造型的高仿

任何事物在成熟之前历经高仿的过程实属正常之现象,高仿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新古典家具亦是如此(图1~3)。新古典风格兴起之初,匠师们高仿传统家具的经典款式(古典家具)是探索与实践的萌芽,如明式家具的优雅与隽秀、清式家具的大气与磅礴都是匠师们模仿的灵感来源。

高仿看似简单,但其实不然,中国家具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并存,如只仿其形,未传其神,依然为败笔之作。作为负责任的高仿者,在临摹与仿制之前,应了解所要仿制器物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意识,如明式家具承载的文人美学理念,清式家具所渗透出的皇权意识思想等。

新古典的主流派别存在于传统界,但也有现代设计师的参与,只是概念有所更换,被称之为“新中式”。由于传统界与现代界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同一件家具的理解,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外在表现,其差异性源于对“设计之根”的理解与实践程度的不同。

2.2.1.2 造型的改良

造型改良包括器物比例的缩放以及不同器物造型的嫁接。由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制之优美,所以在“新古典”家具中,匠师及设计师们乐于将原有器物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4~6),此种做法不仅将经典之作的传承具象化,而且赋原有器物以焕然一新之感。

中国传统家具品类繁多,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内在韵味和外在的优雅,设计师们将不同器物的造型加以结合(图7~9),于是全新之器具便悄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于器物比例的缩放、不同器物造型的混搭以及综合应用(比例缩放与造型嫁接同时应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传统匠师与现代家具设计师思想观念的差异性,最终导致所设计作品之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图10)。

器物比例的缩放、混搭,均涉及到榫卯结构的转换与改良,由于现代设计师缺乏必要的实践过程,故他们的设计均集中于对外部造型的改良。对于出自传统匠师之手的新古典作品,在形式上,较现代设计师保守,因为榫卯结构的改良与转换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局限了匠师们的设计,最终结果便是造型的似曾相识。总之不管是在传统界还是在现代界,造型的改良是新古典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2.1.3 造型的创新

造型的原创并非传统家具造型的改良或者嫁接,中国传统家具造型颇多,从低型到高型,其经历了几近完善的发展,故很多器形被后人视为经典加以传承。器物是所在时代之人思想的承载者,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最经典的形式也只是往事,因为现代人的审美倾向与生活方式早已有别于古人,所以与时俱进才是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造型的创新不仅是“新古典”的成熟阶段,也是衔接“新中式”的纽带,二十三年前出现了造型全新的“万字沙发”、“战国沙发”以及“如意沙发”,二三十年后的当下,也同样涌现出一批造型新颖的创新之作,如中飞、合兴、红古轩、京瓷等企业的部分作品(图11~12)。

2.2.2 造型构成原则

型、材、艺、韵是传统家具的审美特征,但是过于抽象与含蓄的形容,令诸多设计者和研究者无法把握其中的奥妙。同为家具,其审美标准应大同小异,故笔者从造型美学的角度审视“新古典”家具的艺术形式。

“新古典”家具的造型设计包括整体造型的把握、线脚的应用以及纹饰的处理。无论是多样与统一,还是平衡与对称,亦或是渐变与调和等造型美学,均在其内有所体现,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2.2.2.1 多样与统一——整体造型的把握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艺术形式的影响甚大,如“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等,家具隶属于中国艺术形式的分支,自然也不例外。“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就是在多样中寻求统一,将个体的差异性柔化,使之与整体协调统一,与造型美学中的多样与统一、渐变与调和、平衡与对称不谋而合。

多样是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是千差万别的事物之共性与整体性之间的联系。多样与统一则是将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差异性在整体中融化,达到协调一致之目的。

整体造型的把握涉及到比例的确定与家具曲度的设计,比例的确定也好,曲度的设计也罢,重点在于匠师们如何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多样与统一在造型把握中,犹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一部件的比例与曲度的掌控,均会影响到成品整体的视觉效果与功能,如面板、束腰、牙板、托腮、腿足以及托泥等如何做到各部件比例适当,整体造型赏心悦目(图13);座椅的椅圈、靠背版、鹅脖、联帮棍等部件如何驾驭其曲度的变化等(图14~18)。

2.2.2.2 渐变与调和——线脚的应用

中国传统家具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线脚”为主要形式的造型语言,“新古典”家具作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艺术的纽带,其匠师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一典型与成熟的造型语言。

线脚既包括面的渐变,也包括线的幻化,匠师们以刀代笔,将中国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线脚的设计中,拉近了新古典家具与造型美学之间的距离。

线脚自身不仅变化多端,且具有调和部件的视觉效果,使之达到与整体和谐统一的功能,故线脚在构成特征上,偏重与造型艺术中的渐变与调和,如平面、混面、阳线等的运用(图19~23)。

2.2.2.3 平衡与对称——纹饰的处理

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给人以稳重、均衡之感,新古典家具同样继承了此方面的特征。中国文化是新古典设计之根,纹饰隶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故新古典家具也将纹饰的应用作为装点家具的重要元素(图24~25)。

