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

2013-04-10程明霞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贵州省竞赛

程明霞,李 军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

程明霞,李 军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竹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运动起源于古代生活实践,较为完善的贵州省内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为该项运动的现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项目列为2011年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符合我国民运会项目由表演向竞赛的有序流动,也体现了东道主项目设置的优势和民运会不断扩大竞赛规模的趋势。同时,该运动发展还面临比赛器材标准化、竞技专业人才较少、各地实力悬殊等问题。为加快独竹漂运动在全国的推广普及,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结合该项目发展现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民族传统体育;独竹漂;发展研究

1 独竹漂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独竹漂”俗称“划竹竿”,是选手们赤脚踩在漂流于水面的单棵楠竹上,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通过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据记载,独竹漂运动源于遵义赤水苗族同胞水上交通运输的一种方式,居住于赤水河两岸的竹农,由于当地盛产楠竹,砍伐后运输便成了问题。于是,人们就把砍下的竹子投入赤水河,借助水力漂流而下,为了追赶飘散的竹,需要在漂浮的独根竹上跳来跳去,久而久之在集运竹子的过程中练就了此独特技艺,当地人称之为独竹漂,作为一种劳动技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2]。改革开放以后,日益发达的公路送输,使楠竹运输从水运逐渐改为陆运,已从生产劳动中剥离出来的独竹漂运动,没有了原有的成长根基,自解放初期有表演以来,参加过表演的独竹漂手不到百人,由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项目在1976年以后一度衰落,几乎绝传。

1998年贵州省民委文教处发现了这个尘封已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首次在省第4届民运会上崭露头角便获得银奖,在1999年举行的第6届全国民运会上夺得表演项目金奖后,独竹漂这项贵州民间体育绝技也从此获得了新生,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训练与培训外,赤水河流域的遵义、习水、仁怀等县都成立了独竹漂运动协会,甚至许多村寨都有自已的独竹漂表演队[3]。从2004年起,为争取将该项目列为贵州省承办的2011年第9届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贵州省民委、省体育局和有关专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2009年7月在贵州麻江县举行了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这为备战2011年第9届全国民运会培训裁判队伍和锻炼运动员队伍,进一步推广独竹漂运动奠定了基础。201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联合在遵义主办独竹漂项目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五十多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了培训。2010年6月又在遵义举行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奖赛,着手培养一批少儿选手。可见,独竹漂运动在贵州省内开展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广度。2011年第9届全国民运会独竹漂比赛共有8个代表队报名参加,相信通过这一平台,独竹漂这项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将走向全国。

2 独竹漂运动的开展形式

在独竹漂运动中,选手们赤脚站在一颗长约8m,直径18-20cm的竹子上,手执一根直径约5cm,长约4m匀称笔直的细竹竿,然后以这根细竹竿为“桨”,依靠细竹竿的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并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而且表演者入水和归岸都能独立操作,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协助。独竹漂看上去很“悬”,人的双足横踩在窄窄的一根竹子上,控制着脚底的“小舟”不让它在水面滚动,漂手们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颇有“一苇渡江”之妙,也被誉为“水上芭蕾”[4]。独竹漂作为世界水上运动中惟一的运动者足踏单根竹子在水上滑行的项目,有关部门现已着手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于独竹漂绝技较强的观赏性与刺激性,每次表演都会吸引众多游客观看,每次比赛都会吸引众多媒体关注。而今,独竹漂已融入当地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文化庆典节日之中,已成为当地城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其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目前,独竹漂运动主要有表演项目和竞速项目两类。其中,表演项目分单人、双人和团队表演多种,单人、双人表演注重个人技巧,比正划、滑行、换竿、跳越水中障碍等技巧;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主要有横排编队、竖排编队等。1999年赤水独竹漂队在第6届全国民运会上荣获金奖的就是团队表演。竞速项目主要是比速度和耐力,有短距离的横渡赛和长距离的顺流漂,横渡赛赛程约400m,以触岸先后排名次,顺流赛约1 000m,主要以时间多少计算名次。2011年第9届全国民运会上“独竹漂”运动设有男、女直道60m、100m竞速四个项目。

