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2013-04-09文卫华佘佳荣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林产品食用检测

文卫华, 佘佳荣

(1.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2.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沙), 湖南 长沙 410004)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文卫华1,2, 佘佳荣1,2

(1.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2.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沙), 湖南 长沙 410004)

简述了食用林产品的内涵及分类,并在分析现阶段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对策。食用林产品生产、初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食用林产品质量监测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切实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食用林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完善食用林产品污染物监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林产品; 质量安全; 问题与对策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食用林产品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公共健康、事关生命安全、事关林农致富、事关经济发展、事关国际声誉。食用林产品质量问题不仅与林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而且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林农增收、林业国际贸易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1 林产品及食用林产品

1.1林产品

林产品是指在林业活动中依托于林业、林木、林地生产的以及经过初级加工的植物、野生动物、微生物产品[1-2]。“植物”包括非林地上生产的木本植物和依托林地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及草本植物。“野生动物”指陆生野生动物。“微生物”主要指真菌类,包括依托于森林、林木、林地自然生长的,即“野生菌类”和以木材、锯屑等木质材料为培养基的人工食用菌类;如香菇、黑木耳、茯苓、竹荪等。“初级加工”是指对食用林产品原料进行的干燥、浸泡、粉碎、提炼、熏制、保鲜、包装等操作,对非食用林产品原料进行的锯解、切削、干燥、防腐、胶合及对林化产品原料进行的提炼等操作。

1.2食用林产品

食用林产品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林产品[2]。如各种坚果(干果)、食用笋、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等。食用林产品可分为十大类。

(1) 森林湿地蔬菜类:如食用笋(春笋、冬笋、马蹄笋、笋干等)、蕨菜、山芹菜、葛根、香椿、魔芋、百合、蕨根、栀子花等。

(2) 木本油料类: 如茶油、核桃油、牡丹籽油、山苍子油等。

(3) 山地坚果(干果)类:如板栗、核桃、锥栗、白果、香榧子、松子、枣子等。

(4) 山地水果类:如杨梅、柿子、鲜枣、山葡萄、猕猴桃、酸枣、桃、梨等。

(5) 森林微生物类:如香菇、黑木耳、松茸、竹荪、灵芝、茯苓、牛肝菌、寒菌等。

(6) 森林药材类:如杜仲、黄柏、厚朴、金银花、枸杞、罗汉果、五倍子、绞股蓝、栀子、何首乌、黄莲等。

(7) 森林香料类:如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等。

(8) 森林饮料类: 如竹汁、杨梅汁、藤茶(茅岩茶)等。

(9) 陆生野生动物及制品:野猪、豪猪、果子狸、虎纹蛙、蜈蚣、蝎子,蜂产品等。

(10) 食品添加剂和森林饲料添加剂类:如栀子色素、松针粉等。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食用林产品认知度的提高,食用林产品以其天然生长、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养生功能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过去穷人吃野菜充饥,如今山货野菜却成了食品中的珍品,身价百倍,是不少大城市居民消费的新时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仅山野菜的年产量已经达1亿kg,竹笋干1亿多kg,香菇4亿多kg。近几年来,我国的竹笋、蕨类、香菇、腰果、白果等食用林产品大量出口东欧和日本及一些其它亚洲国家[3]。与此同时,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2009年11月湖南省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关于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随着食用林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食用林产品在其数量扩张的同时,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2.1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土壤重金属主要指铅、镉、汞、砷、铬、铜、锌等7项,近几年对主要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实地抽样和检测,这7个项目都有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对食用林产品具有直接重大影响。食用林产品产地的土壤如果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过量,会被动、植物在生产过程中吸收,在体内富积,造成食用林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林产品质量安全。因此,良好的产地环境是保证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2]。

2.2农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超标

随着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的发展,我国诸如食用笋、食用菌、杨梅、板栗、核桃等食用林产品都是大面积人工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农药残留问题不可避免存在[3]。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竹笋、香菇等重要食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如宁夏“五宝”之首的枸杞及其制品,曾由于农药残留等问题被美国拒绝入境[3];我国出口的竹笋、香菇及其制品因其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屡次遭到欧盟、日本退货,使生产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4];茶油苯并芘(a)含量超标对生产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等。

2.3干燥、熏制等初加工过程中违规加入硫磺等物质

硫磺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在熏蒸过程中能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对食品起到脱色和漂白的作用[7]。二氧化硫是一种传统的大气污染物,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硫磺熏制是中药材加工、储存、养护的传统方法之一,目的在于适度改变药材的理化性状。从2005年起,中华药典已不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法,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有研究表明,用硫磺熏制的中药材和食品会导致二氧化硫以及砷汞等有害物质大量残留,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8]。如市场上出现的“硫磺八角”、“硫磺金银花”、“硫磺百合”、“硫磺枸杞”、“硫磺干笋”等。

2.4违规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添加剂和包装材料

食用林产品具有生物多样性,鲜活、易腐难储存等特点,从生产到餐桌,要经过林业产地环境、林业投入品使用、收割、屠宰、储藏、运输、保鲜、包装等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一些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使林产品保鲜、延长鲜活期,防止腐烂,往往违反国家规定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保鲜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导致食用林产品被污染、严重威胁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2]。如使用甲醛溶液浸泡竹笋等,市场上出现的“荔枝保鲜剂”、“鲜蘑菇增白剂”、“染色黑木耳”、“双氧水开心果”[3]、“糖精冬枣”等。

