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小说的多重叙事——以苏童小说《罂粟之家》为个案

2013-04-12王丽琼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罂粟苏童先锋

王丽琼



先锋小说的多重叙事——以苏童小说《罂粟之家》为个案

王丽琼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中文系,山西 汾阳 032200)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有别于以往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体现在小说叙事的多重性上。苏童小说《罂粟之家》是该类小说的典型作品。表现为:以平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故事的发展;站在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却又置身于故事之外,以种种客观的人和物将故事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先锋小说;苏童;《罂粟之家》;多重叙事;当代文学

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作为文坛一个崭新的群体出现,先锋小说在形式与内容上对于小说的探索与创新是其典型的特征,苏童作为先锋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文本上的创新与探索作为研究的一个层面,就具备很高的代表意义与价值。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首先表现在小说的思想探求有别于以往小说对于主流与权力的依附上,另外还表现在小说叙事的多重性上。苏童小说创作的成熟期的作品《罂粟之家》就是先锋小说在多重叙事上的典型作品。

一、《罂粟之家》的故事源起与叙事风格

《罂粟之家》在篇幅上讲是一部中篇小说,书中的枫杨树村可谓是当时中国乡村乡土的一个悲惨缩影,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段饥饿、争夺与反抗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农民被压榨、贫困、掠夺等等诸多不幸,展示了地主历经荣辱兴衰的故事。而罂粟就恰似一面镜子,反射着一个阶级的病态欲望与颓败衰落。在这部作品中,苏童以其自身独有笔法与方式展现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转变缘由。

《罂粟之家》的故事以在枫杨树乡村地主为基础,加之以家中儿子为背景叙写的。在小说中大儿子是前妻所生,取名叫演义,但是不幸患有痴呆症状;二儿子是家中长工陈茂和刘老侠的姨太太所生的私生子,叫沉草。刘家是在种植和提炼鸦片的罂粟上大发横财,但是由于二儿子沉草下意识地砍死了大儿子演义被作为是刘家的家族传人。但是也因此受到了当地土匪的敲诈,而刘沉草也渐渐痴迷于毒品。解放后,刘沉草的生父陈茂当上了农会主席,对刘家进行清算。刘沉草下狠心杀死了自己的生父,自己也被工作队击毙。

作为先锋小说的一大代表人物,苏童的写作手法可以堪称经典,而采用多重叙事的写作方法,以平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故事的发展更是苏童的一大写作特色。站在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却又置身于故事之外,以种种客观的人和物将故事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罂粟之家》的多重叙事的手法

在苏童的小说中,将枫杨树乡村作为乡土中国的一大缩影。在这个绵延50里的枫杨树乡村里演绎着争夺、反抗和斗争的故事。土地被人一遍遍地开垦,从贫瘠向肥沃转变。在小说中以地主阶级压迫农民,导致农民受到一成不变的贫困和掠夺,但是作为地主却上演着荣辱兴衰,夹杂着农民的故事,以深度背景的方式,诉说着每个地主深宅大院里的荣衰历史,在这种积淀下的小说,就像乡土里的灵魂一样无法抗拒和回避。一次次、一遍遍地诉说属于那个年代的历史,而苏童就以枫杨树乡村作为故事的背景,演绎着属于那个时代农村的缩影,折射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幸。

在这个数千年传统的土地上,在这个剥削的土地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存在的。在这里,苏童将给我们描绘另一个地主的世界,就是刘老侠关于他们家族内部的世界。被欲望充斥的刘老侠、颓废败家的浪荡子刘老信、辗转多个男人之间的姨太太翠花花、痴痴呆呆的亲生儿子刘演义、私生子和自私化身的刘沉草和备受压迫最终奋起反抗的长工陈茂,这几个故事的主线人物,以各自的性格特点阐述着故事的发展。

对于那个时代,土地是地主阶级永远都无法抗拒的诱惑,那是他们欲望的源泉,是欲望衍生欲望的宝地。所以关于乡土的叙事其实就是关于土地的叙述。在苏童自己的观念里,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写作,就是为了叙写属于中国地主阶级最后土地的故事。只有在地主阶级,以土地的争夺作为蓝本,进行着内在的斗争,并以最后兄弟之间的最后争夺展现写作角度的精辟。当浪荡的刘老信在外面败光家产、并带着一身的梅毒大疮以自己最后剩余的坟茔作为和哥哥刘老侠交换作为回家的筹码时,一场因为土地而展开的兄弟之间的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可以发现作者在写作角度的选取时,以土地为角度展现的不是大圆满的喜庆,而是一种悲惨的结局,在罂粟的土地上展现属于地主阶级最后的腐朽和奢靡的景象,引人深思。

罂粟或许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称叫做鸦片。当这块土地上种满那种鲜艳华丽的毒药的时候,或许地主阶级的命运也将到此终结。在苏童的笔下,通过用罂粟来象征作为中国最后地主阶级景象的颓废和绚烂,用笔下的一串串文字,写出了地主阶级的困境,是以一种无法逃避的咒语式的抒写,展现出劫数难逃的命运。苏童以在土地上迎风摇摆的罂粟勾勒除出地主阶级的未来,作为欲望的象征也终被吞灭。

