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

2013-04-11尹敏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入学智力儿童

尹敏敏

(菏泽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儿童入学焦虑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所表现的强烈不安和失落感,常常发生在儿童上幼儿园、上小学,或者因为节假日、休病假等原因在家一段时间后重返幼儿园和学校时。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水平,不善于用语言及情感发泄内心的焦虑,使之出现与年龄不相符、过度的、损伤行为能力的分离焦虑。所以在入学分离焦虑症的表征、原因及应对措施上不同于正常儿童。如果不能对于他们的焦虑提高警惕,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会降低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智力落后儿童的入学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表现

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而过度则是有害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发育低于正常儿童,无法掌握适度与过度,所以在焦虑表现上可能出现比正常儿童更为强烈,造成的危害更大。智力落后儿童焦虑涉及三个相关表现,即生理表现、认知表现和行为表现,下面根据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有关表现作以阐述。

(一)生理表现

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生理表现,主要是内心消极的不愉快体验所堆积造成的。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食欲减退、恶心、胃部不适、口干、心跳异常加快、紧张心悸、呼吸加快、恶心呕吐、眩晕、大量排汗、嗜睡或没有睡眠、尿频等是常见症状。有些智力落后儿童在入学的一周内还会发生感冒、腹泻、无缘故的肚子痛、头痛等。

(二)认知表现

智力落后儿童焦虑的认知表现主要是不能将精力集中于日常活动,注意力集中用在无休止的寻找潜在的危险。表现为有异常的想法,如:会遭受伤害和袭击、最亲近的人会死去、会有鬼神的出现等,从而导致自我评价很低,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能力,一直处于不安紧张、困难重重和惊恐之中,不敢与人有目光的交流。

(三)行为表现

智力落后儿童焦虑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强烈的攻击或逃离的冲动,退缩性反应。“逃避反应是指由于焦虑儿童对所感知到的危险或威胁做出直接反应。”智力落后儿童会在学校门口出现发脾气、哭闹、咬指甲等消极行为。以及躯体症状建立在自主神经高度紧张的基础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的躲避系统症状,如声音发抖、结巴、难以吞咽、抽动、甚至会出现面和四肢僵硬,也有完全不能动弹、拒绝说话、保持沉默等。严重的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和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二、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原因

造成智力落后儿童的入学分离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

(一)先天素质

1.遗传因素

患有焦虑症双亲,其子女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2.自身机体的发育不全

智力落后儿童身体机能的发育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比正常同龄儿童低下,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正常儿童差。而且学校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智力落后儿童已适应了家庭环境,进入学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伙伴和教师以及学校的一套常规,对他们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第一,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在创客工坊完成项目汇报,汇报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努力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第二,综合评价,通过各小组项目汇报及项目结题报告,创客导师可以从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操作、自主拓展学习、团队协作等几方面对学生做出多维度综合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第三,如学生完成的项目为企业所需,可引入市场评价机制,进行孵化投放市场。

3.倒退

所谓倒退是儿童会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出现退步现象,出现一些早年所具有的行为。儿童在入学年龄已经形成了永久性客体概念,如:应该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但是,儿童在离开母亲后就哭了,最好的解释是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产生了倒退,担心妈妈走了就再也不会来了,再也看不见了。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其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倒退现象。

(二)后天环境因素

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后天的教育有极大的联系,而这些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学习好,有出息。一旦被确诊自己孩子智力落后,很多家长不能面对这个现实。有些家长对孩子悲观失望,甚者还嫌弃他们。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是放弃教育,总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也没有什么出息,也不指望他干什么,所以对孩子不闻不问,对孩子不作任何要求。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样的孩子变得很冷漠残酷,很难相处,心理极易扭曲;有的父母认为是自己的某些原因造成孩子智力落后,并有 “内疚感”,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对孩子“娇”、“宠”,因而对孩子特别溺爱,百依百顺,处处迁就,事事袒护,事无具细,一律包办代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家庭教育出的孩子行动往往很冲动,一触即发,难以控制,不合群,缺乏纪律性,攻击性很强;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极高的奢望,四处求医,希望有灵丹妙药治疗智力落后。表现在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总以正常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其结果总会适得其反。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变得失去信心,心里不安,害怕继而焦虑情绪越来越多。以上种种心态都影响了对智力落后子女及时的教育和训练,从而易于导致他们入学分离焦虑的出现。

三、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的应对措施

(一)家庭应对措施

上学不仅对孩子是一个考验,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其实面对自己有缺陷的孩子上学,有些家长比子女还要焦虑,家长的紧张情绪很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大化,影响孩子的适校情况,所以家长首先摆脱焦虑做好心理调适,保持冷静、耐心、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智力落后子女做好上学前的准备。

