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同题异构观摩课赏析与反思

2013-04-12

化学教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碳酸钠探究

孙 勇

(金坛市第四中学 江苏 金坛 213200)

2012 年9 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举办的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同题异构观摩课的活动。 听完三位老师执教的高中化学1 教材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新课引入,别有用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为新课引入既是课堂教学中的起点,又是新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作为一节好课其新课引入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学习;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三位老师的新课引入可谓是“用心良苦”:许老师就地取材,丹阳地方特色清乾隆皇帝御赐“丹阳大麦粥”,其清香、爽滑的口味和消脂减肥功效在于添加剂“碳酸钠”。

钱老师虽客场作战,但通过展示了几幅具有“妈妈味道”的特色点心和小菜图片,再加上清唱几句苏东坡作词的《水调歌头·中秋》歌曲,一下子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也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碳酸钠”。

王老师借班上课,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了王菲演唱《水调歌头 中秋》音乐,缓解了课堂一丝紧张气氛,然后借文学的“三苏”引出化学的“三苏”之一“碳酸钠”。

三位老师利用精心选择的题材、 多样性的手段,成功的引入新课。 既吸引学生眼球,吊足胃口,自然引出新课,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作了简单的铺垫,又体现其备课的充分和资料积累的细致。

反思:

(1)新课引入时间的控制。 把握引入时间,适当调控。 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兴趣转移或减弱,因此一般用时不能超过3 分钟。

(2)新课引入材料的选择。 贴近学生生活、借景生情、 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的材料往往让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大增。

(3)新课引入手段的使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播放音乐,实物投影,趣味小实验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新课引入问题的设计。 在引入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做到承上启下,巧铺妙垫。 使学生感受已有的旧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因此在新课引入过程中尽可能在“短、新、多、联”即“用时短,情景新,手段多,问题联”几方面做好、做足、做到位。

高校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必须守好本分,尽到责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认真履行办学和监管责任,规范招生、教学、考试、收费、毕业证书发放等重要环节,管好校外支持服务站点,不能以任何形式转移(下放或外包)办学权、招生权、教学权、管理权。高校特别要规范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行为,规避市场恶性竞争,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代理招生,杜绝虚假宣传和违规承诺。对冒用学校名义开展的各类招生行为,学校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落实好监考、巡考制度,并将网络监控、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考试,杜绝替考和舞弊发生。

二、实验探究,独具匠心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碳酸钠的性质探究为载体,通过实验研究、对比研究让学生了解碳酸钠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众所周知,实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地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因此在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和结论中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便成了“重头戏”,他们“搭台唱戏”方法截然不同:许老师设计的学生实验内容为(1)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氯化钙的反应,(2)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测pH 、滴加酚酞后再逐滴加入盐酸;教师演示实验为(1)碳酸钠、碳酸氢钠对热稳定性套管实验,(2) 利用喷泉高度判断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与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快慢实验。 补充实验为简易泡沫灭火器的使用。 其中热稳定性实验、喷泉实验为改进实验,现场效果非常好;简易泡沫灭火器由学生“纵火”,再由学生自主灭火也取得理想的效果。

钱老师通过学生阅读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给出实验药品和仪器,将课堂变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有关二者性质比较内容进行探究实验,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讲解。 教师演示实验为:(1)分别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2) 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吹气球的反应。 其中吹气球实验不但看到气球膨胀的快慢,且最终气球的大小相同的现象给听课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老师将所有实验设计成对抗比赛,分别由老师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同内容的实验(如:测pH、与同浓度盐酸等),教师演示实验为:(1)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相同体积的水;(2) 热的碳酸钠溶液加入蘸有油污的铜片。 视频录像播放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对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技能,并主动与老师对抗,气氛相当活跃。

反思:

(1)探究实验目的的明确性。 实验探究是载体,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关键在于设计不同类型实验(如演示、分组、视频等)时对其目标要有较准确的定位,使学生能紧紧围绕实验目的,抓住探究主题,根据实验现象展开讨论。

(2)探究实验改进的创造性。 教师的思维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教材只是提供了有效的素材或案例,并不是探究的典范,如果教师的思维受限于教材,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拓展,其创造性必然缺失。 因此在设计实验探究时要充分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改进1-2 个实验方案,不机械模仿、照搬照用课本内容,一定会使课堂增色不少。

(4)探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动手,要求规范操作。 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因此实验探究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和双手,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而不能将实验探究作为负担,放弃进行或者学生自我探究。

三、语言组织,良工苦心

常言道:教师是吃开口饭的。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 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显得极为重要。 三位老师在教学中各显神通,感染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引发了学生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益。 其中许老师慈母般的语气,贴切、丰富、深刻。 归纳总结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对比后“三小一大”的性质准确到位。 钱老师动听的嗓音沁人心脾,而弹激法的技巧,引发学生对吹气球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深入思考。 王老师富有节奏的话语,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激动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分角色实验过程中“算你狠”、“将你军”等风趣幽默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共鸣。

反思:

(1)语言的形象和精准。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活力、有魅力,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既生动形象,富有变化,又要言简意赅,准确到位。 生动活泼与形象具体紧密相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形象入手,教师形象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如临其境,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能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而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描述要规范和简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某些总结性语言读顺、 读通、读熟甚至会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解决简答题时有章可循,有话可说。

(2)语言的机智和幽默。 学生喜欢机智幽默的老师,教师在走进课堂的同时更应该走进学生的思维视角,多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多体会他们的小聪明、小调皮。 这样不仅不会使我们感觉他们有令人头疼的问题,而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欣赏。 同样,我们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幽默语言也能得到学生更多的青睐和满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娴熟地驾驭课堂语言,用智慧服务于课堂,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畅地进行,而且能使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反馈,百计千心

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既需要教师依据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性,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又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眼看、耳听、脑想,接收信息;通过操作、回答、讨论、解题等反馈信息。 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随时掌握教学目标的进展与达成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程序,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 三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练习反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前馈,架设桥梁。 用较短的时间,预习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内容并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信息,为新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如用pH 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2)注重基本,夯实基础。 精心选择和设计基本训练的内容(如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的方法等)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构建知识网络系统;(3)注重层次,控制节奏。 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采取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从学生的答题、练习情况中掌握反馈信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活动的节奏和程序,减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偏离度,如为什么相同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气球大小会不一样? 如果是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呢?

反思:

(1)基本题设计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安排基本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知。 要求其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相同,题型也基本一致,具有例题特征。

(2)变式题设计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克服思维走势的负面影响,在保持新知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可改变思维训练的角度,将例题结构变更,通过变式训练,加深新知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综合题设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综合题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形成认知结构的整体性,只有新旧知识互相搭配,才能使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五、商榷之处

许老师以实验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处理上还可以适当加强一些“空白资源”,有目的地留出空白,使课堂显得更灵活、更开放一些。 特别是学生实验以后可留些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我评价,相互交流。 对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钱老师新课引入时间略长一些。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可以在实验报告上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一些, 一方面便于学生操作时有明确的目的和步骤,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及时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和实验结论的归纳。 特别在演示实验后对于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混合后产生浑浊的“意外”现象的解释略显苍白。 王老师整堂课的激情让人颇有点审美疲劳,通过播放网络下载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稳定性的视频代替动手实验略显不足,某些教学内容衔接和过渡的自然程度有所欠缺,特别是学生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产生浑浊的实验,有“造假”之嫌疑。

“同课异构”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这种“异构”既是教师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教学风采的体现。 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三位老师给我们奉献了风格迥异的三节课,无论从包装还是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碳酸钠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碳酸钠红外光谱研究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ADC发泡剂尾渣回收碳酸钠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