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法妈妈和她生活在童话里的儿子

2013-04-10杨帆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鹰圣诞老人跳绳

本刊记者_杨帆

魔法妈妈和她生活在童话里的儿子

本刊记者_杨帆

一双魔法鞋

任永霈民读幼儿园的时候,一天傍晚妈妈李海鹰去班上接他回家,班主任还在教室里,看见母子俩,便过来打招呼,李海鹰问老师儿子的情况,老师突然说了句:“你们家孩子身体协调性太差了。”

霈民仰着天真的小脸看着两个大人,知道是在说他。

这样的评语一时让李海鹰不知所措,她看了下霈民,很坚定地对老师说:“这不可能,孩子爸爸是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我在大学时代表学校滑冰队拿过很多奖,我们的儿子不可能协调性不好。”

又聊了几句,她才知道,原来霈民学不会跳绳。

回到家后,李海鹰观察了一番,发现霈民确实没办法把跳绳甩过头去。她有点心急,她和丈夫在体育方面的天赋不假,但在幼儿园说的那番话,主要是讲给霈民听的,她不想老师的当面否定给他留下阴影。

她把此事告诉了家人,自己去商场挑了根透明的实心跳绳,霈民的姑姑也专门为他去买了双轻便的银色运动鞋。

那天,李海鹰捏着那双银色的小鞋子绘声绘色地对霈民说道:“你看,这是一双魔鞋!你穿上它,肯定就学会跳绳了。”

霈民很兴奋,换上鞋子,拿过跳绳,在妈妈的鼓励下练了起来,很快就掌握了节奏。

这之后,他喜欢上这项运动,坚持每天练习。

小学二年级时,霈民参加学校跳绳比赛,一分钟跳了214个,打破了学校记录。

后来霈民喜欢上篮球,每天回到家都要到院子里练习投篮,每次投篮,他都要喊上妈妈,让她帮忙捡球。李海鹰心里知道,儿子渴望被人瞩目,她表扬他,他便愈加起劲,愈加认真。到了高一,霈民入选校篮球队,而且是首发。

他跟妈妈说:“我以后要进NBA!”

虽然儿子身高并不占优势,李海鹰依然鼓励他:“很好啊,我和爸爸会一直支持你!”

霈民一天天成长,那双银色的魔鞋早就换了下来,妈妈舍不得扔掉,一直给他保存到现在。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

圣诞节前夕,霈民爸爸带着他去韩国度假。刚住进酒店,霈民便给妈妈打来电话,说:“我们已经安全抵达了,妈妈不用担心,这里的人对中国人非常热情!”

由于工作原因,李海鹰没能陪父子俩一起出行。谈到圣诞,她说:“霈民今年16岁了,仍然相信圣诞老人。”

小时候,爸爸妈妈给霈民讲圣诞老人的故事,他非常憧憬,幻想着那驯鹿拉来的雪橇车,说出自己的愿望。每一年平安夜,爸爸妈妈都趁他睡着,把礼物放到他的枕边。

读小学以后,每逢圣诞前夜,霈民开始呆在自己的屋子里,关上门,虔诚地跟圣诞老人祈祷。

从他嘴里得不到关于礼物的消息,爸爸妈妈很着急。“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我们夫妻俩想尽了各种办法。”李海鹰说。

为了留住霈民的童心,夫妻俩会事先在他的屋子里藏一支录音笔,把霈民的祈祷录下来,等他睡着,再偷偷取出来听。

在那些与圣诞老人的神秘对话里,霈民会告诉他自己今年有多么优秀,他把自己这一年做过的好事一一列举,然后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令爸爸妈妈忍不住笑起来的是,每次霈民谈到自己一年的表现,都会在最后加一句:“哦,我还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

“小学6年,霈民所在班级每年只评3个三好学生,他每次都会入选。”

后来,慢慢长大的霈民会在祈祷时帮爸爸妈妈也要一份礼物。

有一年,夫妻两个打开录音笔,听到霈民说:“圣诞老公公,我想你今年送妈妈一辆捷安特自行车……”

妈妈只好照着他的描述,去买了一辆白色的车子送给自己。

中学以后,每到圣诞节,霈民都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神奇经历,大家先是一愣,然后笑起来,说:“你爸爸妈妈骗你的。”

霈民不听,他每年都得经受同学口中的“真相”的洗礼,而和妈妈谈到此事,他说:“他们都不相信,我现在也懒得跟他们讲了,我的愿望每年都会实现,怎么可能是假的?”