3 独竹漂运动列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的前景分析

3.1 有利机遇

作为东道主具有项目设置的优势。作为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之一,全国民运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已举办的八届民运会看,东道主都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和实际情况,申请适当增加比赛项目,此举不论是对东道主承办民运会的迁就,还是希望承办省市尽力办好民运会的“感情投资”,在比赛项目中增设东道主运动强项的做法似乎普遍得到了默许。其中,第3届时增加了5项,第4届增加了4项,第5、6届各增加了2项,第7、8届各增加了1项,目前竞赛项目已经达到16项,而且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项目设置由起初的表演项目多竞赛项目少,逐步发展到竞赛与表演项目并重,更加注重民族体育的特点,加上当前民运会竞赛项目中,水上项目较少,仅有龙舟一项,在赛场布置等环节存在较多问题,因而合理利用东道主增设比赛项目的惯例,2011年第9届民运会推出独竹漂项目无疑是最佳机会,将使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更趋于完善。另一方面,贵州省内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是仅次于云南位列全国少数民族第2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上千项,与西南地区的其它省市相比,具有原生性、稀缺性等特点,虽然独竹漂只是全国民运会把贵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纳入竞赛项目的唯一一项运动,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从而促进贵州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大发展、大繁荣。符合全国民运会比赛项目选择的要求。民运会在项目选择上有较为完善的程序,从1982年第2届民运会开始,所有项目都需经过精心筛选和反复论证才能进入民运会赛场,而竞赛项目中绝大部分是从表演项目演变发展而来。资料显示,从第1届至第8届民运会中,共有约43%的表演项目发展成为竞赛项目[5]。长期以来,民运会出现了竞赛项目的增长率超过淘汰率的趋势,绝大多数竞赛项目一旦进入民运会赛场就会持续稳步发展。独竹漂运动继1999之后又多次获全国民运会表演一等奖,从2004年起,贵州省民委、省体育局和有关专家进行了项目论证、规则起草与审定,省内推广开展与比赛等,并举办全国培训班、邀请赛。在2009年9月举行的第9届民运会第1次筹备工作会议时,通过筹委会审定后,独竹漂才被列为第九届全国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自身特有的魅力与价值,独竹漂运动将会持续列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并将在完善规则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向前发展。

3.2 面临的主要问题

比赛器材的规范化。独竹漂比赛器材为竹制品,即使相同长度、直径、重量的竹漂,浮力也不尽相同,由于竹漂的浮力大小对选手有较大影响,所以天然的竹子不能满足比赛的基本要求。为此,贵州省相关部门委托杭州祥瑞水上运动器材厂成功研制了独竹漂标准化器材,该器材竹漂由3节总长7 m、直径16cm的玻璃钢圆管组合而成,它具有比天然竹子浮力大、速度快、不变形、可拆解等优点;划竿为直径4 cm ,2节总长4.5 m的玻璃钢圆管组成。或许,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民运会独竹漂比赛器材的统一标准问题,但也有可能因为适应民运会,不惜“削足适履”,最终导致项目的异化,因为独竹漂作为民族民间项目特有的魅力有可能在修改器材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导致观赏性下降,又因与民间脱节,无法推广和发展。

竞技专业人才较少。独竹漂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在赤水河流域民间广泛开展,但缺乏专业运动员和专职教练员,从2002年遵义市组织并成立第一支女子独竹漂运动队起,贵州省内各地陆续设立培训点开展独竹漂运动队专业训练,现在独竹漂运动队已由过去仅1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目前,具有完善的项目理论与实践作基础的独竹漂教练员数量较少,由于缺乏系统的人才的培养机制,还难以承担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因而,需要注入相应扶持资金,在赤水、遵义、贵阳等地创建独竹漂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扎和后备人才,并向省外输送,从而加速独竹漂运动的普及、推广。

不易在学校体育中开展。我国体育的发展一再证明,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在经历走进学校、成为学校体育资源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和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方式在整个社会广泛开展起来的。所以,走进学校是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途径[7]。目前,国家民委、体育总局已在全国多个高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部分省市还专门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培养人才,如武术、毽球、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项目在高校开展较好。学校虽然有鼓励开展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政策,但在实践中,能因地制宜选择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为数较少。由于独竹漂是水上项目,场地及安全性成为其在学校中推广的最大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目在学校的普及。

