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策略研究

2013-04-12范星宏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饭店绿色发展

范星宏,周 娟

(1.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中医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0038)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饭店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一股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绿色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人类社会进入了“环保时代”、“绿色时代”[1]。在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2],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低碳经济认识逐步深化,认为低碳经济是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并非无碳产业的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5%的责任[3],低碳旅游应运而生。而作为旅游业子系统之一的饭店业,高消耗、高物耗的经营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为诉求的绿色饭店(green hotel)成为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饭店绿色化建设正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实践。

国外关于绿色饭店的研究比较关注微观层面,研究视角集中在探讨饭店如何进行绿色经营的决策、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如何影响饭店绿色服务的提供等问题上。Jan Warnken、Melanie Bradley、Chris Guilding(2005)通过对昆士兰主流旅游住宿提供者在人均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旅游认证方案实施的绩效,认为类似的绿色认证方案不足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为的产生,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不应单纯地放在行业管理的绿色认证方案上[4]。Paulina Bohdanowicz(2009)对瑞典和波兰349家酒店的调查发现,许多酒店的经营者已普遍意识到环境保护对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倡导酒店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追求绿色行为时,应联合领域中负责技术的部门,并充分强调客户对“绿色”行为的强烈需求[5]。Heesup Han、Yunhi Kim(2010)从消费者角度,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来解释消费者重访绿色饭店决策的形成。分析发现服务质量、满意度、饭店整体形象以及过去行为的频率与顾客重住绿色饭店的意愿有着重要关系,这对绿色饭店建设方向有着重要意义[6]。Imran Rahman,Dennis Reynolds(2012)等则从酒店自身角度,通过采访166家美国酒店,分析酒店类型、酒店规模、酒店位置与酒店绿色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绿色饭店的建议和策略[7]。Heesup Han,Li-Tzang(Jane)Hsu and Jin-Soo Lee(2006)也认为酒店的整体绿色形象不仅对绿色行为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客人的住店目的、口碑宣传和愿意支付等状况[8]。

国内关于绿色饭店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主要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理论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绿色饭店诞生的背景及其含义。大多数学者认为绿色饭店的产生是基于环境保护、观念转变以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及市场机会获得的要求(戴新环[9]1998;陆诤岚[10]2000;陆诤岚、陈天来[11]2002)。而对于“绿色饭店”的含义,陆诤岚(1999)认为绿色饭店的核心应是饭店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积极贡献[12]。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绿色饭店的内涵逐渐深化,饶雪梅认为绿色饭店是指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环保、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13]。二是绿色饭店创建的必要性及意义。石长波、陈洪坛等从企业角度,认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提高饭店的形象,降低饭店的经营成本,降低饭店设备的消耗与保护环境[14]。黄梅(2006)还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认为绿色饭店通过室内外的绿化环境为客人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空间,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15]。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绿色饭店管理主要内容及发展对策、绿色饭店营销以及绿色饭店评价等方面。许建、唐飞(2006)将绿色饭店管理定位为:饭店在顾客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和环保舆论的压力下,在政府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下,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饭店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以实现饭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16]。张丽华、张琼霓(2007)认为饭店实施绿色管理应涉及饭店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领域、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核心系统、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外部支撑系统和内部动力系统在内的饭店绿色管理的完整系统[17]。向飞丹晴、赵大伟(2011)在明确绿色饭店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与绿色饭店的评价要求,从顾客满意度、成本与规模、内部管理与控制、文化建设与员工成长四个维度构建绿色饭店评价指标体系[18]。

从现有研究来看,理论分析、定性分析居多,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对策,研究深度不足。绿色饭店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依赖性较强,因此,不同地域绿色饭店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以特定区域为对象,根据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绿色饭店具体实施策略尚不多见。

