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2013-04-11任娟娟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模因语境英语教学

任娟娟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很多学者、教学工作者对高级英语的教学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角度各有不同,如转喻意识思维[1]、文体与语篇分析[2]、构建主义理论[3]、图示理论[4]、多媒体网络教学[5]等。为此,本文从语言模因论这一崭新视角,以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杨立民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6]教材为蓝本,研究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或借鉴。

2 语言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知名学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该书可谓道金斯的成名之作,同时也奠定了模因论(memetics)这一说明文化进化规律理论的基石。该书已经成为联合国一些工作人员的必读书目之一。

根据道金斯的观点[6]192,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不同于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作为文化的基本单位,它以模仿为主要复制方式,将自己从一个大脑传到另一个大脑[7]129-130。语言模因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以语言的形式实现复制和传播[8]。人们只要说话、写作、交流,就会有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而这些都是在复制、传播模因,所以语言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9]。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语言、文化发展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语言、文化及其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很大关注。模因一词已进入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如今,语言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0]。

3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

3.1 成功模因与语言材料的筛选

道金斯认为,成功模因在模因库中比其他模因更能在自我复制的竞争中获胜,主要是由于成功模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长寿性(longevity),指模因能在纸质载体或人们的头脑中流传很长时间,模因存在的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越大。2)多产性(fecundity),指成功模因必须保证自己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次数就会越多。3)复制忠实性(copying-fidelity),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往往会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6]194。

在高级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讲解、赏析,而杨立民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中课文普遍较长。面对这么多的语言材料,如何让更多的语句、表达方式、文化知识成为成功模因,以便学生更长久地记住、更多地模仿使用传播?教师可以在课文中节选一些精彩的语句或段落甚至篇章让学生背诵。但在背诵材料的选择标准上,应考虑其“长寿性”及“多产性”,即节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且应用语境较广的课文。

例如,笔者在高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第五册第1课马丁路德金的演讲“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间部分有这样一段:“I must confess,my friends,the road ahead will not always be smooth.There will be still rocky places of frustration and meandering points of bewilderment.There will be inevitable setbacks here and there.There will be those moments when the buoyancy of hope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fatigue of despair.Our dreams will sometimes be shattered and our ethereal hopes blasted.We may again with tear-drenched eyes have to stand before the bier of some courageous civil rights worker whose life will be snuffed out by the dastardly acts of bloodthirsty mobs.Difficult and painful as it is,we must walk on in the days ahead with an audacious faith in the future.”[11]9

这段话出现在演讲的结尾部分,首先,该段语言精炼、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表达了马丁路德金对战胜未来前途中的挫折与困难的坚定决心,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可以在学生的记忆中留存较长时间,符合成功模因“长寿性”的特点。其次,该段所表达的面对艰难险阻毫不畏惧、奋勇向前的精神适用于多种不同语境,其适用性强,符合成功模因的“多产性”特点。例如,学生在攻克某个学习上的难题或是面对考研的种种压力时,都可以用这短话来表达自己必胜的决心。在灵活地使用该段描写时,学生无须对原文进行一些改动便可应用于很多的语境,于是实现了成功模因的“复制忠实性”特点。学生感兴趣,产生了共鸣,便会认真背诵,并主动去运用它,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笔者认为,高级英语教学中也应有背诵的安排,但对背诵材料的选择需要参照成功模因的三大特点,努力使语言材料变为成功模因型语篇。

3.2 模因复制阶段与教学环节的设计

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即模因需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继而“传染”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力”;记忆(retention),即模因在“记忆力”的保存时间,反复是记忆的重要保证之一;表达(expression),模因若想传递下去,需转化为宿主所能感知的有形体,如演说、绘画、表演等;传播(transmission),即模因的表达需具备看得见的载体或媒介,如手稿、书籍、唱片等[12]。

首先,在同化阶段,模因需呈现在一个新的可能的宿主面前,并被其注意、理解和接受。所以,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需要先将模因呈现给学生,即在正文讲解前先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接着,在课文讲解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应注意语言模因的真实合理性和时尚权威性,即真实合理的语言信息以及具有时代气息、拥有权威的信息更易被学生接受,继而模仿、传播。因此,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以及讲解课文时,都不可单调地照本宣科,而应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前沿以及新近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或是引入一些对当前社会时髦用语的翻译和对比等,力求所用材料新颖、时代性强,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接纳。

