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3-04-11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经济区体育产业

肖 丽

1 中原经济区建设给休闲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省休闲体育市场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满足人们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促使休闲体育就业人数增加、加快休闲体育产业链开发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休闲体育产业是一种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1.1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休闲是经济发展和人们日渐富裕的产物。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休闲运动已逐步成为社会休闲活动的主流方式。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体育产业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应运而生的休闲体育将占到极大的份额,休闲运动产业潜力已逐渐显现。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2 得天独厚的休闲运动资源

以中原经济区河南为例,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休闲运动旅游资源,河流贯穿东西,切山碎谷,形成了多姿秀丽,风光宜人的自然风景。鸡公山、龙门、嵩山、云台山和王屋山屹立于境内;黄河、淮河、卫河在省境东北、东部冲积形成巨大的黄淮海平原;黄河在此形成冲积扇地貌和著称于世的“地上河”景观;河南纵越暖温带和亚热带两个大自然地理带,横跨四大流域水系,因此形成“两重天”、“两层地”。尤以一黄(黄河)、二拳(少林拳、太极拳)、三古(古都城、古遗址、古文物)、四山(鸡公山、嵩山、伏牛山、太行山)为代表。造就了河南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开展休闲运动的空间环境十分优越。

2 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现代社会发展,无论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体育领域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谁就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谁拥有人才队伍的优势,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以健身休闲娱乐为指向的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众多的休闲运动项目,涉及的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多种,对专业人才队伍的要求甚高,未经专门培养,很难适应其发展需求。数据显示,河南现仅有160多家体育用品制造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企业少、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成了河南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通病”。

2.1 专业人才匮乏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七万人。有组织、指导地参加社区、单位、辅导站及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者只占总人口的1.84%,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等级结构、文化程度、专业素质都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省内缺乏的体育管理人才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人才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入发展,拥有先进体育管理理念的人才成为中国的稀缺人才。

2.2 学科设置不合理

就河南省内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型为主。虽然部分院校也开设了一些体育旅游、体育经济研究等与市场相配套的专业,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更谈不上休闲运动的课程建设,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合休闲运动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影响,(如运动技术更多的是传统竞技项目,不具备(或缺乏)休闲运动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休闲运动的实际运作知识和理念),这使大多数毕业生就业艰难。造成的影响就是:一方面休闲运动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休闲运动企业需求。

2.3 休闲体育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产业管理人才

以休闲体育用品为例,目前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65%都是由中国制造的,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以每年超过50%速度增进,这样庞大的市场和这样旺盛的需求培养了广东、福建、长三角三大体育用品生产基地,跨越万家体育用品企业。这里急需具备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实用型管理人才。2012年9月,首届中原(郑州)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郑州成功举行,成为河南体育企业扩大巩固本土市场和走向全国市场的助推器。河南本省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全民健身需求都为本土体育制造业带来大发展大机遇,势必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产业管理人才参与其中。

3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基本策略

近几年,面对中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的缺乏,有关方面正采取积极应对的办法进行弥补:早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推出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外事高层次体育学术技术人才、高层次国际体育组织等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教育部首次公布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招生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和中国青年高档人才培训中心更是举办了体育经营管理业余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等等。目前,复旦、清华、北大、北体大、首体等高校和一些社会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体育产业管理培训项目。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其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3.1 目标培养要明确,对准市场创建专业

休闲体育专业的创建很大程度上是休闲体育市场推动的结果。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够与当今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必须是休闲业和休闲体育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是构建体闲体育专业首要因素。掌握休闲体育业发展前景和基本方向,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产业管理人才应该是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定位。目前,应着重从休闲运动训练与教育、社区休闲运动经营与管理、保健康复、体育旅游等方向上进行人才培养。

3.2 课程设置要科学,力争新型灵活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要科学,突出运动休闲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紧扣市场需求,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休闲运动特性,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休闲运动新项目教学。根据市场发展方向,把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确定为核心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拓宽选修课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突出一专多能。注重教材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体系,促进休闲运动理论体系的建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取长补短,建立一支具有休闲运动特色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休闲运动技能培训,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

3.3 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培养实用型人才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休闲服务行业,就必然要突出专业的社会性、市场性和实践性。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的高院,把培养目标基本都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说明大家的市场判断和认识是相同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拓宽教育渠道是十分重要的途径。要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引导,保证专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如,首都体院休闲体育专业在校内建立了“社区服务实践和实习基地”和“首体健身俱乐部实习基地”。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扩大校企合作办学的接触面,建立订单式培养的联系和机制;要紧跟休闲体育发展的潮流,跟随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调整各种主流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使专业建设在休闲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变化发展中进退有据,保持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加大校企订单、定向等方式联合培养的实践力度,实现全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实现产学研一条龙式培养途径。

[1] 朱树豪.全力打造体育休闲产业[EB/OL].http://finance.sina.com.cn,2004-04.

[2]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3] 杨铁黎,马 凌,孙海峰,等.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需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3-5.

[4] 吕 新.论新时期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4).

[5] 吴必强.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人才的素质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经济区体育产业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3项体育用品国标将成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