各地水平差距较大。2011年第九届全国民运会共有来自北京、贵州、海南、四川、湖北、广西6省的13名男选手和11名女选手参加独竹漂的比赛,最终贵州队实力超群,摘得了四个一等奖,从比赛来看,其他省市和贵州的实力差距较大。从另一方面也显露出该项目在全国普及难度较大,生存空间狭窄。事实上,全国民运会竞赛中,若各项目奖牌被多个省市共享,表明其普及范围越广、速度越快,如板鞋竞速,民族式摔跤、高脚竞速等项目都呈现出推荐民族无法获得最好成绩的局面,反而更有利于该项目的发展。

4 独竹漂运动发展对策

4.1 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参照现代竞技体育的标准对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竞技化”,并在民运会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技比赛项目,而且对于利益的追求导致了民运会参赛队员的“职业化”,使得赛事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体能、战术、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大多数项目的冠军都被职业运动员垄断,民间选手展示的空间越来越小,严重挫伤了广大少数民族运动员的积极性[8]。因此,独竹漂运动要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1)利用独竹漂项目进入民运会的有利时机,在保持民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竞技体育的有益因子,按照民运会4年1届的比赛规律,建立健全独竹漂专业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独竹漂运动项目的现代化转型。(2)充分利用好遵义各地的旅游资源和独竹漂项目的民间群众基础,大力开展独竹漂表演、健身和娱乐活动,建议民间开展不使用比赛标准化器材,使独竹漂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和成长根基,打造成为旅游品牌。(3)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承办独竹漂相关赛事,利用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政策,举办全国性和省内独竹漂各级比赛,使其成为向全国推广的一项常规性的品牌赛事。

4.2 发展模式

民俗化发展模式。在遵义赤水河流域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未真正独立出来,独竹漂运动依赖于民间传统习俗而存在,其现代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将依赖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与民族生活和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其未来发展在活动形式上仍将保持着它作为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走民俗化发展道路是独竹漂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竞技化发展模式。目前,在我国除了4年1届的全国民运会外,还有全国性的少数民族项目单项比赛,贵州省也形成了定期开展省运会的制度,这为独竹漂项目提供了竞技展示的舞台。从近几届全国民运会来看,部分地区在一些项目上显示出了较强的竞技优势,如云南的陀螺,西藏的押加,广西的抢花炮,湖南的高脚竞速,重庆的板鞋竞速等,有理由相信,通过竞技化发展,贵州独竹漂运动在全国民运会竞技大舞台上将占有重要地位。

大众健身娱乐模式。独竹漂运动蕴含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内涵,既有明显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又可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它是一种理想的健身娱乐手段。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独竹漂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既有健身价值又有趣味性,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走向大众健身娱乐活动之中,实现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转换。

5 结 论

独竹漂运动是贵州省遵义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绝技,产生于古代生产生活实践,极具表演性、竞技性和观赏性。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为独竹漂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特别是2008年把“赤水独竹漂”列入了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及一系列相关赛事的定期成功举办,为独竹漂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独竹漂运动成为了全国民运会正式竞赛项目,标志着该项目从此将走向全国,走进民运会竞赛的大舞台。其未来的发展既要保持原有的成长根基,又要以比赛竞技为目标,走全面、协调发展之路,使其成为在全国开展的具有贵州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品牌项目。

[1] 周海澜.独竹漂运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0.

[2] 赵能秀,吴雅彬.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内江科技,2010(8):111.

[3] 徐 宏.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

[4] 陈 强,梁巧琴.水上芭蕾---独竹漂[J].当代贵州,2010(2):57.

[5] 李 莉.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11(4):114.

[6] 杜炳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J].体育学刊,2010,17(9):98.

[7] 宋桂红,李 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08.

[8] 杜炳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J].体育学刊,2010,17(9):98.

Rese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Drifting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HENG Ming-xia,LI Jun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bamboo drifting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amboo drifting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practice of life, The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events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it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bamboo drifting listed as the event in the National Minority Games in 2011 conform to the sports items by performing to contest the orderly flow ,And embodiment the expanding competition trend of the National Minority Ga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amboo drifting facing some problem in future ,such as the equipment standardization﹑Lack of competitive talents and the strength imbalance .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bamboo drifting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made specific reference proposals .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Bamboo drifting;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G898.1

A

1007―6891(2013)01―0025―04

2012-06-18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zhou Guiyang, 550025, 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贵州省竞赛
贵州省种公牛站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