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效提问成为聋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引擎

2013-04-11陈建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语文课堂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泗阳 22370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了解聋生学习情况,启发聋生思维,引领课堂教学开展,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聋校新课程的实施,有效教学的新型语文教学观得以确立,从而引发我们对聋校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注。近日,笔者深入聋校语文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提问情况。现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聋校语文课堂提问作浅显分析,希望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

一、聋校语文课堂提问的缺陷

(一)提问随意,缺乏目的。调查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前对教材缺乏深入的钻研,对课堂提问缺乏预先设计,致使课堂提问漫无目的,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如在一次推门听课中,有位老师在教学聋校语文第七册第4课《让座》一课时,在学习课文描写老大爷的句子后,突然发问:如果上来一位老大娘会是什么样子呢?问题一问,学生一下子就懵住了,弄得听课老师也是一头雾水。课后问及此事,该老师表示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这一环节,就是突发奇想,随便问问。

(二)提问不适度,深浅把握不准。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的问题或过于简单,聋生无须思考;或过于复杂,难度太大,聋生无法思考。如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有的老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仍经常向学生提出诸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句话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聋校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是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在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脱离了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偏离了阶段训练目标,使问题过于肤浅,缺乏应有的深度。

(三)提问不适量,滥用提问。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用提问来克服讲授法“讲”的太多的不足,似乎提问成了唯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中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为问而问,以问代讲,以问代读,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连珠炮似的发问,让学生无瑕思考。就在大量的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时间和机会,也丧失了语文课堂学习语言的本真。

(四)提问不“实”,缺乏思考价值。课堂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的提问很“虚”,没有实在的意义,缺乏思考的价值。如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向聋生发问:会了吗?懂了吗?知不知道?聋生都会用手指点太阳穴(表示会了、懂了),而一旦通过别的方式加以检查,我们会发现很多聋生并没有掌握已学知识。这样的提问既难以了解聋生学习情况,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缺乏思考的空间,达不到思维训练的效果。

二、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基本特征

有效提问源于西方的有效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鲍里奇认为:有效问题是指那些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积极参加学习过程的问题。简言之,有效提问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就是要使聋生产生一种质疑、探索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聋校语文有效学习的提问,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目的的明确性。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应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出问题前教师首先应当心中有数: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为何问)?提出这个问题要引领学生做什么(问什么)?是为了达到怎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只有具有明确目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提问切不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切忌空洞。

(二)难易的适度性。课堂的提问应当符合聋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贴近聋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难易要适度。问题太深,脱离聋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便会使聋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探索求知的自信心。问题太浅,聋生无须努力,结果便垂手可得,达不到调动聋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有时甚至偏离正常的教学目标。

(三)遵循语言教学序列性。考虑聋生学语的特殊困难,聋校语文教材的编排突出了“阅读教学序”和“语言表达能力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册教材所处的“阅读教学序”和“语言表达能力序”来设计提问,不可超越这样的“序”。如根据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序的安排,四年级只要求聋生能够说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教师在提出操作性问题的时候,只能围绕这样的要求展开,而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难度。

(四)提问具有发展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指向要开放,给聋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引导聋生思考,要有利于培养聋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聋生探究、质疑,达到培养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五)方式的艺术性。聋生每班人数虽不多,但个体之间在听力损失程度、语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课堂提问的设计增加了许多难度。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充分考虑聋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问题设计要简炼,口语表述要简洁,手语表达要流畅。减轻聋生对问题本身理解的难度。通过演示、口述和笔述等多种方式,引领聋生作答,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三、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一)围绕目标提问。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规定教学的全过程,有效达成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期待的。围绕预设目标设计课堂提问,开展教学,是有效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如聋校语文教材第七册《让座》一课共11句话,按事情先后顺序分别写了“我乘公共汽车去外婆家”、“上来了一位老大爷”、“我把座位让给了老大爷”这三个情节。它编排训练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聋生学会按情节给课文分层次的方法。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这一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共有几句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一问,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三个情节,进而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达成训练目标。

(二)紧扣文眼提问。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说:“文眼乃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文章的精神凝聚点。”抓住了文眼,便掌握了开启文章的钥匙。紧扣文眼设计课堂问题,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围绕课题提问

许多文章的课题便是其文眼,是贯穿全文的主脉。围绕课题,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突破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聋校语文教材第十三册《和大自然交朋友》,课题便是“文眼”。教学时紧紧围绕课题设问:谁和大自然交朋友?为什么要和大自然交朋友?引导学生探索和大自然交朋友的原因:保护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李家村的人怎样和大自然交朋友?结果怎样?顺着这样的思路进一步散发开去,设问:我们应怎样和大自然交朋友?激发聋生探究意识,拓展聋生生活体验,加深对文章的学习理解。

2.抓住重点词、句、段提问

一篇文章中多有重点的词、句、段统领全篇,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提问,便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如聋校语文教材第十一册《新年的礼物》,教学时可抓住“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但又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一重点句,设计问题:弟弟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说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但又是最好的礼物?引导聋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本,启发学生思考,体会弟弟送给老师的礼物虽是一个普通的作业本,但他标志着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代表了一位小学生的一颗真诚的心。

(三)遵循文章思路提问。一篇文章总是围绕一定的思路展开的。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思路设计问题,是提高问题有效性,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开启聋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如聋校语文教材第十六册第五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通讯。由于时代的久远,聋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文章是按照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典型事例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激发大家向志愿军战士学习,层层展开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思路设计问题: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从哪些地方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围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而仔细研究、学习各个段落层次,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对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问: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志愿军战士伟大情怀的敬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遵循聋生实际提问。由于生理缺陷的影响,聋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都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切合聋生实际,符合聋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否则便难以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老山羊请客》时,在导入新课教学后,突然提问:老山羊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由于提问突然,跳跃性大,超出了聋生思维水平,学生被问住了,使整个课堂教学陷入僵局。而另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则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老山羊请了谁?老山羊给每位客人吃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吃?老山羊想了什么办法?由于问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聋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具有层次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