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鸡蛋期货

2013-04-14李凤仪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1期
关键词:蛋鸡期货合约

文│李凤仪(全国畜牧总站)

目前国内鸡蛋品种己有相应的行业标准,鸡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都有明确规定,可以实现对鸡蛋品种的标准化,这为期货合约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2013年9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上市鸡蛋期货合约,鸡蛋期货合约有望于年内上市。

根据大商所公布的鸡蛋期货合约设计方案,鸡蛋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5吨,最小变动价位是每500千克1元人民币,合约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易月份为1、2、3、4、5、6、9、10、11、12月(不含7、8月两个最热月份)。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分别为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和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

我国人均年消费鸡蛋约18千克。2012年我国鸡蛋总产量约为243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6.5%,近5年的平均市场规模约1856亿元,已连续28年保持全球第一位。近年来,受饲料、季节等因素影响,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对鸡蛋生产、贸易、加工等环节造成较大影响。鸡蛋期货上市将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透明的定价体系,满足相关企业避险需求。但是,作为我国首个生鲜类农产品期货品种,鸡蛋期货对产业和广大期货参与者都是个新鲜事物,还需要一定的成长期。在此,笔者对比国外经验,谈谈我国鸡蛋期货上市的现实条件及预期作用。

一、美国和日本鸡蛋期货情况

从鸡蛋期货交易历史来看,鸡蛋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期货交易并获得成功的品种之一。早在1874年,美国就开始进行鸡蛋等商品的远期交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成为交易量仅次于大豆和小麦的全球第三大期货品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鸡蛋价格和供给逐渐固定,产业客户避险需求降低,1982年鸡蛋期货终止。日本鸡蛋期货则只持续了10年,于2010年停止交易。

1.美国的鸡蛋期货。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鸡蛋期货交易的国家。1874年,一批农产品供货商为规避远期交易价格风险,创建了农产品交易场所,进行鸡蛋等商品的远期交易,鸡蛋成为最早的交易品种之一。1898年,黄油和鸡蛋经销商退出农产品交易所,组建了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1919年芝加哥黄油与鸡蛋交易所正式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CME成立后,鸡蛋开始成为期货品种进行交易,并在20世纪60年代表现活跃。进入20世纪80年代,因美国蛋鸡养殖行业集中度的大幅提高,鸡蛋的现货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农场逐步被大农场吞并,蛋鸡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大型超市也逐步取代了小型杂货店,由大型蛋鸡养殖企业直接供货,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成为鸡蛋的主要销售渠道,鸡蛋的价格趋于稳定、变化趋势变得可以预测,现货企业不再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套保需求大幅下降。随着导致市场对利用鸡蛋期货套期保值的需求减少,鸡蛋期货交易量逐年减小。因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CME于1982年9月停止了鸡蛋期货交易,鸡蛋在存续了80多年后最终退出美国期货市场。

2.日本的鸡蛋期货。17年后,鸡蛋期货于1999年11月在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试验上市,合约采取现金交割方式,也是日本首个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2004年5月1日,日本鸡蛋期货正式上市,但由于日本鸡蛋现货市场规模较小,鸡蛋期货的交易一直不很活跃,前4年年平均交易量仅为53.5万手;2004年正式上市后,交易量达到最高峰,为全年80万手,随后鸡蛋期货成交快速下滑,到2010年退市前,全年交易量仅为11手。2010年3月1日,因交易量显著萎缩,日本鸡蛋期货被迫摘牌下市。

3.分析。美国鸡蛋期货开始并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鸡蛋产业与中国目前形势类似,都表现为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为了保证鸡蛋产业参与者的利益,美国推出了鸡蛋期货,主要为鸡蛋产业参与者服务,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将风险转移。其退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期货市场方面,套期保值的鸡蛋产业参与者在后期成为投机者,使市场失去弹性,不再有健康的套保环境;行业发展方面,鸡蛋行业在期货上市至终止期间,经历了规模化发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后期达到了一定高度,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导致鸡蛋价格波动大幅减小,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逐渐淡化。而对于投机者而言,期货市场没有了风险,也就没有了利润,失去了参与价值。因此,鸡蛋期货市场萎缩从而退市就成为必然。而日本因先天不足,鸡蛋行业规模太小,交易量一直不高,因此仅仅持续了10年。