罂粟作为死亡的欲望之花,以自己无限的美丽,嘲笑那些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迷恋。在土地上罂粟花迎风招展,是一种绚丽的死亡现场,作为历史罪恶之花,展现了历史的实在性。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最终阶段,属于历史的罪恶之花,以历史和鸦片直接的丑恶联系,展现了属于鸦片历史的真实性。但是罂粟的历史具有双面的历史特征,是性的纵欲和颓靡的堕落相重合的事物,构成了苏童笔下对欲望和鸦片历史颓败的解释。这样的历史无法以一种政治、理性的层面去解释。而是要以一种肉身化的历史,展现属于历史的肉身写照。苏童以罂粟的角度诉说了历史的必然,以历史本身呈现出了罂粟花的沧桑,也昭示了历史的必然和历史趋于死亡的现实。罂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呈现出来的是那些颓败和放纵的现场。

三、隐藏于《罂粟之家》的故事中的叙述

《罂粟之家》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属于80年代的风格,以当时鲜明强烈的形式主义来宣泄小说的语言韵味和叙事的格调。在一定意义上是80年代后期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之作,它标志了汉语小说达到的最高艺术高度,展现了隐藏于故事之中的特征。

在小说中以很强的主观性,以叙事人流宕的态度和情节,以在场的叙事性来写出强烈主观性感受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叙事人,不是建构客观冷静的强烈世界,而是从叙述中可以感受出属于场景世界中的颓靡的情绪和自身的情绪表达。

在小说中叙述人以历史颓败感的刻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对历史内在情调的刻画。在小说中沉草、刘素子、刘老侠、刘老信等人的人物心理和环境的刻画,让描述的人物处在颓败的情境之中,从而构造出了小说的意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动向。在小说中人物生活以一种颓败的方向进入到了颓败的历史当中,让历史得以完成它的宿命。在颓败历史的构成当中产生了历史颓败感。这种得自于叙述人的颓废情绪的宣泄,是失意的情绪抑或偏爱失败的情绪表达。在此之中沉浸于此,展现作品的魅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这种语境和情调宣扬的感染力也凸显了属于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沧桑,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

与此同时,从事实层面上来讲,小说的叙事人以人物自身的角度将沉草作为叙述人。通过他能够感受到家族衰败的感受,预感到自己与这种衰败抗争的无能为力。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家族的破败,一个阶级的覆灭都是历史的进程。通过历史来反映历史的颓废感和无力抗争之感,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这样的感觉太过无奈,是家族背后以及地主阶级破败的无奈感。苏童在小说人物的塑造时也预示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对于翠花花,是一个最概念化的人物,可能预示着历史的一种可能性,她打开了文本的裂口,从历史中走出,以流离的方式走出,但是这样的塑造可以说是失败的。小说中的刘老侠、刘老信、陈茂、姜龙等人都无法走出历史的宿命,逃不开历史终结的命运,消失在历史浪潮之中。它以人物性格悲剧与阶级的命运,展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苏童在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塑造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品独有的魅力。

苏童的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作者就像上帝一样掌控着故事发展的每一个情节,而让叙事者和故事中的人物站在同等的位置,但却只是一个没有参与到故事中的旁观者,以一种客观的角度观察着故事的发展。《罂粟之家》中,主要叙述者隐藏在故事中人物的背后。在背后的人物注视着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出现,在最后,这个隐藏的叙事者仍然会出现,展现出故事的脉络。如在小说中所述不断给儿孙们讲述属于祖父的历史。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位背后的人物可以是枫杨树乡村祖辈的象征和代表。在小说中安排叙事时,将其放在了同一单元和章节,作为一个双重的叙事者,是一个与刘家故事也瓜葛的同一辈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叙事方式,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因而,整个故事就可以讲是祖辈人对孙辈少年讲述自己那个年代的经历,是人生阅历的一种思考。

四、《罂粟之家》的文学价值

《罂粟之家》作为中国百年来首屈一指的中篇小说,对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说中的情感和思想、语言和叙述都是与自然相呼应的,小说元素也异常丰富。在此意义上,苏童的作品能够保持一种纯净的面目,展现出了属于作家的非一般的手笔,可以说他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他的这部作品也给当代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张学昕.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32-34.

[2] 张学昕.先锋或古典:苏童小说的叙事形态[J].文艺评论, 2006(4):43-45.

[3] 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3(2):72-74.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Multiple Narrations in Vanguard Novels: A Case Study ofby Su Tong

WANG Li-qiong

(Luliang University, Fenyang normal school, chinese department, fenyang, Shanxi 032200, China)

The vanguard novels of the 1980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revious periods. I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multiple narrations.written by Su Tong is a typical one of them. It shows the feature of pres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n a parallel manner. And the author, as if one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but one who is besides the story in fact, presents perfectly the story to her readers by sorts of objective people and things.

vanguard novels; Su Tong;; multiple narration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6.022

I247

A

1673-2065(2013)06-0084-03

2013-07-10

王丽琼(1983-),女,山西汾阳人,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中文系讲师.

猜你喜欢

罂粟苏童先锋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被冤枉
从《碧奴》看苏童的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