1.正确对待智力落后儿童入学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应认识到孩子的智能水平。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注意循循善诱。从小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技能,培养孩子主动性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进食、穿衣、睡眠、如厕、整理书包、收拾房间以及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否则当家长不在身边时,会产生无助,孤独感,这些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2.开学前着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督促孩子按学校的时间规律起床、饮食,缩短娱乐时间。为保证开学后顺利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还可以和孩子模拟上课情景,即“角色扮演”的活动。父母可以在家中模拟一个上课的环境,由父母与孩子轮流扮演老师和学生,使孩子虽然还未开始上学,但已有上学的概念,这样令孩子在开学后,能尽快融入学校的环境及生活,而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

在开学前,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参观学校,了解周围的环境。给孩子讲述学校里有很多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帮孩子消除对环境及老师的陌生感;让孩子认识一些已经上学的儿童,因为他们年龄相距不远,容易沟通,而且他们说起学校的生活,和孩子有密切关系,更容易令孩子产生“向往”的感觉,这种真实个案及教育,比空谈收效更大,而且还锻炼了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刺激儿童有参与的欲望并对自己上学有所期待。千万不能说“你再不听话,让老师收拾你。”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二)学校应对措施

面对智力落后儿童,学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使智力落后儿童建立新的依恋关系。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人都喜欢群居,小孩子更喜欢合群的。”作为智力落后儿童也不例外。孩子入学感到焦虑,说明他们对周围的新人和新环境是不信任的,缺少安全感。这使他无法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别让孩子认为上学是被父母“抛弃”了,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学校里还有很多妈妈和小伙伴,那么儿童在心理上就能接受教师,把学校当成自己温暖的家。

1.家访

在开学前几天,教师要进行家访一方面可以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智力状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孩子玩耍,在儿童自己家中进行交流,儿童会放松警惕,更容易接受教师。

2.遵循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智力落后儿童会表现出不等同年龄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一个有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7岁女孩,智力处在相当于正常发育的4岁儿童的水平,所以,我们要以四岁孩子的水平去对待她。所以在对她的期望和教育方法上也需要调整。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和谐的人际气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智力落后儿童情绪公开纯真,教师要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安全感和满足感;智力落后儿童不能像同龄儿童一样进行学习,他们缺乏掌握抽象观念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进行特别指导和训练,多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材和教法有助于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用比父母更多的爱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接纳教师。

(三 )常用的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孩子的出现了分离焦虑症状,不要过度担忧,应予以科学引导,以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

1.正确引导情绪

如果发生智力落后儿童在学校门口哭闹,不愿离开父母等消极行为,与其劝孩子不要哭了,不如叫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可以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引起,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曾举例说:“我们所以感到悲伤是因为我们哭泣,恼怒是因为我们攻打,害怕是因为我们发抖。”这种学说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们常说的“越哭越伤心”其意就是“不哭慢慢就不伤心了”。”[2]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当他们停止了哭闹,不愉快情绪得到了发泄,他们才慢慢平息,也就接受了现实。

2.参加体育运动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儿童摆脱焦虑。选择群体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拔河、足球、篮球等,可以帮助孤独的孩子摆脱焦虑;参加游泳、滑冰、轮滑等运动,有利于自闭的、过于腼腆的,胆怯的孩子摆脱焦虑;参加书法、钓鱼、下棋等活动,有利于孩子克服急躁、感情冲动等弱点。总之,叫孩子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就会使孩子变的开朗,慢慢地可以摆脱焦虑的困扰。

3.医学帮助

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智力落后儿童,家长要带孩子到医院咨询医生,一旦确诊孩子还有焦虑症,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的办法,可以考虑采用抗焦虑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但是对于幼小患儿,原则上不宜用药,以免产生副作用。

入学分离焦虑往往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对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但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是可以避免儿童的入学焦虑。即使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让儿童精神饱满的走进学校,高高兴兴的和家长说再见。

智力落后儿童的入学分离焦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从表现、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谈及智力落后儿童的入学分离焦虑问题,希望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入学分离焦虑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对个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美]艾力克·J·马施(Mash,E.J.),大卫·A·沃尔夫(Wolfe,D.A.).孟宪樟等译.儿童异常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支敏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http://ckrd.cnki.net/grid20/detail.aspx?dbname=CMFD2007&filename=2007166728,2007-10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编著,马青华,薛松奎译.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陈东珍.学前特殊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银春铭.智力落后儿童交往能力及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入学智力儿童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入学第一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智力谷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