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水电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2013-04-09

湖南水利水电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电职工群众职工

唐 康

(湖南省双牌水电站 永州市 425203)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辐射等多方面的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国有水电企业也不另外。 那么,国有水电企业如何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呢?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立足现实,准确定位

国有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教育职工、引导职工、鼓舞职工、塑造职工的过程,其目标就是引导、培育职工群众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它的基本内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就是说要立足现实。 笔者认为立足现实具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认真分析国有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重活动开展,轻总体部署;重方法探索,轻科学总结;重经验积累,轻理论升华。 二是准确把握国有水电企业职工群众的一般特点——一方面具有文化层次高、业务能力强、归属感强和忠诚度高等优点;另一方面,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水电企业一般地处偏僻城市和山区,相对而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感悟和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速度相对缓慢。二是竞争意识不强。国有水电企业的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另外,国有水电企业的产品是“电”,水电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由电业部门管辖),不用抢占销售市场,这种“产销分离”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水电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 三是缺乏忧患意识。 国有水电企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较好,员工的工作和经济收入稳定而持久,不少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普遍存在,因而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员工的一般特点是准确定位企业文化的基础。我们只有准确把握这两点,才能明确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切合实际、适应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不切合实际、不适应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也就是说,这样才能准确定位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准确了,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更贴近生活;才能加快企业文化被职工群众掌握的进度,加快企业文化的积累过程,最大限度地带动整个企业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2 汲取精华,取长补短

国有水电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对企业自身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其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不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尽管企业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职工群众所传承。 因此,国有水电企业应该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的文化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使其熔铸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有助于本企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例如,湖南省双牌水电站党委、行政组织相关人员到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海尔集团、黄河小浪底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地参观学习考察,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将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双牌水电站的企业文化之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 虚实结合,注重实效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凭空想象和孤立发展的,它总是与实际工作和物质利益紧密相连的。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责任。各级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主要经营者的决策作用、领导作用、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双文明创建活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型企业创建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重点谈“四个紧密结合”: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 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不起眼的细微事往往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因此要从不起眼的细微事做起,于细微处见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切实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职工群众情绪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关心到需要关心的职工群众和职工群众需要关心的事情上,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湖南省双牌水电站热心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如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大力开展多元经营,挖掘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对办公、生活区进行装修改造,并搞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建设公园式站区和花园式生活小区,大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组织职工为重病职工募捐;慰问生活相对困难的职工等等,这一切大大加强了电站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大大加强了职工群众对电站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企业的安全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安全生产是水电企业的关键环节。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安全事故依然发生,这就对传统的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的实践使水电企业认识到: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安全保障,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方能实现高层次的安全。因此,要实现全方位的安全,建设企业文化才是关键。

为提高水电企业的安全素质,实现从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实现“个人安全”向“整体安全”的转变,我们必须向职工群众渗透“带着感情抓安全”、“安全第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等新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中以技术进步为重点,以员工培训为保证,以管理体制为手段,注重安全工作的长效性、全员性、创新性,严格履行安全考核与事故追究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创造安全效益。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是引导、约束和凝聚职工的有力武器,对加强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的。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但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会存在“漏洞”。因此,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同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功能的同时,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来规范和约束职工的个人行为,充分发挥制度和纪律的保障作用,使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内含着经济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依托。 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经济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如果离开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的“车轮”就会减速。 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篇文章一起作,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

企业文化建设要贴近经济发展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服务于经济建设,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之外。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根据水电行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国有水电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业发展。主业主要是指“发电”。 由于受机组装机容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除了科学调度水库、合理利用水资源、狠抓安全生产、力争最大限度创造“电能效益”外,其发展潜力不大。 二是大力开展多元经营。 多元经营的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水电企业可以利用富余电能做好“电”文章,大力发展高耗能企业。如湖南省双牌水电站采用引资合作方式,先后兴办硅厂、铝厂、钢厂、氯酸钾厂、焊剂厂和硅锰合金厂等,每年可为电站增收近亿元,实现利税5 000 多万元。

4 科学规划 总结提高

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取得实效;只有及时总结,才能逐步提高。科学规划和总结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前面已经说过,目前越来越多的国有水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探索出不少成功的方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绝大部分水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没有及时总结提高,那些成功的方法和宝贵的经验也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珠子,还没有用一条线串起来,也就是说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这两项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措施、队伍建设、活动方案、资金投入和管理体制等作出科学规划,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于细微处汲取精华,于琐碎处提炼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规律,逐步使之系统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这些理论指导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猜你喜欢

水电职工群众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长江水电之歌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