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言语交流障碍的早期干预策略述评

2013-04-11高宇翔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自闭症言语交流

高宇翔

(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

自闭症由堪纳(Kanner)在1943年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引起的综合症,其三个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的质的损伤,言语交流的质的损伤,刻板的行为模式、兴趣与活动。其中,言语交流的质的损伤指:言语发展迟缓或完全丧失,且不能尝试其它沟通模式;有适当的言语能力,但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的谈话上存在明显障碍;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使用特异的语言等。[1]

在5岁前实施自闭症儿童言语交流障碍的早期干预,可以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利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能力,对他们的毕生发展有重要意义。[2]为了解近些年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障碍的早期干预研究,本研究检索了近10年来的国内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提供的干预策略进行述评,期望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医学取向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

已有多种药物被用于治疗自闭症的言语交流障碍。

奥氮平,商品名再普乐,属噬嗯并二氮策类衍生物,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幻觉、思维紊乱等)、阴性症状(社交淡漠、少语等)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徐哗等用奥氮平对17例1.5-8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剂量为 2.5-10mg/天、平均 5.88mg/天,连续用药并观察12周。结果显示,16例言语交流障碍中有4例改善。[3]

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衍生物,用于治疗急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也可减轻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情感症状(抑郁、负罪感、焦虑等)。郭兰婷用利培酮对8例4-10岁自闭症儿童做开放式治疗观察,利培酮开始剂量0.5mg/次、每日2次,以后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mg/天、平均1.25mg/天,疗程5-53周、平均28周。治疗后,言语交流障碍有所改善的有5例。[4]

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眼、茯苓等组成,吡拉西坦化学名2-氧化-1-吡咯烷基乙酰胺,可用于儿童智能发育迟缓。张全明等用智康口服液和吡拉西坦口服液对10例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结果发现3例有效。[5]

除以上药物外,氯氮平、氯丙咪嗪、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释放激素等在对自闭症儿童言语交流障碍的治疗过程中也有积极效果。[6]

(二)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针刺疗法配合其他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有显著效果。

严愉芬等将40例自闭症儿童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针刺主穴取神庭、百会、四神聪、脑户、强间、内关、神门、劳宫、足三里、复溜、太溪、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感觉区、精神情感区、视区、晕听区、额五针,依照症状取后溪、支沟、列缺、太冲、冲阳、飞扬、丰隆、鱼际、照海、廉泉、哑门等配穴。针刺每日1次,留针25分钟,间歇5分钟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30次为一疗程,持续2-3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儿童的言语交流在发展总分、模仿、口语认知项目上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7]

奚玉凤等用针刺法对32例自闭症儿童治疗,选取两组穴位,第一组穴位为项丛针(哑门、风池、翁风、完骨),手智三针(内关、神门、内劳宫),颖三针(率谷、率谷前后各1寸处),头智三针(神庭、本神),百会;第二组穴位为舌三针(金津、玉液、廉泉),足智三针(涌泉、涌泉左一、涌泉右一),脑三针(脑户、脑户左右各旁1.3寸),四神针(四神聪)。两组穴位交替选用,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4次,3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儿童言语交流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从无主动言语交流到有主动言语交流、从无交流性语言到有交流性语言、从重复模仿性语言到自主语言。[8]

二、教育学取向的方法

(一)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法又称应用行为分析法,1962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伊瓦·洛瓦斯教授及其实验小组率先提出并应用,是依据条件反射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改变人们不良行为的一种技术,一般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和强化的奖励方式,训练时将行为分解为细小的、可以测量的单元进行系统教授,在教授每一个步骤时都伴随有提示和指令,有时要从手把手开始。[9]教授活动要重复多次,直到患儿达到要求,将患儿已学会或已消失的行为记录下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巩固性练习,并注意将在课堂上学会的行为技巧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应用;教学活动从一对一开始,逐步变成小组上课和集体上课,增强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冯兰云等使用S-S法对140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言语行为训练,内容主要有听理解能力训练、治疗师和患儿互动游戏、诱导发音。训练采用一对一形式,3-5次/周,30-45min/次。结果发现,接受训练的自闭症儿童言语交流水平提高0.5岁以上。[10]

石萍等以言语行为训练、理解语言、模仿、自我帮助、社交技能、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等为内容对85例自闭症儿童进行应用行为分析治疗,每周训练30-40小时,坚持3-12个月后,儿童言语能力表现出质的提高。[11]

(二)结构化教育训练

结构化教育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其核心是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是广泛用于残障儿童的一种特殊教育方法,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环程序及材料的安排,让儿童从中学习。[12]

邓红珠对30名自闭症儿童进行结构化教育训练,主要采用模仿、精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社交及情绪等内容的训练,疗效观察期6个月,发现训练对语言项、社交项等能力提高有效,且语言项效果显著。[13]

(三)家庭干预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集体大于个体的整合,它会凌驾个体之上,使个体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家庭就是一个小集体,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行亲子互动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和丰富的言语刺激,提高患儿说话的兴趣,并且“对患儿非言语信号要及时给予反应”。[14]