二、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是“绿色饭店”实践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知名的国际饭店集团(洲际、雅高)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开始关注环境,改变经营策略,实施环境管理,对饭店和饭店产品开发中进行“绿色定位”:实施垃圾冰冻①与回收,开发绿色客房和绿色食品;节约能源和资源等[19]。20世纪90年代,同绿色饭店密切相关的国际组织开始成立,如“国际旅馆环境倡议”机构以及“国际饭店环境管理协会”等,推动了国际饭店业的绿色经营。1993年,“国际旅馆环境倡议”机构召开旅游环境保护国际会议,通过并出版了《饭店环境管理》一书,标志着饭店业的环境管理发展到崭新阶段,环境管理成为全球饭店行业的行为[20]。1995年,加拿大全国饭店协会授权泰勒乔斯环境服务公司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饭店业“绿色”分级评定标准[13],绿色饭店成为国际饭店业发展的流行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的饭店企业最早实施“绿色行动”,开展以“降低物资消耗、减少固体废物”为主题的活动,将“绿色饭店”理念引入我国。2005年国务院号召创建绿色饭店,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2007年,商务部、环保部、旅游局和中国饭店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绿色饭店》(GB/T21084-2007)国家标准,并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自国家推动绿色饭店创建活动以来,截止2010年底,共产生700余家绿色饭店,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实践证明,绿色饭店创建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21]。绿色饭店发展是低碳旅游的重要实施途径,兼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饭店建设逐渐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不懈的努力,2007年底,安徽省黄山北海宾馆等25家星级饭店荣膺首批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称号,标志着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创建取得阶段性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省共创建绿色饭店165家,其中金叶级62家,银叶级103家。在绿色饭店的创建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饭店企业都制定了企业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把环保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不但加大了对节能技术改造和环保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而且把节能降耗节约的费用重新投入到设施设备和环保节能改造之中,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以提高饭店经营管理的品质和成效,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在消费者中逐渐普及和推广了“绿色、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安徽省创建绿色饭店、实施节能减排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分布上存在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平衡,在管理上存在认识不足、人才缺乏、投入不够、管理不力等现象,绿色饭店建设成效不明显,行业需进一步低碳建设。绿色饭店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经济发达、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而其他地区相对滞后;等级结构上,目前绿色饭店还主要集中于四五星级的高等级饭店,而三星级及其下一等级的饭店开展较少。在对绿色饭店的认识上,很多饭店经营者还仅仅停留在绿色饭店的概念上,对于绿色饭店创建的意义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认识不足,创建的能动性不高。甚至许多饭店经营者及业主还存在环境问题与饭店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念以及环境投资会增加饭店负担、影响饭店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创建的组织上,企业还没能够将绿色管理作为经常性的事务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同时绿色管理的资金投入也存在不足,基于上述诸多原因,使得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创建成效及管理成效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据安徽省旅游局统计,2011年安徽省星级饭店整体能耗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还维持在12%~14%左右,高于于全国2个百分点,高于发达国家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饭店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还很大[22]。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发展进程,提高饭店行业低碳建设与发展水平,仍需在政策引领、观念引导、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推广等诸多领域进行完善与强化,以促进低碳饭店水平质量的提升。

三、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策略研究

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实施途径,针对绿色饭店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行业低碳发展的水平,安徽省需制定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领与观念引导,积极培育绿色与低碳理念,完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加大低碳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与运用。

(一)加强宏观政策制定,发挥引领与引导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和各个地方旅游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都相继出台了一些绿色饭店建设的行业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一部直接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更谈不上饭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法律出台了[2]。这些部门与地方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是缺乏约束性与强制性,二是标准的实施以自愿为原则,非全行业实施,绿色饭店的实施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制定,发挥政府政策引领与观念引导的作用。

目前,安徽省在绿色饭店建设政府引导上主要依据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浙江省旅游局共同制定并于2006年3月发布实施的《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多年来实际创建工作指导中,政府与行业都充分认识到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旅游饭店行业和企业创建绿色饭店,实施绿色营销等各项举措的重要意义。2011年开始实施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重点强调星级饭店的必备项目、核心产品、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于引导和规范饭店业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在促使饭店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相关政策鼓励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将成为旅游饭店低碳发展的驱动力[23]。基于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的具体情况,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构建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进行调研制定适应安徽发展的有效绿色饭店建设纲要,把绿色饭店建设纳入到低碳城市的总体行动中来,从规划设计、到建筑施工、再到材料使用和技术投入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提高创建的力度,并逐渐在全行业实施,加强实施绿色饭店创建和实施中的奖励机制,促进政府政策的引领与引导实效。

