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英语认知能力现状反思国际学生交换项目
——以大理学院为例

2013-04-10肖友兴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参与者交际

肖友兴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从学生英语认知能力现状反思国际学生交换项目
——以大理学院为例

肖友兴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通过立意抽样,对2007年至2012年参与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大理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参与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参与过该项目的学生在英语重要性、英语交际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持有不同态度及见解,学生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中的英语能力总体表现并不乐观。需不断加强和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项目;英语交际;认知能力

一、背景介绍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外高校都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提升各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持下,开展学生的短期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走向世界,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所在;学生的国际交流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科技的传递和学习,它更是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1〕。为顺应这一趋势,大理学院实施“走出去”战略,本着“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目标,与泰国东方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两校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如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术文化交流、师生互换、汉语推广等〔2〕。在这些创新举措中,中泰两高校间的学生语言与文化交流项目开展得尤为突出,两校以加强跨文化知识交流和相互理解为核心,致力于不断提高该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性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英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已经成为了国际交际的标准语言。因此,开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策略之一〔3〕,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两高校间国际资源的充分共享,促进国际科研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全球性问题敏感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4〕,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与此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等诸多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英语认知能力现状,为大学英语教学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更为合理的实施体系,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保证国际高校合作与交流的长期稳定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首先,笔者对部分参与该项目的大理学院学生进行了详细采访,重点记述了他们在泰国学习生活的实践经历。根据该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设立相关采访问题,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出国前英语基本情况;②参与该项目的动机;③与国外师生英语交际情况;④日常学习生活交流情况;⑤中泰课程设置对比;⑥参加课外活动情况;⑦社会实践活动;⑧回国后英语能力水平;⑨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冲突问题;⑩总体受益情况;11○其他相关问题等。采访问题的顺序和相关细节根据实际采访情况做调整和更改,并适当增加一些引入性话题,缓解参与者的紧张和不适,以保证采访的顺畅性。

其次,为保证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还增设了一份跟研究主题相关的调查问卷,其中问卷设置的“开放式”主观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中哪些工作还有待改进,并提出建设性意见;2○参加完项目的具体收获有哪些;3○是否有意愿毕业后到国外继续深造,并说明原因;4○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三)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抽样集中在2007年至2012年间参与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大理学院的5个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艺术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和护理学院)9个专业(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音乐学、艺术设计、法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和护理学)的59名学生。在学校国际交流处的协助下,随机抽取了不同专业和年级的34名参与者作为访谈对象;另外,笔者通过各种渠道还联系到目前已经毕业的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曾参与过该项目的25名不同专业的同学。

(四)基本情况

随机抽取的34名在校同学应邀参与了采访。笔者根据他们的自身便利和舒适条件,于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了采访,如在校园内的图书馆、办公室、教室、公园、计算机中心等。整个采访完全在参与者自愿的状态下进行,笔者和每一位参与者均在采访前签订协议书。在采访过程中,他们有权拒绝回答任何细节性问题或敏感性问题,或者保持沉默。征得参与者同意,整个采访被全程录音,采访总体控制在每人50~60分钟。已毕业的25位同学则主要作为问卷发放的对象,通过QQ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发放和回收了问卷。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包括参与者的身份(姓名、性别、专业、联系方式等)都保证高度隐秘性,取而代之的是编码,如“编号+参与者”。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采访和问卷情况

本研究共涉及到59名同学,其中拟定的34名在校同学全部参与该采访研究,参与率100%;向已毕业的同学通过邮件发出问卷共25份,回收问卷23份,有效问卷23份,问卷回收率92%。

(二)参与者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如表1所示,在参与者所属学院分布中,教育科学学院所占比例高达74.58%,从国际交流处提供的名单来看,这是因为该学院历年都能保持参与名额的高度稳定性,而相对应的该学院下属3个专业的学生比例同样在各专业中占据了首位;另外,在近几年开展的学生交换项目的专业设置中还可以看出,教育类专业的对口交流是相对能与泰方保持一致性的。

表1 参与者基本情况统计(n=59)

