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家世研究若干问题解析
——兼谈《绍兴周氏渊源考》的客观取向

2013-04-11沈建乐

关键词:家世周氏绍兴

陶 侃 沈建乐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312000)

周恩来是中国宏阔的历史长河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伟人之一。由此,对周恩来的家世也引起了周族人士、社会人士以及学术界的深切关注和浓厚兴趣,其追溯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研究的焦点及其意见分歧则集中在与周恩来祖上有关的三个“周茂”、周恩来祖父名“殿魁”、周恩来与鲁迅“叔侄”等一些关键问题上。本文就这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具有根本解答性的《绍兴周氏渊源考》①一书的客观取向,一并作一浅述。

一、周恩来家世的实际内涵

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中,周姓不仅是一个大姓,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其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氏祖先不但开创了800年周朝的历史,促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同时也为华夏民族的长足发展立下了千古不朽的卓越功勋。

浩浩荡荡的周氏家族,从古到今人才辈出,无论是众望仰归的政治良臣,还是开疆拓土的圣德贤君;无论是经纶济世的儒雅风流,还是英明睿智的统军将帅,他们为中华的繁荣昌盛、民族的独立兴旺、人民的解放幸福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涌现了举世闻名的周恩来,更使周氏增辉生色,正如早年圣人所赞叹和预言的那样:“周德之至,周才之盛”,群星璀璨,光耀史册。由此,当时有人称周姓源流有三座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在岐山,因为这里是周国周朝周姓的发源地;第二座在汝南,因为这里有古代全国著名的望族;第三座里程碑在濂溪,因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以它为号[1]1。如果这样,那么第四座里程碑即在绍兴,因为这里孕育了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以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然而,在人们一致颂扬周恩来丰功伟绩的同时,在对他的家世探讨时却带来了一些意见分歧。

众所周知,宋亡后,中华所谓“正统文化”不断遭遇“马背文化”的全面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周氏也与其他姓氏的汉人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流亡式”的迁移播散,这种流变的一个结果,就是“大江南北天下周氏”,然而这同样也给周氏的宗亲寻根问祖带来极大困惑和迷茫。而对周恩来影响最大的还是从浙江绍兴到江苏淮安的迁移。年幼时期的周恩来,家族成员多有不幸,生活十分困顿,环境经常变换,特别是在兵荒马乱年代,为了生活,周恩来还南来北往,因此关于家世渊源的一些珍贵资料周恩来知之甚少,特别是大量谱牒、书籍等的散失亡佚更是在所难免。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知识的长进、思想的升华,在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对于为国日夜操劳、为民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来说,也因此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世了。

这里还须指出的是,周恩来是一位尊祖先、爱家乡、重感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祭奠先辈、祭簿续名,也多次讲与鲁迅是本家、与其姑父多次谈家世,细细思虑这些耐人寻味的情结和片段,是我们研究周恩来家世的动力和源泉。今天,随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随着大量的民俗学、谱牒学的兴起,特别是周氏史料的不断发掘,和众多专家学者对周恩来家世的关心和研究,我们是能够、也可以将周恩来家世中的一些重点焦点,以及一些分歧加以不断的厘清,且给以一个正确、清楚的答案。

对周恩来家世进行探讨,并在史料基础上,将分歧变为一致,当然丝毫不会损害周恩来以及鲁迅的光辉,丝毫不会改变周恩来的历史地位以及绍兴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反而更会显现周恩来、鲁迅精神之宏旨,更会彰显周恩来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光辉,同时也会更加丰富今天方兴未艾的民俗学、谱牒学、社会学、遗传学、人才学等学科内容,并为人口的发展、移民的迁徙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关于周恩来祖上“周茂”名被混用的问题

当今同名同姓的实在是多,在古代,同名同姓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在绍兴地区,与周恩来祖上名“周茂”者有关的目前发现就有三个,现逐一加以简析。

第一个“周茂”——宝祐桥周茂②。据《破塘祭簿》记载③:

宝祐桥周氏——世祖周茂,字元泊,元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封一品夫人;沂国公茂系周敦颐后裔,但未知第几代孙;茂之父遗漏失考;嫡母孙氏,左丞相女,封太夫人,系元延祐二年 (1315)所封;沂国公茂世居山阴 (今绍兴县)柯峰亭之阳螺蛳湖;沂国公坟墓迷失。

