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2013-04-11张同波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城乡

张同波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 蓬莱 265600)

县域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张同波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 蓬莱 265600)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镇化的总体进程。本文从充分认识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提出要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就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就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就要推动产城融合,强化产业体系支撑。

县域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其城镇化率一般也越高,城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中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一、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全面增进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共识。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8万多元,城镇化率超过50%,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我国目前的县域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县域经济以及县域工业的发展。从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城镇化率均普遍高于工业化率,而我国工业化率反而高于城镇化率,这种与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相悖的状况在很多方面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进程,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启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全面增进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实现赶超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走的是“全球化—外需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及近几年的汇率争端、货币战争,客观上形成了倒逼机制,逼迫我们加快转方式扩内需,向“城镇化—内需增长模式”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力提速、赶超进位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四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增进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共识。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城镇化在“四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利用,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承载平台,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依托;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为此,必须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加速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引领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是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新期盼的现实举措,全面增进推进城镇化就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共识。近年来,各个县域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但有的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刚刚破题,广大农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巨大反差。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城市功能,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更广阔的增收渠道。因此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生活在该城市的人们有一种认同感,有一种归属感,有一种自豪感。

二、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是指导全局工作的龙头,也是城镇竞争力的重要资本。目前,有些县域虽然都编制了总体规划,但有的年代较远,有的起点不高,不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求。要牢固树立“全域城镇化”理念,把本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全部纳入规划范畴,不留空白,实现城乡空间全覆盖。要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新政策、新要求,尽快调整、优化、完善,引领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新型城镇化以城乡一体、节约集约为基本特征,目的是促进城市、小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一要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做好“扩容”文章。中心城区在县域城镇化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必须要把做大做强这一区域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实施。二要以小城镇建设为关键点,做好“特色”文章。小城镇上联城市,下接农村,被称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要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用足用好政策,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特色中心镇,发展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次中心,形成人口、产业和市场的集聚点、城乡的联结点、新的经济增长极。三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好“美丽”文章。县域的所有城镇不可能一股脑全面推进,必须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梯次推进。要立足村情、因村施策,理思路、定规划、筹资金、引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新社区、发展一批新产业,借机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三)推动产城融合,强化产业体系支撑。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石,是增加就业、吸引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一要发展消费型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二要发展集聚式的高端工业。工业的集聚式发展,能够有力带动生产要素、就业岗位、公共设施、消费需求的集聚,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三要发展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发展家庭农场等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现代化管理,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现代畜牧养殖业、生态观光农业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四)深化改革创新,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症结在体制机制上,一要解决“人口从哪里来”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探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逐步建立以公民经常居住地登记常住人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稳定住所、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二要解决“待遇从哪里来”的问题,深化保障制度改革。要探索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统筹财力,稳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服务均等。三要解决“土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政策,加快促进土地流转,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流转得顺畅,保障农民收益。四要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县域的大发展、大建设必定要有大投入,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以市场融资和金融信贷为主、财政资金投入为辅、公益性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适应城建投融资和国有资产运营发展的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五)完善基础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一要构建综合交通网络。要围绕新型城镇化体系空间布局,按照产业、人口聚集规模的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区域骨干交通网络,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对接农村社区,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运输配套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二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要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拓展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网管覆盖面,特别是要注重向镇村延伸,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树立“建管并重、管理优先、建设优化”的理念,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促使城市管理更高效、规范、有序。需要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城镇化,大力推进智慧城区、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城市数字化”水平,让市民享受信息化的便捷服务。

[1]刘振伟.城镇化发展需把握的几个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0,(19)

[2]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

(责任编辑:胡忠任)

F299.2

A

1008—6153(2013)05—0104—02

2013-07-07

张同波(1980-),女,山东蓬莱人,大学学历,中共蓬莱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化城乡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