如表2所示,参与者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动机集中在“扩展视野(95.65%)”和“语言文化交流(73.91%)”上,也有21.74%的选择了“出国旅游”。从参与者自身角度出发,认为该项目对个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占26.09%,“有一定影响”的占69.57%,“没有影响”的占4.35%;从项目开展价值来看,认为“有重大价值”的占47.83%,“有一定价值”的占17.39%。在“是否有意愿到国外进一步深造”问题上,73.91%的参与者选择了“是”,从原因统计结果看,依次是:1○受国外教育体系吸引;2○语言文化体验及视野拓展;3○缓解就业压力。有26.09%的参与者没有意向到国外学习深造,原因依次是:1○家庭及经济因素;2○教育环境适应问题;3○语言障碍;4○个人因素。

从对参与者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者感到“非常满意”的最高项目是“项目的活动安排”,所占比例为39.13%,最低的是“专业知识的提高”,所占比例为13.04%,“非常满意”项平均值为23.62%;参与者感到“满意”的最高项目是“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比例为65.22%,最低的是“提供的生活住宿条件”,比例为47.83%,“满意”项平均值为55.07%;参与者感到“不满意”的最高项目是“专业知识的提高”,比例为21.74%,最低的是“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比例为0,“不满意”项的平均值为12.68%;13.04%的参与者对于“专业知识的提高”感到“不确定”,所占比例最高;对于“不确定”的其他项目按比例排列依次是:“项目和需要间的关联度”“语言能力的提高”“项目参与者的选拔”“项目的组织管理、开展时间及投入费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不确定”项的平均值为3.99%。见表3。

表2 动机、影响、意义和价值调查结果统计情况(n=23)

(三)结果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直接以采访和问卷回收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首先,对采访录音进行中文的原始转译,将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化成书面文字,确保采访数据的真实完整性;其次,笔者对整理出来的采访和问卷书面信息不断进行细节整理和分类整合,筛选出了最能体现参与者在英语认知能力问题上的相关主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除了用数值说明而外,还直接选取引用了参与者比较具代表性的原话作为各项主题的立论补充依据。

表3 参与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情况(n=23)

1.英语重要性问题

英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已经成为了国际交际的标准语言。从参与者参与项目动机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3.91%的参与者认为是“语言文化交流”,而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过程中,参与者都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只能用英语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在采访和问卷调查中,4号参与者说:“自从我从泰国回来后,我认为英语非常重要,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5号参与者也说:“毫无疑问我的英语得到了提高。我现在敢讲英语了。我认为英语太重要了。”29号、31号、37号、40号参与者均提到了“英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在缺乏英语语境的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国学生往往会在英语交际能力方面显得较弱。8号参与者说:“我英语不是很好,所以当我跟泰国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困难,所以我要尽力把它学好。”14号参与者说:“我和我的搭档英语都不怎么好,我们只能用简单的中文和泰语进行交流,这样沟通起来就不是很顺利。”在这样的语言交流中,泰语和汉语都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语言交际的本质就是要求交流者双方对同一门语言要有共同的理解〔5〕。因此,作为一门国际共享语言,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中国学生自然都切身感受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2.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问题

当问及参与者的英语能力水平是否有所改善时,大部分参与者认为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参与者满意度调查中,21.74%的参与者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提高感到“非常满意”,52.17%的参与者感到“满意”。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看,1号参与者直接表明说:“参加完这个交流项目后,我确信我的英语水平明显得到改善。”3号参与者认为她的英语能力也得到提高,尤其是英语理解能力。7号、19号、20号、26号、31号、36号和48号参与者都表达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明显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描述了目前国内的英语学习氛围情况。正如14号参与者所说:“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在英语笔头功夫上强,但是在口头方面却是弱项,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事实上开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24号参与者表示:“在大理学院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每天都讲英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在泰国,我们却随时随地都必须用英语来解决各种问题。”48号参与者补充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用英语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实际上,不同参与者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不尽相同,但不论他们之前的英语学习背景怎样,他们在英语某些认知能力方面却都有所提高,如英语理解能力、口语表达流利程度和交际技巧等。6号参与者就“学会了用最简短的英语单词来表达意义深长的句子”。11号参与者这样说道:“我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我却不怕讲,我能说,我能交流;我能用英语表达我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让对方理解我的意思。”23号参与者也有信心地说:“我不再胆怯了,我敢于讲英语了,哪怕犯错误!”从以上这些观点不难发现,参与者不仅在英语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还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动机态度、思维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所认识和提高,而这恰恰满足了不同参与者不同的个性需求。