又,从订立于清雍正六年 (1728)的“公议禁约”中,可以得悉:周茂为周恩来宝祐桥周氏四世祖周庆 (字德芳)的尊祖父;同时还特别强调:“吾宗因上三世相隔两朝,以四世之墓存者为始。”这些在沈建中所著的《绍兴周氏渊源考》中都有客观的记载和分析[2]39。

这里尚须说明的是在这本《破塘祭簿》中,还有《周氏渊源考》《历代祖考妣》《各房分地址》等八部分内容④。而与《破塘祭簿》相接续的还有一本《老八房祭簿》⑤。《老八房祭簿》“祭主”项下从沂国公茂第十四孙下递二十一世恩来一代,记载十分清楚[2]9。《老八房祭簿·祭主》项的“十四世”与《破塘祭簿·历代祖考妣》中的十三世相接,至此,宝祐桥周氏自一代 (世)沂国公茂至二十—世恩来一代,传承脉络清楚,世次连贯分明,形成了完整的与史实完全一致的世系。

从上述情况来看,《破塘祭簿》和《老八房祭簿》有较丰富翔实的谱系资料,同时对周茂的记载也是比较客观和可信的,尤其是“世居山阴柯峰亭之阳螺蛳湖”。

第二个“周茂”——硕道地“周茂”。⑥

硕道地周氏——世祖周茂,由诸暨或由诸暨经萧山迁绍兴 (时属山阴县境)。而硕道地周氏,奉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四世孙周靖为始祖。周靖,号天锡,河南祥符人,北宋宣和六年 (1124)进士,后随宋室南渡,初寓于杭州,为国子监博士,绍兴十一年 (1141)迁诸暨紫岩遂居焉。靖一子亥。亥仍居紫岩。亥三子:勤、谨、和。

始迁祖茂,系诸暨周始祖靖三世孙勤之幼子,自诸暨紫岩入赘山阴阮港唐姓袭其姓,后复姓周。民国二十七年 (1938),由周恩来姑夫王子余先生领编的《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氏族编·硕道地周氏》载:以居诸暨紫岩之宋博士靖为第一世。靖之后有名茂者,赘于山阴阮社 (一作港)唐氏,袭其姓,后复姓周,徙居硕道地,一名巧溪 (今属夏履桥乡)。[2]9

从上述“周茂”来看,侧重于他的“入赘”性。

第三个“周茂”——后马“周茂”⑦。

始迁后马,茂庵公,讳茂,行一,字叔芳,号茂庵。据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后马周氏家谱》载:明洪武元年 (1368)十月十八日生,永乐十二年 (1414)十月二十一日卒,葬瓜田 (后马)北岸。

《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氏族编·后马周氏》也载:

始迁,周茂,号茂庵,明初人,始居后马 (今属柯桥镇)。

从上述“周茂”来看,其侧重于“始迁后马”和“始居后马”,这与前面两位“周茂”就有根本区别。

对上述“三个周茂”只要作一简要比较分析,显然非同一周茂。

我们再从年龄上作一测算,也可以得出这“三个周茂”亦非同一周茂。

《周氏渊源考》载,元公 (周敦颐)“子孙繁衍,分徙扬州、益都⑧。未几,宋室南迁,徙至浙东山阴柯峰亭之阳,居地曰螺蛳湖”。因周敦颐生活在北宋中期 (1017—1073),而南宋高宗逃至杭州、绍兴为1129年。若以30年为一代计算,则宝祐桥周氏先祖逃难入绍者,应是周敦颐第四世孙的人。又:被宝祐桥周氏尊为一世祖的周茂,其嫡母孙氏于元延祐二年 (1315)赠封为太夫人。如果周茂在40岁时就任二品官了,则宝祐桥周氏一世祖周茂出生时间或在1275年前后。

而硕道地“周茂”因称是周敦颐四世孙的四世孙,也仍以30年为一代计算,那么从周敦颐到周茂,中间要经历210年,这样,硕道地“周茂”出生的时间约为1227年前后。

至于后马“周茂”生于1368年,为周敦颐十三世孙,这在其《后马周氏家谱》有明确记载。

从“三个周茂”分别出生于1275年前后、1227年前后、1368年三个时间来看,显然亦非同一周茂。

这正如《绍兴周氏渊源考》所说的那样:绍兴周氏13个族派,有三个族派的始迁祖都叫“周茂”。《氏族编》的领编王子余先生及其同仁,似乎预感后人可能会把三个同名“周茂”作张冠李戴,以致混淆族系,于是在“硕道地周氏”一条的括号中,特地加了“按”语:后马谱及宝祐桥周氏始祖同名茂,唯均不及赘唐姓事[2]9。