稳重与均衡之感来自于设计的平衡与对称,纹饰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种类而定,如清式风格、工艺家具以及部分根艺家具等。众所周知,清式风格以“工巧”著称,故对于纹饰的应用尤其受到匠师们的青睐。此种情况下,纹饰已成为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点缀,所以对称与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工艺家具侧重于家具的艺术性,故更应注意其装饰元素的对称与平衡;部分根艺家具通过匠师们的雕刻与修饰,其视觉效果不同凡响,但是由于根艺家具的形体大小不一,纹饰与面积的配需合理,否则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平衡与不对称。

2.3 新古典家具设计的工艺原则——造型设计之灵魂

工艺不仅是新古典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成就其造型艺术的基石,故在研究造型设计的同时,也需兼顾其与工艺的和谐统一。

2.3.1 新古典家具的工艺特征

2.3.1.1 工艺的高仿

新古典家具的造型设计历经高仿到改良再到创新的蜕变,其工艺也不例外,由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与设计,与匠师们的经验息息相关,所以新古典风格兴起之初期,工艺(尤其是榫卯结构)的高仿与复制是实现其创新的探路者。

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的榫卯结构已成为中国家具的标志。大边与抹头、束腰与牙板、腿足与牙条、腿足与束腰、扶手与腿足、边抹与腿足等的结合,均需榫卯结构的合理设计与连接。由于中国家具的造型与工艺犹如鱼水关系,家具的造型有所改进与创新,那么其内部的榫卯结构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之配合,但是在步入创新之前,榫卯结构的高仿是必经之路。

2.3.1.2 工艺的改良

新古典家具之工艺的高仿主要集中于榫卯结构上,而对于其改良则重点表现在其髹饰与雕刻中。

时代的发展推动新技术的出现,新古典艺术并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拒绝机械工具的使用,新古典家具的匠师们在手工制作的基础上,也不反对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如在雕刻过程中,有些纹饰为了强化其自身的视觉效果,突起其立体感,故对其重复使用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此种情况下,机雕更能彰显其韵律与节奏感,做到远观有其势,近观有其质。

2.3.1.3 工艺的创新

新古典工艺的创新存在于材料的处理、雕刻艺术以及漆艺等方面。材料属于大自然的产物,纹理与色泽是与生俱来的,对于材料自身而言,并不存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价值,只有将人之思想注入其内,材料才被赋予灵魂与情感,如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由于现代人的审美已经超出了传统形式之范畴,故新古典的家具匠师们对于雕刻艺术的展现已不再局限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金漆木雕、龙眼木雕四大形式,而是将其拓展至丝翎檀雕、光影雕等创新形式。

漆艺与中国绘画关系甚大,所以对于漆艺的创新,也是匠师们体现其思想,彰显其设计的重要途径,如对于堆漆、裂漆的应用与再诠释(图26~27)。

2.3.2 新古典家具设计的工艺原则

2.3.2.1 工艺与造型设计的一致性

中国家具讲究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工艺和设计的密不可分是中国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中国古时之工艺,既有工,也有美,既包括设计过程,也包括制作过程,但在工业革命以后,工艺的概念被等同于技术,故将颇多的现代设计师和高校的家具设计专业引入了设计与工艺可分离的误区。

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过程中,产生与积累了无数的家具术语(设计语言),这些术语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略显衰退,而是被新古典家具的匠师们继续使用,这些术语便是工艺和设计紧密结合的最好例证,如垛边、交圈、指甲圆、挖缺、压边线、起阳线、赶枨等。

2.3.2.2 选材的合理性

在新古典家具设计中,制作家具的材料依然以木材为主,所以对于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尤为重要。木材具有天然的纹理与色泽,如能合理利用其固有的特性,便可为提升家具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载体(图27~29)。

2.3.2.3 榫卯结构的精准性

榫卯结构的精准性,是新古典家具之工艺原则的基础,也是是达到工艺与设计完美结合的桥梁。榫卯的结合方式是否精准与合理,不仅会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也关系到木材纹理的视觉效果,如格角榫、抱肩榫、长短榫、夹头榫、插肩榫等的运用(图30~33),即保证了家具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又不会破坏木材纹理的完整性与美观度。

2.3.2.4 装饰工艺的选择性

新古典家具的装饰工艺包括雕刻、漆艺以及髹饰(打蜡与揩漆)。不同装饰工艺形式的选择与新古典家具的类别紧密结合。新古典家具有工艺、艺术与实用性家具之别,故对于不同用途的家具,应采取不同的装饰形式。

装饰工艺的选择性是根据不同类别与用途的家具,采取不同的装饰形式,有些家具侧重于艺术价值的体现,如工艺与艺术家具;有些家具则更加关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如古典实用性家具,故匠师们在选择装饰之形式与风格时,关注家具的使用范畴与类别则极为重要。

3 结语

时间可以淹没实物,但无法抹去灵魂与精神的存在,新古典风格作为传统形式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桥梁,重拾了一段逝去的中国家具艺术。其设计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而且也开辟了新中式家具设计之路。

[1] 张天星.浅谈中国家具设计中的“新古典”[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2).

[2] 张天星.家具设计中的“中国风”与“中国主义”[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6).

[3]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

[4] Judith Miller. Furniture Word Styles From Classical to Contemporary. London: DK and the Price Guide Company, 2005.

[5] 胡景初,李敏秀.家具设计词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古典家具榫卯古典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