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看,受到泰语、汉语及英语自身语言特点的限制,部分参与者觉得参加完国际交流项目后英语语言习得问题受到了影响。17.39%的参与者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感到“不满意”,还有8.70%的参与者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感到“不确定”。2号参与者说:“我学的英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标准的,我以前口语还不错。但有时候为了理解对方,听懂他们的泰式英语发音,我会特意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有时我们也会用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泰语,外加肢体语言,反而就很少用英语进行交流了。”另外,受到中泰两国不同教育教学模式及参与者个体因素的制约,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表现出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消极态度。10号参与者表述:“对我而言,英语能力并没有任何提高,这应该是我的个人问题吧。毕竟我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交际,而且受时间限制我也没参加过多的活动,什么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我只是跟着做罢了。”17号参与者认为:“我的英语能力没有多大提高,可能是受我的专业限制,我发现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内,英语根本就不实用。”

3.语言交际障碍问题

绝大多数参与者都重复提到了英语的交际障碍问题。英语都不是泰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母语,因此,在参与该语言文化交流项目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语言沟通的障碍。2号、13号、26号、29号、37号和52号参与者直接提到“因语言带来的交际问题”,其中13号参与者还具体阐述道:“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语言不通引起的,因为我们都讲得不流利,这就使得我们沟通起来很困难,不是那么顺畅。”对某一国度语言的精通能力,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学生在该国度的学习过程来体现〔6〕,语言精通能力越强,则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就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相反,缺乏语言沟通技能往往就会导致社交困难甚至会引发孤寂感〔7〕。这种英语交际障碍的出现主要还是由于中国和泰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的。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遭遇到了英语交际困难,从而引发了因英语交际障碍带来的差异限制。

4.英语语言环境问题

除了英语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参与者同样意识到了语言环境对于提高英语水平起着重要作用。1号参与者的观点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相对于国内而言,虽然在泰国的英语不是最好的,但至少这里有一个语言环境。我认为不管你的英语水平如何,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得有一个语言环境。”18号参与者提到:“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与同学沟通讲的都是英语,在那样的氛围里你不得不开口说英语。”5号、19号、24号、38号、53号参与者也都提到了“语言环境”问题。处在一个国际环境当中,参与者就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与英语的密切接触。他们主要用英语来拓展人际关系,处理社会事务,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世界〔8〕。学习一门外语和生活在另外一个文化区域往往也会对人生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国外生活,你就必须要学会有效发展你的人际关系,因此你所掌握的语言流利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总之,在泰国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度,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西方文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而英语语言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5.文化冲突问题

语言和文化常常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文化冲突”是很多学生初到国外时常遇到的问题。一下子进入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从语言到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失落、不知所措、没有安全感,以致于患病〔9〕。尽管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在参与这个国际交流项目的过程中,参与者还是感受到了不同文化带来的撞击,如历史文化背景,中、泰、英三语日常交际,传统习俗,社交礼仪,宗教文化,行为方式,教师地位等等。中国学生常常会在参与该国际交流项目的过程中遭遇到这样那样意外的文化冲突。22号参与者分享了他的一次饮食经历:“有一次我直接端着碗就喝汤,结果后来泰国同学告诉我说在泰国是不能这样做的。”7号参与者分享了他在宗教问题上的感受:“当我们在泰国的时候,我们说话做事都很小心。毕竟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我们总是害怕说错什么或做错什么而侵犯了他们的禁忌。”47号参与者补充说:“对于泰国的宗教信仰问题,我也是感受颇深,尽管在某些方面跟中国有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这种信仰问题可能就会反映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上。”26号参与者说:“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教育比较西化,跟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相比,随时都会觉得差异好大。比如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家庭关系等等。”因此,中国学生一方面感受到了泰国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这种因语言和文化带来的冲突。