2.5不按规定建立、保存生产记录,包装、标识产品建立食用林产品生产记录是实现食用林产品质量可溯源的依据,是规范林业生产管理过程,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不少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建立食用林产品生产记录,或者记录不全[2]。

包装检查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手段[2]。食用林产品包装物、标识上标明了食用林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 提供了食用林产品的详细信息和责任主体,在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可以依据包装、标识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有效的追溯。食用林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对于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2.6掺假使假、鱼目混珠

“假冒伪劣”在食用林产品领域时有发生。如在茶油中掺入其他油脂,再以纯茶油的名义销售的现象屡有发生。如以廉价的菜油、豆油等植物油掺入到山茶油中,由于从外观看不出任何差异,普通理化指标的检测也无法确定山茶油中是否掺入了其他廉价油品[5]。又如“黑木耳掺假”、“香菇以次充好”、“中药材掺假使假”、“人造红枣”、“蜂产品掺假使假”等在市场上普遍存在。

3 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政府对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

各级政府应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列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3.2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只有让广大林农、食用林产品生产者了解、掌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林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林业标准、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规程在食用林产品的生产和初级加工中得到应用,才能保证食用林产品消费安全。

3.3建立完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中较少涉及到食用林产品进行检测的内容。我国已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6.2-2001)、《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等法律、标准,主要侧重于对轻工业食品和粮食、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的规定,较少涉及对食用林产品进行检测的内容和标准[5]。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有关食用林产品标准仅50多项,涉及食用菌、山野菜、果品、油料、药材6大类食用林产品,覆盖林产品种类只有30多项。不论是国标还是行标,一是普遍缺乏对土壤、水、空气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二是没有对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三是数量少,众多的食用林产品既没有产品标准,也没有栽培技术规程。

因此,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体系。

3.4强化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

3.4.1 加强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管理 逐步建立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2]。监控产地安全变化动态,掌握重点区域的林业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督检验。开展“森林食品”产地认定工作。

3.4.2 切实抓好食用林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 一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加强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大力推广病虫害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引导林农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国家对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二是大力推广食用林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规范选种、育苗、施肥、打药、采收等生产过程。三是建立食用林产品生产记录。记载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量和使用日期,病虫害发生和防止情况以及收获采集日期等情况。

3.5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可靠的实验环境为保障,对林产品生产和林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的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林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是政府实施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食用林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

3.5.1 加强食用林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目前,我国有国家(局)级林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0个,省级质检机构40多个,检测领域80%为木竹材及其制品、林化产品、林业机械、林木种苗,能承担食用林产品检测的不足10家。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严重不足。而且现有的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质检工作要求相差甚远,质检队伍的数量和素质也需进一步加强。

3.5.2 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1) 准确、快速测定有害成份是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4]。目前,应用于食品安全性检测方面的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谱法、免疫分析法、传感器技术、毛细管电泳法(CE)等,以色谱法和光谱法最为常用。但将这些技术运用在食用林产品的有关检测中,还需要一定的应用性研究,才能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快捷的检测方法,但这方面工作比较滞后。因此,必须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2) 从欧盟制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可以看出,现在的检测技术,已不仅仅满足于检测到有限农药残留量,而是不断向微量、超微量方向发展,同时必须向更多检测类别和品种上发展[6-9]。我国目前检测的重点尚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上,而从我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和出口到日本等地的蔬菜看,已有相当的杀菌剂、特异性杀虫剂等其它类别的农药品种被定为监测对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技术,这样才能在生产中做好检验分析,指导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1] 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R].2009.

[2] 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释义[R].2010.

[3] 刘琴.许森林食品一个美好明天[N ].中国绿色时报,2010-12-16.

[4] 刘世明,陈建宏,罗结.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及应对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10):254-259.

[5] 俞秀玲,王佳,孙晓薇.我国食用林产品标准体系进展及存在问题[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29-23.

[6] 杨勇.北京猕猴桃、香梨、广梨检出农药残留[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5):54.

[7] 郭秉堂.林木病虫害化学防治中的农药污染与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5):34-36.

[8] 丛之华.吉林省延边州森林绿色食品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25-26.

[9] 廖声熙,喻景深,姜磊.陆元昌中国非木材林产品分类系统[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1):103-109.

(文字编校:杨 骏)

Quality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nedibleforestproducts

WEN Weihua1,2, SHE Jiarong1,2

(1.The Center of Hunan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for Forestry Produc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Changsha 410004, China; 2.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forest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st center (Changsha), Changsha 410004, China)

Basic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edible forest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 and classifi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in the edible forest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 course, and their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se lead to the food quality problem at present. The proper way to solve the food quality problems fundamentally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peed up the existing edible forest product hygiene standards revision pace, establish and modify the edible forest product safety inspection system.

edible forest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2012-11-12

2013-01-04

文卫华(1964-),男,湖南省东安县人,在职研究生,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林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TS 201.6

A

1003-5710(2013)01-0104-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1. 028

猜你喜欢

林产品食用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我国首部地方性林产品名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