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大专业平台,走实践育人路

2013-04-10唐毅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6期
关键词:双师育人实验教学

唐毅谦

(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1 明确人才培养要素,构建大专业平台

1.1 构建大专业平台

夏(夏有为,简称夏):成都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构建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走实践育人之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请谈谈你们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

唐(唐毅谦,简称唐):实际上,实践教学特别是实验室对于地方本科学校尤为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重要性应该同等看待。像成都大学这类作为地方属的学校,更应该突出它的地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要为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成都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们学校的周校长提出了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大专业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内涵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产业调整和发展为依据,打破校内学院、学科、专业的限制,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应该说在全国高校中这还是首次提出。其目的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为了深度开展政、产、学、研的交流合作,实现学校、政府、社会的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构建政产学研的合作大平台。实际上也是现在从教育部一直到我们学校领导提出的合作教育,合作育人,实践育人来构建这样的新机制。目前,我们以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指导,以其支柱产业目录为依据,结合现有学科、专业布局,建立了“文化创意”、“汽车产业”、“健康产业”、“电子信息”、“教师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六个大专业平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周校长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四个要素,也就是四个关键点,即: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整个学校就以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要素来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战略,所谓“顶天”,就是我们现在大学的属性,既然叫大学,就要搞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搞好专业建设;“立地”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是“接地气”。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要素,“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我们的抓手就是以构建大专业平台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走实践育人的道路,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1.2 明确人才培养要素

对学校提出的四个“人才培养要素“,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是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充分体现。

(1)科学人文素养。就是对于文科的学生和理科的学生,都要交叉了解一些科学的人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2)专业理论知识。我们大量地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联系的实验、实习、实训、设计类的实践型教学环节,以全面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

(3)过硬的实践能力。就是不断加强规定的课内学时以外,还要在第二课堂、校外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

(4)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我们在校内和校外,把专业实习和毕业就业实习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在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近连续几年都是90%以上,应该说就业率是非常高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

夏: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你们是怎样落实的?

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理念。实验教学也和其他理论教学有相通的地方,关键是理念问题。现在各个高校实验教学之所以和理论教学相比重视的不够,主要也是在于高校领导的观念。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关键点是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必须走出象牙塔,改变重知识、轻能力,专业适应面窄,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在构建大专业平台过程中,我们成都大学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整个学校观念更新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经充分论证,结合学校定位和大专业平台的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育人。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我们整个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年我们学校的工作要点中,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对本科教学课程做了精品课、实验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基地、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的改革。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难点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要把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真正科学地建立起来,这里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整个学校共同努力,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在认识上都需要提高。在实验内容上,我们的验证性实验逐渐减少,设计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越来越多。尤其是现在我们提倡要尽可能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就是理论、实践,实践、理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扩大眼界,还可以促进创新。因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才能对理论的理解得以补充和深化。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提高和加强实验管理队伍的建设,现在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院都设立了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就是二级学院有专门抓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领导,这是管理队伍方面。在实验教学师资方面,我们从实验员的编制,一直到实验教师的各种待遇,都是和相应的教师待遇同等的。所以现在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大家积极性也非常高。整个实验队伍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最近两年,我们还通过社会招聘,招进了一大批,有的是从工厂来的工程师,招聘这些人员直接充实到实验室队伍中。实际上,这支实验教学队伍对于我们整个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加大设备投入。我们的实验教学和其他的普通大学一样,过去也是非常薄弱的一个方面。2010年我们整个实验设备就投入2000万元,对于我们这样的二本学校来说,应该是较多的。在2011~2013年的三年中,我们学校每年至少要筹措1000万元的教学设备费,这里还不包括每年的中央财政有500万到1000万不等支持我们地方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实验室建设也好,还是其他建设也好,实际上有两大保障措施,一个是体制机制,或者叫政策的保障,那么学校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实验室的投入,都需要一个好的政策,先进的理念。第二个就是条件保障,硬件建设,就是经费投入。最近几年从管理体制、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上都有了一个大的提高。

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我们学校毕业半年以上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整个学校的实验实践性环节的强度、力度逐年提高,学生满意度也逐年提高。对于实践教学,也是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虽然同学们对这方面有一些诉求,但他们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

3 深化实践育人

夏:在实践育人方面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唐:下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虽然前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难点也是在这里,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

3.1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我们教学系统当中有工作重点,有工作亮点,也有工作难点。我们把2013年的工作难点以及今后五年之内的工作难点都定位到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难点也正是我们下一步要攻克的,如果把这个难点或者说这个短板,能够把它补齐,那么整个成都大学的教学质量将有一个极大地提高,社会的满意度也将会有一个极大地提高。现在全校上下,整个学校的班子成员一直到我们每个老师,都感觉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育人的必然性。国家本科教学评估的时候,对我们这些二本院校,合格评估的标准是大的文科类实践性教学环节是20%,大的理工类是25%。这次我们学校已经规定了,比国家规定的要高出5个百分点,也就是大文科类至少25%,大的工科类至少30%。我们学校还有四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2012年批了两个,今年又批了两个。我们规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至少占35%,现在他们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已经达到了40%。

3.2 实践教学环节固定化

一直以来,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它固化下来。我们的培养方案,除了教育领域的专家签字以外,还要行业专家签字,这个方案才能通过。当然在前面都要经过二级学院的论证、学校的论证,然后召开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全国的各个方面的专家到学校来给每个专业论证,论证后再找一个知名的教育专家和一个知名的行业专家再一次系统审核,所以每次至少三上三下。现在整个学校,好多教师和领导非常欢迎这种举措,同时也给一些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很有危机感,压力非常大。因为过去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这个要求。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后,老师觉得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不够了,所以他们感觉到危机。为此学校现在也采取各种办法来提高教师水平,以充实实践教学。

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理论教师队伍中,要引进双师型的教师,要引进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对我们的校内教师要培训,没有得到学校双师型认证的教师,必须到工厂或其他的科研单位去实习,得到认证。对老师规定了这种强制性的政策性培训,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45岁以下的教师,如果取不了这种双师型的认证,以后都要出去进行培训。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双师型团队,或者叫双师型队伍,我们尽可能让这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达到双师型。当然这种要求,对于每个人,他各方面的天赋不一样。为啥叫双师型结构或者双师型队伍更科学呢?因为作为教师有三大类,一类擅长于搞理论,一类擅长于搞实际,另一类是二者兼有的。所以说是要建立团队。这种团队可以使大家互补,可以人尽其才。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是我们的生物产业学院,旅游文化管理学院,美术学院,他们的双师型的教师都能达到40%左右。当然这也是有差异性的,年轻人还要提高。但从整个团队来看是完全可以承担学校规定的实践性的所有教学工作。所以要按团队来分,想让一个人什么都能做,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按照统计规律就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理论性的,三分之一实践性的,三分之一双师型的,但是尽可能双师型。所以有时候为了补充双师型三分之一的人,要把社会上的人请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有些工程师招聘他也不来,他在社会上收入很高,像土木的、机械的。我们就把他们请来,在知识前沿、知识讲座方面来做工作,还可以让他在课程中带一小部分教学,例如美术学院,我们可以找著名的民间艺人,能带我们一两个学生就可以了,还有机械的、土木的也是这样,这些工程师们我们不要求带得多,带几个就可以。也就是说在学生培养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拿出一段也可以拿出某一个课程的一部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拘泥于形式,学生认可,社会认可我们都可以去做。

猜你喜欢

双师育人实验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