霈民至今都不知道录音笔的事情。

为了把他留在那个编织出来的童话世界里,李海鹰说:“偷偷给他录音,这种‘做贼’的感觉太刺激了!”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李海鹰大学时学的是英语专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也很高。毕业后她陪朋友去攀枝花参加一个外企的面试,没想到朋友没有被选上,她却被看中了。

在攀枝花,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西安人,两个人恋爱时,他问她:“以后咱俩结婚,你愿意跟我回到西安吗?”

她答应了。

李海鹰很持家,霈民出生以后,她更加看重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当时丈夫的事业已经起步,她自己的工作也很顺利,但是考虑到要给霈民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李海鹰辞掉了在四川的工作,一家人到西安落了户。

“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们一共搬了11次家。”李海鹰说。除了工作原因,每次霈民升学,夫妻俩也都会把家搬到新学校旁边。

霈民1岁多一点的时候,爸爸因为公司业务经常出差,一次他回到家,妈妈抱着霈民,跟他说:“看谁回来了?快叫爸爸。”

“他当时认出爸爸来了,但是看了一眼,就立马把脸扭了过去,显得有点害羞。”李海鹰很敏感,意识到这是因为霈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爸爸,他虽然小,心里却有了生分的感觉。

她于是跟丈夫说:“看,你儿子都不认识你了,以后出差,要记着打电话回来跟孩子说说话。”

从此以后,不管自己多忙,爸爸都会每天打电话给霈民,如今父子俩的关系非常密切。

初中时,有段时间霈民每天一放学都会先给妈妈打个电话,问:“妈妈,你在做饭吗?”后来李海鹰才知道,儿子班上许多孩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晚饭只能在外面吃。

聊到同学的经历,霈民觉得自己很幸福,一次他跟爸爸妈妈说:“我真庆幸自己降生在了我们这个家庭。”

霈民刚满月的时候,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喂了他很多东西。没想到霈民因此肠胃犯病,反反复复去医院多次,整个幼年时代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回想这个经历,李海鹰依然有点后怕。

当时她担忧儿子,从祝福的角度,给他起了“任永霈民”这个名字。

感恩与尊重的教育

霈民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很强的自尊心,从小到大,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许多气息都与周围的孩子很不一样。

3岁多一点的时候,妈妈去幼儿园接他,恰好赶上一位男老师在讲绘画课。

妈妈好奇地趴在窗子上望着里面,过了一会儿,老师让霈民一组4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作品到教室前面来“展示”一下。

4个小孩子屁颠屁颠地跑上去,兴奋地,把自己的画举得老高,望着下面的小朋友,等待老师表扬。

哪知老师突然来了句:“你看,全班就你们四个,画得不好,还一个劲儿在下面说话!”

听到这样的话,霈民举得高高的手立刻垂了下来,低着头,很不自在。而边上的三个孩子,依旧天真烂漫地举着自己的画,好像没听见老师说什么一样。

霈民在这一刻的表现,令妈妈心情复杂起来,她没想到儿子这么小就懂得了人情世事,思维迅速转动着,考虑放学后如何安慰他。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样的经历很快就忘了,也没从此对画画产生厌倦,直到今天,绘画仍是霈民最大的兴趣之一。

然而读到初中,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

那时霈民班的班主任对孩子们管得非常严格,由于个别同学的问题,一学年里全班学生被罚写了14次检讨书。

霈民因此非常愤怒,回到家来和妈妈抱怨。妈妈也觉得班主任的连坐处罚有点过分,不知道怎么开导他。

后来,这位班主任因病无法继续带班。那时恰逢美国的感恩节到来,平时注重给霈民介绍世界文化的妈妈便借晚餐的机会对他说:“西方人过这个节日,是对生命中遇到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情感恩。其实你也应该感激你们的那位班主任,正是他,让你多了一份成长经历;现在他病了,你是不是能为他祈祷一下?”