(二)积极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4]。作为服务行业的先导产业——饭店企业和员工务必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意识,并不断融入和贯穿到饭店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以实现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把绿色意识的建立、绿色技术的应用、到绿色管理的实施,点滴渗透到饭店经营管理与服务的每一环节中,形成饭店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得以实现其真正目的[25]。

一是要不断强化绿色理念。旅游及饭店行业要通过各种标准的宣传贯彻和针对性的学习考察,特别是要使饭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转变观念,使之深刻认识到“创绿”对饭店发展的重大意义,转变环境问题与饭店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念以及环境投资会增加饭店负担、影响饭店经济效益的观念,形成自主“创绿”、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企业要不断加强绿色管理。企业要以绿色饭店创建为契机,认真学习和对照《绿色旅游饭店》国家行业标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制订创绿工作计划,组织创绿培训,落实创绿达标整改项目;制订节能降耗的计划,并将绿色管理贯穿到日常经营管理中。三是要积极培育绿色企业文化,饭店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将“Reducing、Reserve、Research、Recycling、Replacing、Reusing”等六要素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树立绿色理念,确立与塑造绿色形象、培养绿色员工、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提供绿色服务,并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塑造与培育绿色文化。

(三)全面落实培训机制,夯实绿色市场基础

企业绿色理念的融入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绿色市场基础需要夯实,另一方面要培育饭店绿色管理的能动性。要积极组织行业培训,不断提升旅游星级饭店管理人才的队伍素质,构建和完善全省旅游星级饭店绿色理念的融入机制,并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营销活动,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从根基上夯实安徽省旅游星级饭店的绿色市场基础。

一是强化绿色员工的培训与培养。没有绿色员工就没有绿色饭店,员工的节能行为不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顾客也是一种生动的教育。为实现绿色饭店的建设目标,需要实施全员绿色培训,进行环境教育,并在具体的工作中采取激励和奖励措施鼓励员工参与其中。只有充分调动饭店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饭店绿色措施的实施。饭店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各饭店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全方位“创绿”宣传,不仅要在做好内部教育培训上下工夫,而且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社会大众灌输绿色理念,为推进环境保护做贡献。其次,要加强绿色消费者的培育。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可持续的和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饭店应吸引进行绿色消费的绿色消费者[26]。因此,饭店绿色创建中应着力重视加强绿色消费者的培育,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营销活动,加强饭店的绿色宣传,并努力寻求饭店客源的有效需求信息,促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的认同和接受,从而促进绿色饭店创建进程的良性发展。

(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微观上全面推广

目前,安徽省共有星级酒店462家,客房数约49000多间,床位数91000张,年平均出租率64.5%,每年光需使用的 “六小件”一次性用品多达2100多万套,按照每套“六小件”重150克计算,丢弃的“六小件”垃圾总重量达3100吨,加之“六小件”从生产加工到包装流通,所耗费的经济、环境成本在饭店总共成本中比重较高,加之饭店附属的餐饮、娱乐等其他经营部门在内,使得饭店行业的“低碳、绿色”创建大有文章可做。

除了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落实上实施外,行业还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微观上全面推广绿色酒店行为。鼓励与引导有条件的已建饭店实施科技节能,采用合同式能源管理,通过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和技术改进,改变“大马拉小车”现象,节约能源,减少了浪费,减少企业碳排放。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和运用中,总结经验,加强科技的科学运用,遵循减量、再使用、再循环等原则,做到科学节能减排,并努力在饭店内部建成一套立足于绿色文明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保障体系。在建筑物节能建设和改造方面,旅游饭店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绿色科技,充分考虑自然采光的设计与运用、隔热、保温材料以及降低噪声的设计与运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环保装饰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减少能源消耗。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饭店企业采用云计算机操作系统、IP点菜系统、登记入住系统,实施碳含量消耗计费的收费方式,等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提高全行业绿色创建的质量与效益。