而实际情况是这三个“周茂”往往被人有意无意地混用。

例如:后马“周茂,周敦颐十三世孙,字元泊,号茂庵。由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封一品夫人。”[3]53

其实,上述引文中除“周敦颐十三世孙”“号茂庵”这10个字以外,其他都是《周氏破塘祖莹祭簿·历代祖考妣》中关于宝祐桥周茂的记载;而这10个字,恰恰是属于“后马周一世祖茂”。

还有,前述一书中记载的宝祐桥周一世祖沂国公周茂 (字元泊)的名分,包括科第功名、官职、封号及其妻室,统统写在后马周茂传后,又写了后马周茂入赘“缪百万”家的艳事;接着得出一个结论:“因此,后马周氏后人称周茂为第一世。亦为绍兴宝祐桥周氏一世”。[3]54

这样的移花接木、拼凑组合,将“三个周茂”混为一谈,显然,不仅违背史实,而且也是不严肃、不科学的。

三、关于周恩来祖父名“起魁”被误传的问题

周恩来祖父周起魁,原名骏龙,更名起魁,又名攀龙,字云门,道光二十四年 (1844)六月二十七日生。曾历任代理安东 (民国三年改名涟水县)、阜宁、桃源 (民国三年改名泗阳县)等县知县及海州直隶州知州 (民国元年废,改州为东海县);江苏同知,官阶由七品至五品。但自20世纪中期起,就被误称为“殿魁”,特别是周恩来逝世以后所出现的文献中,更多的将周恩来祖父名说成殿魁 (或曰字殿魁),有的还把周恩来祖父的又名“攀龙”、字“云门”都加在周殿魁名下。为了说明问题,先举几例。

周恩来的祖父名攀龙,字殿魁,号云门。现在许多文章都说他当过淮安知县 (甚至有的还说当过仪征知县和如皐知县)。……通过这样一番查访研讨,可以知道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的工作简历大致为:从浙江绍兴到江苏淮安,当了多年连县志也上不了的师爷,然后又到盐城、阜宁当了几年巡检,接着到南京任江宁布仓大使,最后又回到了淮安[4]3。

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字殿魁、号云门。……周攀龙曾多年充任师爷,后积攢钱买了个山阳知县和官衔,尚属“候补”、并非“实补”,等真正买到手时,他已经重病缠身,加之有后台的前任又不肯交印,实际上未来得及上任就逝世了。”[5]54

周恩来祖父周攀龙“先是在县里当师爷,后来升为知县;由于前任迟迟不肯交印,等到他上任的时候,已是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6]4

你的祖父就是第十八世的周殿魁……后周殿魁外出谋生,举家迁往淮安。[7]202

周恩来“祖父周殿魁……因为当师爷到了淮安,晚年有很短时间做了淮安府山阳县的知县。”周殿魁有四个儿子,老大周贻赓……周殿魁生前没有购置田产,身后也只留下一所自己居住的房子。[8]3

周恩来祖父周殿魁……曾任江宁布仓大使,候补知县,旧知县恋棧不去,周殿魁始终是个候补。[9]6

周恩来“祖父周殿魁 (字攀龙)在淮安县里做师爷,经过惨淡经营,终于升为淮安知县。[10]2

《绍兴周氏渊源考》作者曾对周恩来祖父“名、字、号”的情况及使用次数作过一个小小的统计,发现周恩来祖父被十一家出版机构认定的名、字、号就有8个,但或名或字或号或各各自成一说,或相互一样的错误。当然,也许其他出版机构和有关作者也是这样在以讹传讹。

其实,殿魁是周恩来祖父起魁的嫡堂弟,原名骏聪,更名殿魁,字子明,道光二十四年 (1844)八月二十八日生。

起魁被误为殿魁,源起于1946年9月,周恩来曾在南京接受美国当时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勃曼的一次专访。这篇访谈记录发表时周恩来说的是:“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⑨

在这里,为何会将“起”字误成“殿”字?是李氏误听误记、翻译误传?抑或周恩来祖父50余岁就已亡故,而他又年幼离家去东北,对家世知之甚少所致?都有可能。李勃曼一文后来被名为《周恩来自传》广为刊发。自此,都说周恩来祖父名曰“殿魁”,且从来没有人提出过怀疑[2]63。