四、结论及反思

作为一种“全球语言”,英语成了不同国度和群体的唯一一种沟通载体,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对于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来说,英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而对英语本身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或实践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阶段〔10〕。通过对参与者的英语认知能力分析,发现所有参与者都普遍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中国和泰国这两个国家都不是英语的母语国家,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语言,英语只是作为一门外语被用在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所以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缺少英语语言环境锻炼的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言语沟通障碍。从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跟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有的参与者认为在英语理解能力、口语表达流利程度和交际技巧等方面有明显提高;而受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专业领域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部分参与者则在英语能力问题上持消极态度;同时受到跨语言文化交际、语言环境和文化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在与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参与者还表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不同的语言文化价值产生思想和行为冲突,这种冲突恰恰影响了学生个体在英语语言能力问题上的习得和理解,具体而言,参与者在英语思维表达、语言组织、惯用语句、语音语调,甚至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从上述参加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学生对英语认知能力分析结果来看,参与者在整体英语能力水平上还是呈现出一种良莠不齐的现状。这种现状一方面制约着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发挥,一方面也影响着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因此,根据本研究的学生英语认知能力调查现状,应该采取以下积极主动的项目实施措施:①加强英语重要性问题的再认识,让学生变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运用英语;②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片面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③适当增设双语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外语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11〕,同时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也是实现双向交流的重要条件;④进一步增加海外友好院校的数量,加强与友好院校的合作,扩大系院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范围,营造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表2中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者对于该项目的整体态度呈比较积极的正态分布。该项目所开展的影响、意义和价值也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对学生而言,通过参加国际学生交流项目,他们可以拓展视野,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他们能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能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锻炼了自身独立性,而且还为部分同学出国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从学校层面上讲,通过开展国际学生交流项目,不仅能扩大对外的宣传力度和国际影响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互动交流,激活地方高校潜在的“学习市场”,同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还能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弥补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共享,并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第三,从国家层面上讲,通过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可以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进而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当然,从研究结果中也发现了当前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1○参与者选拔工作要规范。每年度的参与者选拔应按照“自愿、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报名和复审,各下属学院要更加重视并加强学生专业性筛选,输送相对“对口”的专业学生,确保被选拔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形式化”,杜绝“有钱人的出国旅游”现象;2○出国前应开展一定的语言文化培训。为了更好地让参与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国外生活和学习,避免因语言障碍、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冲突等因素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适当的语言文化礼仪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3○学生出国后的跟踪管理和回国后的后续评估工作要跟上。学生出国后的跟踪管理应由高校双方的外事处专人负责,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指导教育,不要让学生“一盘散沙”,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同样学生回国后也应有相应的在学业、表现等方面的评估机制,有组织地开展国际交流汇报总结,让优秀参与者参与“迎新”动员,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为整个学校营造出国留学、与国际接轨的氛围,这本身就是一项很实际且到位的宣传工作;4○积极促进实现双向交流。学生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在派出学生去国外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吸引外国学生来我校留学,真正实现双向交流。通过招收更多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真正国际化。但就目前的交流情况来看,一方面我校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另一方面我校的地方特色优势也未得到彰显,导致交流学生在我校的活动组织、课程安排等项目明显不如对方高校开展的恰当规范;5○延长交流时间期限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一个月的交流时间显得有些短暂,部分有积极意愿且优秀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而无情地被拒之门外,参与者往往都觉得像是“走马观花”地“自费出国旅游”了一回,学生在学习上、专业上实质性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地以不同形式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图走本土教育国际化的道路。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教育对象的国际化〔11〕。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国际学生交流项目是学校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应该在保持和稳定开展目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抓住时代契机,进一步拓宽学生交流的渠道,让学生交流在“质”和“量”上大幅提高,进而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实现国际交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金一平.本科生国际交流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3):59-62.

〔2〕李翔,史利民,刘明.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谋发展之路〔J〕.大理学院学报,2008,7(4):65-69.

〔3〕张丹,丁美萍.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对医学生医学教育国际化影响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21-223.

〔4〕Austin,W.Nursing Ethics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J〕.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2001(24):1-18.

〔5〕张勇.语言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本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7.

〔6〕何念海.充分应用语言艺术,烘托课堂氛围〔J〕.医学教育研究,2003(3):25.

〔7〕吕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2):104-105.

〔8〕莫蹇.广西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4):73-75.

〔9〕古广灵.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2):70-71.

〔10〕刘浩.谈英语认知能力的培养〔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2(1):56.

〔11〕张帆.教育国际化的国际表现〔J〕.理论界,2005(3):126.

(责任编辑 杨斯斐)

Reflectio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Based on the Students'English Cognitive Abilities——The Case of Dali University

XIAO Youxing
(College of Education,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We conducted purposive sample,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Chines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majors and grades in Dali University,who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program from 2007 to 2012.Based on English cognit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the study found that Chinese students held different ideas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and culture adaptive ability.We took a dim view on overall English performances of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Consequently,the study might help strength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fection of the program in the future collaboration,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English applied abilities and develop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i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student's program;English communication,cognitive abilities

G513.3

A

1672-2345(2013)02-0087-07

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KYQN2010-11)

2012-10-01

肖友兴,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参与者交际
情景交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交际羊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