霈民一愣,他从来没想过可以这么思考问题。但妈妈的这番话,他听进去了。于是闭上眼睛,认真地为老师祈祷起来。

后来有老师跟李海鹰反映说:“你儿子很不一样,想法很奇怪。”

原来,每当老师和霈民聊天,谈到某个坏榜样时,霈民都要提醒他:“你不要这么说人家,你不知道他究竟怎样。他也会做好事,如果有一天你看见他正在帮助别人,想起自己说过他的坏话,不是会很尴尬吗?”

从霈民同学那里,李海鹰也听说,有一次班上的孩子集体起一个老师的哄,等这个老师下课走了,霈民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说:“大家以后不能再这么做了,太不尊重别人了!”

霈民打小就有的自尊心,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扩散,最终衍生出了尊重他人的品质。

对于霈民的“不一样”,李海鹰欣慰也懂得呵护,她鼓励他,引导他:这些特质是好的,应该坚持这么做。

她将影响更多的儿子

大学毕业之前,李海鹰到一所小学实习,给孩子们上课,学校领导很看好她的教学能力,想把她留住,甚至承诺分一套房子给她。

那是1992年,面对这样的诱惑,她却并没有心动,对校长说:“我想到处走走看看。”

两个人聊了很久,那位校长跟她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你就是为教育而生的,以后不管你干什么工作,最后都会回到教育上来。”

毕业后,李海鹰先后在政府机关和外企工作过,在外面,她是一个职场能手,在家里,她是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儿子眼中的好妈妈。

全家搬到西安以后,李海鹰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便开始自学。当时西安有一个家长组织,朋友们知道李海鹰在培养孩子方面很有一套,便极力劝说她加入进来,和大家分享经验。

同时,由于外语方面的优势,她被聘请到一个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工作,一直待到霈民读高中。

在家里,李海鹰从来不给霈民压力,反而会阻止他写作业。

初中三年,夫妻俩一直坚持让霈民在十点半之前睡觉。有次他的英语老师留了很多作业,写到很晚也没完成,李海鹰看不下去了,让霈民去休息,说:“老师要是找你,你就说我不让你写的。”

第二天,她果然接到那位英语老师的“邀请”,她买了束花,“心情舒畅地去了办公室。”

因为在她看来,老师因作业问题喊家长,说明这样的老师有责任心,剩下的,就是解决好沟通问题。

见了面,李海鹰说:“霈民眼睛疼,我和他爸爸都近视,不想让他重蹈覆辙。”那位老师表情变得严肃:“啊?这是眼压高!”二人之间的隔阂迅速破除,自此以后,李海鹰和这位英语老师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对方一有心事,便会打电话给她倾诉。对霈民的每一位老师,李海鹰都很感激,每次霈民写完作业把本子拿给她签字,她都会认真看一遍,最后在最下面写一句话。那些明显的错误,她会圈出来,或者做个记号,但不去改;而像数学这样的科目,她会在下面写道:我数学不怎么好,这些题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希望老师能够看到我的态度,我们都希望霈民越来越好。

霈民慢慢长大,父母俩为他的日后发展考虑了很多。多年来他们时时留心观察国内教育环境,对惯有的应试教育很不满意,最终决定让霈民出国留学。

但是,他们并没有立马将霈民送到国外,在李海鹰看来:出国,意味着多看看这个世界,多经历一些不同的东西,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孩子必须在之前掌握好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不至于迷失在异国他乡。

最终,一所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打动了她,她将霈民送了进去。

由于自己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成绩,李海鹰也顺利地被聘请到这所学校工作。

应了20年前那位学校的话,李海鹰回归到了教育中来,这位魔法妈妈,注定要影响更多的孩子。

猜你喜欢

海鹰圣诞老人跳绳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伴着花香闹春耕
学跳绳
跳绳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跳绳
跳绳
圣诞老人的一天
建设局长公然索贿不论“生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