相较而言,美国的鸡蛋期货交易持续了百年,一直存续至鸡蛋价格趋于稳定,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可以吸取其经验,控制其中风险,确保鸡蛋期货交易的平稳上市和安全运行。目前中国鸡蛋行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整体水平还较低,鸡蛋价格波动幅度很大,鸡蛋期货的上市无疑可为广大蛋禽养殖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避险工具,给蛋鸡业提供了一个规避“鸡飞蛋打”的工具,中国鸡蛋期货的推出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进行了正确的选择。此外,中国鸡蛋产业规模化进程还有待推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鸡蛋期货的活跃期将会很长。

二、我国鸡蛋期货情况

蛋鸡产业链涉及上游的养鸡场、中游的蛋品加工、食品加工企业以及下游的贸易商和大型超市。鸡蛋期货可以进一步完善鸡蛋价格体系,健全鸡蛋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鸡蛋市场的平稳运行,稳定终端蛋价,同时为鸡蛋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提供必要的避险工具。鸡蛋期货推出后,可以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该行业,对产业机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则可以通过“先卖后养”模式以及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事先将价格锁定在相对理想的水平,从而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保证收益稳定。同时,鸡蛋期货可以提供远期价格信息,指导饲养企业提前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扩张或缩减饲养规模。另外,鸡蛋期货可以与玉米、豆粕一起形成又一个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期货品种序列,为养殖企业提供完整的保值工具。疫情发生时,鸡蛋期货帮助养殖户和相关企业规避风险。

1.鸡蛋期货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鸡蛋期货有利于吸引来自各方资本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标准化养殖。近年来,我国鸡蛋价格总体保持上涨趋势,但价格波动基本呈现2~3年上涨、1年调整的周期性波动。相对于肉鸡及其他畜牧业养殖,蛋鸡养殖周期长,相对投入大,经济效益较低,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入该行业。价格波动也带来了行业发展周期的波动,其主要原因则是养殖户对生产的调节滞后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蛋鸡价格的周期性变动。传统的政策调节和商业保险无法完全解决这一状况。通过期货市场形成未来市场价格,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具有预期性的价格,规避价格风险,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平抑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巨大冲击。饲料原料占鸡蛋成本构成的70%以上,鸡饲料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鸡蛋期货可以与豆粕和玉米期货品种构成蛋鸡养殖业完整的避险链条,养殖场可以通过买入豆粕、玉米期货,卖出鸡蛋期货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这对于畜牧行业发展来说也将是一个重大进步。

另一方面,鸡蛋期货还能推动鸡蛋生产标准化和食品安全的改善。期货市场对交易交割品种有明确的质量品质要求,在后续交收环节有严格的检验检疫把关,相关标准执行严格。其严格要求促使养殖(户)企业加快品种和技术改良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鸡蛋产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会刺激鸡蛋生产企业注意鸡蛋的质量和安全,这也进一步保证了鸡蛋加工企业原料的安全性,进一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

2.鸡蛋期货推出现实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国内鸡蛋品种已有相应的行业标准,鸡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都有明确规定,可以实现对鸡蛋品种的标准化,这为期货合约标准化打下了基础;从市场容量来看,鸡蛋市场规模大,商品化率高,可供交割量充足;鸡蛋在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不存在垄断;鸡蛋的价格波动较大且比较频繁,地区间价格关联度较高,全国鸡蛋价格走势联动非常明显,为期货开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在现有畜产品中,鸡蛋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小,鸡蛋在出售和运输时不需要进行强制性检疫,不存在重大潜在风险和政策性障碍。这些都为开发鸡蛋期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鸡蛋因其市场规模巨大,覆盖范围广泛,为市场参与者所熟悉的程度极高;并且,鸡蛋价格具有强周期性及季节性规律,且交易所需资金量不大,能够吸引大量中小散户以及大资金的参与。鸡蛋期货一手设置为5吨,如果按照鸡蛋价格8元/千克以及10%的交易保证金来计算,一手所需资金仅为4000元,资金占用量极少,中小散户参与门槛不高。

3.正视期货固有风险和产业风险。一方面,鸡蛋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必将面对期货所固有的一切风险,此外,作为畜产品,产业风险也是不可回避的,不少人担心疫情可能会对鸡蛋期货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鸡蛋期货交易并挂牌鸡蛋期货合约的批复》特别指出“在鸡蛋期货上市后,你所应当按照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密切关注鸡蛋现货市场状况,特别是禽流感疫情情况,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鸡蛋期货的合约规则设计已进行充分严密的考虑,制定了详细而严密的疫情应对措施,包括交割地点的覆盖面、确认疫区后的应急预案、疫区交割库数量达一定比例之后的紧急终止交易等措施。即使再发生禽流感疫情,交易规则和制度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在疫情发生之际,交易也能顺利安全进行。

猜你喜欢

蛋鸡期货合约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