例如,在第五册第5课“Love Is a Fallacy”的课文中,“plunge”一词多次出现,如第42段中的“He plunged his hands into the raccoon coat and then his face.”[6]69以及第88段中的“I frowned ,but plunged ahead.”[6]72教师可以就“plunge”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讲解、造句,但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笔者发现,在2012年12月19日的China Daily的手机早报中,封面的新闻标题便是“China temperatures to plunge”,报道的是,随着一股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多地气温跌至入冬以来最低点。这样一个紧贴现实日常生活的最新报道非常令学生感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此新闻标题与高级英语课文中的句子相结合,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且三个例子的结合丰富了学生对“plunge”一词用法的了解,使其印象深刻。

其次,在记忆阶段,为使语言模因在学生的记忆中留存更久的时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提倡传统的背诵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背诵,使一些语句、表达方式成为模因长久被学生记忆。除背诵外,教师还应注重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环节对学生记忆的帮助作用,即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每一课讲完后通过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语言点的记忆。

再次,在语言模因的表达阶段,教师可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通过提取自身记忆的语言模因材料,直接或创新地复制语言模因,尝试输出自己的思想[13]。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级英语教材中课后的“paraphrase”练习。一些教师在“paraphrase”练习中,只是生硬地将答案写出来供学生照抄,这是极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原句的理解变换句型进行换述,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口头换述出句子,再由学生复述。除“paraphrase”之外,教师亦可让学生即兴演讲、对文中故事改编表演、就文中话题组织微型辩论赛等。

最后,在模因的传播阶段,教师可将学生的作文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匿名对比,让大家共同探讨写作中的优缺点。同时,也可以多媒体为媒介,录制并播放学生的参赛表现,或是录下学生的课文朗诵,供大家比评。总之,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并帮助学生更多地创造出新的语言模因。

3.3 模因复制传播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于1999年出版了《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充实和完善了道金斯的观点,初步确立了模因论的理论框架[7]135。布莱克摩尔在分析模因进化时指出,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模因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之中,可以比喻为基因型的模因[14]。而何自然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指出,以相同的表现形式、按需要分别表达不同信息内容的模因可以看做是表现型的模因[7]159。根据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模因传播方式,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创造性使用。

首先,模因的基因型传播是指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同一信息以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方式,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传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储存固定词组搭配、句型结构,敦促学生背诵经典段落,然后,将所记所学的知识直接引用或借用到不同语境中。例如,笔者在讲到高级英语第五册第3课“Goods Move.People Move.Ideas Move.And Cultures Change”时,发现第2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Once a city of elegant villas and imposing office buildings,Shanghai is currently ripping itself to ribbons.In a decade scores of gleaming new skyscrapers have shot up to crowd and jostle the skyline,cramp the narrow winding streets, and choke the parks and open spaces with their sheer soaring presence.Traffic crawls, even on the new multilane overpasses.”[11]42这一小段对过去上海优雅环境的怀念以及对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在发展后的拥挤不堪的前后对比描写,值得学生诵读、记忆。学生在背下这段后,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描写大都市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给人带来的压抑感,实现对语言模因的基因型传播。

其次,根据模因的表现型传播,模因在复制时只保留其形式而换入新的内容,以所谓“旧瓶新酒”或“移花接木”的方式传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和语言灵活运用到具体场景和语境中。例如,笔者在讲解第5课“Love Is a Fallacy”第50段中“He was a torn man”句中的torn一词时,解释了具体意思之后,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这样一个例句:“Petey Burch was torn between his girlfriend Polly Espy and the raccoon coat.”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be torn between…and…”造句。令人欣喜的是,学生踊跃发言,给出了不少例句,如“He is torn between his summer holiday trip and his part-time job./She is torn between friendship and love./Whenever I go shopping,I'm always torn between my wallet and those stuff I want so much.”

因此,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启发教师,在高级英语的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固定词组搭配、句式结构等一些英语的地道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在各种不同语境下的思想和意思,又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场景与语境用灵活新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4 结束语

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在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中,语言模因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根据模因论和成功模因的特点、语言模因的复制阶段及其复制传播方式可以发现,像背诵、“paraphrase”这些传统的经典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应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笔者认为,可将语言模因论应用于高校高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模因教学模式。随着模因研究的逐步深入,它必将为语言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克,李淑康.基于《高级英语》的英语专业学生转喻思维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8):77-83

[2]黎清群.论文体分析与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9):125-127

[3]谢志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0(5):130-132

[4]张永花.图示理论在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5-88

[5]胡梅红.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6):56-59

[6]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30th Anniversary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7]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56

[9]吴淑严.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82-86

[10]周四瑗,刘金明,袁茜.语言模因论对《高级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57-60

[1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C].In Proc.16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Namur: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1998:418-423

[13]何昕.论模因论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7-79

[14]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猜你喜欢

模因语境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