足可证明周恩来祖父之本名和在世时任职情况以及周殿魁其人的史料,可从周氏《老八房祭簿》和有关科举资料等加以说明。

据绍兴“百岁堂”周氏《老八房祭簿》的“宗系图”和“祭主”所载,周恩来的祖父起魁和他的叔祖殿魁,都是周氏14世祖步超之后、17世祖即周恩来高祖元棠的孙子。元棠字笑岩,有《海巢书屋诗篇》(132篇)存世。起魁与殿魁系嫡堂兄弟,属同年出生,起魁居长,比殿魁大两个月又一天。但起魁为江苏候补同知,殿魁为江苏候补从九品,两人官阶悬殊。周恩来于1939年3月28日凌晨,“因抗战机缘得来故乡扫墓”,次日即29日,周恩来在族人和表弟王贶甫等陪同下,到绍兴会稽山麓祭扫了五处祖墓 (14世步超——18世樵水)。在行船途中,周恩来捧读了《老八房祭簿》。随后,在21世栏下亲笔写了:“恩来,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公长子,出继簪臣公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同时,还写了恩溥、恩寿等13人。在这里,周恩来写着自己是“云门公长孙”(起魁字云门),而没有写是子明公长孙 (殿魁字子明)。这是正确无误的。

再据《浙江乡试同年齿录》中周恩来族人周和鼐、周嵩尧等的中举资料中载明,周恩来祖父原名骏龙,更名起魁,又名攀龙,字云门,代理过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知县,任过海州直隶州知州,但没有任过淮安草堰司巡检、江宁布政使司仓大使等职,也没有任过山阳县知县,更无用钱买知县情节。可以说,殿魁之名与周恩来祖父之名毫不相涉。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著名专家如李海文、秦九凤对周恩来祖父名都进行了及时的更正,以及如2011年再版的《周恩来传》等一批核心著作也已经得以更正,但不知为什么,有些作者、有些书籍似乎对此还存有疑虑,还是对此不予认可,特别是2003年以后出版的一些著述,如:“周恩来是祖父周殿魁的长孙”[11]4;“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12]19;“周恩来的祖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因为他祖父周殿魁在淮安当‘师爷’,晚年又做过……”[13]5;“祖父周殿魁 (字攀龙)在淮安县里做师爷(清朝官府的幕僚秘书),经过惨淡经营,终于升为淮安知县”[14]4等等。这真令人纠结,让人遗憾。

四、关于“两周”被归属同宗同族的问题

绍兴是一个国人皆知的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之地,尤其是在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伟人——周恩来和鲁迅——周氏“双子星座”。由于这“两周”是在同一地域上孕育,又几乎是在同一时代中历练,特别是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伟业贡献,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因此有人不加追溯研究,仅凭感性经验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同宗同族”。为说明问题,仍先摘录几例。

周恩来的先祖周茂是澳次子完一的儿子文惠的儿子,鲁迅的先祖逸斋是澳的儿子德的后代。因此,澳是周恩来和鲁迅的共同先祖。[15]

百岁堂周氏世祖周茂,周茂是周澳次子完一的孙子。鲁迅家的世祖是周澳长子周德。可见周恩来和鲁迅同宗无疑,且其先世都是周家桥的周澳。[16]

绍兴 (鲁迅)鱼化桥周氏与绍兴 (周恩来)宝祐桥周氏,同为周敦颐十世孙周澳之后。[3]23

依据绍兴县志姓氏编第37页记载,鲁迅、周恩来都是周澳长子周德之后。[17]

鲁迅属渔化桥支覆盆桥分支,周恩来属渔化桥支保佑桥分支,整个渔化桥支是周澳长子周德的后代。因此鲁迅与周恩来应是本家,这是毫无疑问的。[18]8

(周恩来)宝祐桥周氏始祖与 (鲁迅)覆盆桥周氏共同的始祖应是居于周桥的澳。……说两周同是周德之后却是错了。[3]47

类似观点还有几家。凡此种种,也尽管有的还自相矛盾,但均说明他们既是同宗同族,又是叔侄关系。其实,上述所摘录的6份素材,总的可以归纳为两类。

前三种可归为一类,是在说明“绍兴周桥周澳同宗”。其实不然,这方面《绍兴周氏渊源考》作者阐述得非常清楚,现摘录于后[2]153:

周恩来宝祐桥周氏与山阴周氏始祖周桥周澳没有族属及血缘关系。第一,周恩来宝祐桥周氏一始祖周茂与周桥周澳各自族源不同,入绍时间、路线、动因不同。宝祐桥周茂先世在宋室南渡时,自益都、扬州直入浙东山阴柯峰亭之阳螺蛳湖,此地为宝祐桥周茂世居之处;而周桥周澳为诸暨周氏始迁祖周靖十世孙。周靖在靖康时,扈跸南渡,为南宋初年朝廷重臣,绍兴十一年 (1141)徙居诸暨,开族紫岩。靖四世孙恪移居诸暨南门,而恪四世孙澳 (1263—1323)曾任行省令史,娶胡氏,于元至元十七年 (1280)生子德,已而胡氏卒。元元贞间 (1295—1297),澳谪戍山阴白洋巡检司,遂继娶俞氏女,安家周桥,生三子:完一、完二、完三,后马周茂为完一的三世孙。宝祐桥周茂先祖居山阴柯峰亭之阳螺蛳湖,一个半世纪后,周桥周澳才涉足山阴。

第二,宝祐桥周茂与周桥周澳为同时代人。宝祐桥周茂宋末元前期人,元进士,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谪母孙氏,封太夫人,系延祐二年 (1315)所封;周桥周澳于宋景定四年 (1263)生,元至治三年 (1323)卒。

第三,鲁迅出于周澳之后也只是“先世相传” “未敢遽信”之说。这在《越城周氏支谱·谱例》记述得非常清楚:“吾周氏,自始迁祖逸斋公于明正德间徙居越城竹园桥,而字讳生卒不详,宗支世系亦无可考。先世相传,谓吴江烂溪人……而先世又皆以‘寿德’二字名其堂,想有来由也。惟世远人邈,未敢遽信,也不敢湮没,志之以存传疑之义。远而无徵,不若近而可据。兹谱谨以逸斋公始……以俟异日之考实焉。”

从上述“谱例”中可以体味到:一是越城周氏的初祖 (始迁祖)的字、讳、生、卒不详,连其名字也是后人在修谱时给他起的;二是这位始迁祖周逸斋的宗支世系即他到底是周氏那一个支派的第几代子孙,无法考证;三是关于这位始迁祖的由来,只以“先世相传”为依据,并以“先世又皆以‘寿德’二字名其堂”为旁证;四是“谱例”这段话反映了历史状况,并声称:相传的东西“世远人邈,未敢遽信,亦不敢湮没,志之以存传疑之义”。

由此可知,《越城周氏支谱》中的《周氏寿一公世系表》,只是据“相传”制订的,只是“存义”之举,只是为“异日之考实”提供资料,而不能作为确实的信史。

第四,周遐寿即周作人也为以上《谱例》所述有过“存疑”:“逸斋公虽有其人,却也不大可考了,不但他从什么地方移来,是什么样的人,都无从知悉,便是名字也已失传,……老太爷没有名字不好叫,后来修谱的人便送他这个笔名,逸斋者言逸其名也。”[19]101

由此看来,周恩来宝祐桥周氏不是出于周桥周澳之后,即或鲁迅越城鱼 (渔)化桥周氏是否为周澳长子德之裔孙,亦仅仅是一种“存疑”的传说而已。所以“两周”周澳同宗说不能成立。

后三份可归纳为一类,是在说明“宝祐桥周氏与鱼 (渔)花桥周氏同宗于周澳长子,即徙居吴江烂溪的周德”。这样的结论同样是错误的。这方面《绍兴周氏渊源考》也阐述得非常清楚,现摘录于后:

周德系周澳前妻胡氏子,元至元十七年 (1280)生于诸暨南门。……德常贸苏,遂赘(江苏)吴江车 (烂)溪村张氏女,因家焉。据此可知,周德先世源于南宋时期的诸暨紫岩、南门周族,元代中前期居家生息于江苏吴江;而周恩来宝祐桥周氏先世,于宋室南渡时就徙居山阴柯峰亭之阳,这比周德徙居吴江早约一百六七十年。所以,周恩来宝祐桥周氏与诸暨紫岩、南门周氏各不相关,周恩来与移居江苏吴江开族烂溪的周德根本不存在世系传承关系。[2]157

综上所述,鲁迅、周恩来虽同姓同乡同时代,但因宗支族派关系属不同流别,所以只能说他们是同源不同流、同宗不同族。不是同族,则遑论叔侄。

注释:

①《绍兴周氏渊源考》一书从周恩来家世以及其他有关家世中目前能看到的最基础的资料入手,廓清了周恩来家世研究中一些模糊问题。全书分为“绍兴周氏族群分野一览”“宝祐桥周氏源流”“周恩来先祖考”等七编。作者沈建中曾长期从事绍兴地方史研究,该书2010年4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宝祐桥建于南宋理宗宝祐癸丑即1253年,位于绍兴市区宝祐桥河沿,20世纪50年代后期宝祐桥河被填埋,宝祐桥变成了一座旱桥。该桥北堍西侧一街一河,统称宝祐桥河沿,周恩来祖居——百岁堂即位于该河沿附近。

③摘自宝祐桥周氏《破塘祭簿》),(《破塘祭簿》又称《周氏破塘祖莹祭簿》,簿卷之首有《周氏破塘祖茔祭簿目录》一份。破塘祖茔的墓主为宝祐桥周氏四世祖周庆(字德芳)和夫人程氏。他们作古后,卜葬绍兴市南会稽山北坡破塘村殷家坞山麓。墓以地名,称破塘祖茔。祭簿为祭四世祖而专立。该祭簿始立年代不详,篇目文字落款最早的是订立于清雍正六年(1728)的“公议禁约”,其第一篇“周氏渊源考”写于道光四年(1824)。后附民国二年(1913)的“祭产”“值祭规”各一份。破塘即今绍兴市南10里处之坡塘。

④第八部分的《宗系图》只在目录中列有,而正文部分散佚。

⑤《老八房祭簿》是手抄本,有丰富而翔实的谱系资料,它堪称一部手抄本家谱。内列“序、宗系图、墓地草图、祭式、祭文、祭主、祭产、罚例、议单”等十个部分。“老八房”是指在周氏第十一世中,有同胞兄弟两人,长名懋文,行四九,后为老八房派下的四九房之祖;幼名懋章,行五十,后为老八房派下的五十房始祖,周恩来系五十房族孙。懋文、懋章各有四个儿子。这八个嫡堂兄弟的子孙辈称为“老八房”。该“祭簿”为宝祐桥周氏老八房人祭祀自己的直系先祖而立。

⑥硕道地,又名巧溪,今属夏履桥镇,地处绍兴城西北15公里。

⑦后马,地处绍兴城北偏西10公里。今属绍兴县柯桥镇,该地元朝时由马姓万户侯管辖。其时后马以马姓为最多,故分有后马、前马二村。后其他姓氏迁入居住,特别以周姓最发达,延居后马全村。乾隆元年,山阴后马人周长发考翰林,考取全国博学鸿仕科第九名,官居太史。

⑧原文为“溢”,即今山东益都。

⑨这是原稿。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编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周恩来自述》一书中编入这篇稿件时,已改正为“周起魁”。

⑩沈建中:《周恩来的祖父名起魁》,本文最初发表于《绍兴日报》1997年10月29日,《报刊文摘》(上海,1997年11月6日)、《联谊报》(杭州,1997年11月11日)、《上海修志向导》1997年第6期等报刊杂志曾全文转载。本文被中央文史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称为“这是近年来对周恩来家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11]参见沈建中的《绍兴周氏渊源考》第43页、李海文的《周恩来家世》第376页。

[1]周寅宾.周姓史话·序[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沈建中.绍兴周氏渊源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李海文主编.周恩来家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4]孙芝瑶.周恩来家世、童年和故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刘焱主编.中外学者论周恩来: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5]李祥,杨大生.周恩来家世、童年和故乡研究述评//李海文主编.周恩来研究述评[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6]易飞先,孙月霞编.周恩来传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龙彼德.周恩来烽火东南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8]闻岩主编.周恩来大事本末[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9]南山,南哲.周恩来生平(上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0]李东朗,任贵祥主编.红色“宰相”周恩来[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11]江明武主编.周恩来生平全纪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周恩来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学习周恩来精神读本[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周恩来人生纪实上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11.

[15]李金海.周恩来和鲁迅的身世渊源研究[J].足迹,2006,3.

[16]金建华.周恩来、鲁迅属周家桥同宗[N].绍兴县报,1996-9-20.

[17]胡正耀,蒋聪顺.鲁迅和周恩来的祖籍考[J].辽宁大学学报,1991(2).

[18]杜世嘉,朱顺佐.周恩来与故乡绍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8.

[19]周遐寿.鲁迅的故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01.

猜你喜欢

家世周氏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人文绍兴
《海岳圆》作者宫敬轩家世生平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天 麻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