周福华等认为,举办自闭症患儿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临床表现、如何正确面对及训练自闭症患儿等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专业人员对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促进干预活性的有效实施。[15]

三、医教结合取向的方法

(一)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16]感觉统合治疗是一种源于行为疗法和游戏疗法的心理治疗法,通过改善和丰富儿童的感觉刺激,用良好的环境推动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治疗中让孩子们在玩乐中通过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器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系统,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感觉信息的整合得到改善。

邓红珠等把45例自闭症儿童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接受感觉统合训练,每周训练4次,每次90分钟,持续至少6个月。训练后发现,治疗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 “发音较前清晰、主动语言增多”。[17]

刘鸣对22例自闭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进行前后对照观察。感觉统合训练每天1次,每次2-3小时,每周5-7次,20天为1疗程,训练6个疗程。结果发现,感觉统合训练对20例自闭症儿童的言语交流能力发展有显著效果。[18]

听觉统合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及问题行为者。刘淑华等利用数码听觉统合治疗仪对62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训练时给儿童戴耳麦听经过调制的音乐,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两次间隔3个小时以上,每疗程20次。治疗结果显示,46.8%的儿童主动语言增加,13.8%自言自语减少,88.2%的无语言儿童能模仿发音。[19]姚梅玲等运用同样方法对15例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交流行为增加10例,重复语言减少9例。[20]

(二)语言训练法

语言和言语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呼吸和共鸣的训练、发音器官的训练、言语模仿、语言理解、语音语调纠正、社交礼貌用语、正确运用代词等。

王丽梅等将48例自闭症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由结构化教育、行为矫正疗法、感觉统合疗法、应用行为分析法、听觉统合疗法及少量药物治疗构成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提高交流意识、构音器官及构音训练、语言符号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句子理解训练、模仿语言及重复语言的纠正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和语速节奏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语言发展显著优于对照组,语言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有效。[21]

周惠嫦、张盘德采用奖励法训练儿童言语发展,训练项目有:对视训练、注意力训练、配对训练、动作及手势模仿、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训练和家庭强化训练。训练采用一对一方式,每周训练五六次,45min/次,疗程为3-6个月。训练效果优于未给予奖励的对照组,显效17例,好转5例。[22]

(三)全面训练法

对自闭症儿童的全面训练法综合运用了心理治疗、行为训练、语言训练、感统训练、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陈劲梅等选取30例自闭症儿童,针对他们不同的临床症状为他们制定了个体化的综合训练方案,训练内容有社会技能训练、语言和言语训练、行为矫正、感统训练、精细运动训练等和药物治疗,每天训练6小时,持续2-6个月。结果发现,15例完全无言语能力的改善13例,15例有刻板、重复语言的改善12例,15例代词错用的改善10例,15例不会与人交谈的改善12例,全面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水平的提高有效。[23]

四、讨论

综上所述,近年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症状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结构化教育训练、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综合训练和家庭指导。虽然药物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状况有改善作用,但是效果较差,且不能排除其他训练和教育的干预效果,治疗过程中还普遍报告有出现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强迫等副反应;针刺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结构化教育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全面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和其他症状都有治疗效果;言语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非言语交际能力和共同注意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训练;[24]良好的家庭指导可以为言语障碍的康复创造有利的环境。这些干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须针对儿童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并长期坚持进行才能见效。

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针对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早期干预的研究主要在医学领域进行,这些文献大多由医学工作者发表在医学康复类期刊上,在教育类期刊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较少。由此可以推测,教育领域内的针对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的早期干预实践与策略总结尚不成熟。如何有效推进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各领域的合作,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的早期干预应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1]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 (第八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Ruth A.W.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early years[M]London:Routledge.1998

[3]徐哗,安钢辉,王喜今等.奥氮平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

[4]郭兰婷.利培酮对儿童孤独症的开放性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4).

[5]张全明,余瑞英,庞坚等.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

[6]白炳清.孤独症药物治疗新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

[7]严愉芬,韦永英,陈玉华等.针刺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7).

[8]奚玉凤,刘媛媛,艾宙等.增智开窍针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干预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7(5).

[9]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Z].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10]冯兰云,张绵,石丽.S-S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9).

[11]石萍,于情,郭少芹等.应用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2).

[12]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M].Washington DC:APA,1994.

[13]邓红珠.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近期疗效[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4]张跃,田国英,周永红.孤独症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J].江苏医药,2006(10).

[15]周福华,翟静,程玉梅.早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模仿情感、视听觉及语言交流能力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3).

[16]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邓红珠,邹小兵,静进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

[18]刘鸣.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干预:22例6个疗程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

[19]刘淑华,郭海燕,杜杨等.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近期疗效研究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0).

[20]姚梅玲,赵悦淑,祝秀梅等.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21]王丽梅,杨薇,赵文红.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康复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2).

[22]周惠嫦,张盘德.奖励法语言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9).

[23]陈劲梅,张纪水,李雪荣.个体化训练对30例儿童孤独症治疗的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

[24]赵春燕,张福娟.自闭症儿童语言初期训练的案例报告[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4).

猜你喜欢

自闭症言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