四、结束语

绿色饭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是顺应消费者环保、健康需求的一种行业发展趋势,绿色饭店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也是顺应国际饭店业发展趋势的选择,是满足绿色消费者需要的一种必然[27]。绿色饭店建设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施途径,低碳饭店也是低碳旅游重要的表现。随着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观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建设绿色饭店业不仅是饭店业的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成为开拓市场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与措施。安徽省在绿色饭店创建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观念引领和实践中的推进作用[28],在行业不断强化与提升低碳观念,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理念,积极培育与建设绿色饭店文化,使低碳管理、绿色管理成为企业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建立低碳旅游与绿色饭店发展的市场机制,夯实低碳旅游与绿色饭店市场基础;引导社会及企业构建科技创新机制,加大低碳投入,营造绿色发展环境;企业主体要进一步发挥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开展绿色营销,建立绿色文化,培养绿色员工,同时利用低碳饭店、绿色饭店平台,灌输绿色消费意识,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培育绿色顾客,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安徽省绿色饭店的创建进程。

注 释:

①垃圾冰冻是指将湿垃圾进行冰冻处理,以利于回收转运处理。

[1]杨帆.创建绿色饭店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能源工程,1996(6):44-45.

[2]李岩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绿色饭店的建设[J].饭店现代化,2011(11):63-67.

[3]杨军辉.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6):112-146.

[4]Wakener J,Bradley M,Guilding C.Eco-resorts vs.mainstream accommodation provider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iability of benchmark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367-379.

[5]Bohdanowicz P.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initiatives in the Swedish and Polish hotel industries—survey res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6,25(4):662-682.

[6]Han H,Kim Y.An investigation of green hotel customers’decision formation:Developing an extended model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0,29(4):659-668.

[7]Rahman I,Dennis Reynolds,Stefani Svaren.How"green"are North American hotels?An exploration of low-cost adoption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3):720-727.

[8]Heesup Han,Li-Tzang(Jane)Hsu,Jin-Soo Lee.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s of attitudes toward green behaviors,overall image,gender,and age in hotel customers'eco-friend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9,28(4):519-528.

[9]戴新环.创建绿色饭店的构想[J].社会科学家,1998(6):42-46.

[10]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3(3):44-47.

[11]陆诤岚,陈天来.论绿色饭店及其标准的制定[J].旅游学刊,2002,17(2):26-28.

[12]陆诤岚.浅析创造绿色饭店的现实意义[J].能源工程,1999(5):45-47.

[13]饶雪梅.论绿色饭店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3(6):124-125.

[14]石长波,陈洪坛,赵炎.绿色饭店——我国饭店业发展的趋势[J].商业研究,2003(10):156-157.

[15]黄梅.绿色饭店的探讨[J].求实,2006(1):148-149.

[16]许建,唐飞.论如何建立饭店绿色管理的保障体系[J].生态经济,2006(8):98-99.

[17]张丽华,张琼霓.饭店绿色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7(4):109-111.

[18]向飞丹晴,赵大伟.基于平衡积分卡的绿色饭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95-99.

[19]黄前进,那士荣.饭店形象新热点:绿色饭店[J].商业研究,2000(2).

[20]全球“绿色饭店”发展历程[EB/OL].(2005-12-08)[2012-08-01].http://eat.very-east.cn/eat/44/2005-12/8/20 051282052.htm.

[21]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EB/OL].(2011-11-23)[2012-08-01].http://www.6eat.com/Info/2010/11/23/18823 8.htm.

[22]2011年度安徽省旅游饭店业发展蓝皮书[R].合肥:安徽省旅游局,2012.

[23]严宽荣,杨杰.低碳经济视域下的绿色饭店发展策略探讨[J].江苏商论,2011(1):7-8.

[2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G]//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42.

[25]周晓梅.饭店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绿色饭店[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34-35.

[26]孙长青.绿色饭店发展措施及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0(6):248.

[27]何畅.关于绿色饭店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5-76.

[28]曹明德,崔金星.我国碳交易法律促导机制研究[J].江淮论坛,2012(2):110-116.

猜你喜欢

饭店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