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

2013-04-09陈北海文卫元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花瑶民俗风情名胜区

陈北海, 文卫元

(隆回县林业局, 湖南 隆回 422200)

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

陈北海, 文卫元

(隆回县林业局, 湖南 隆回 422200)

通过对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进行概述,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区规划的原则和理念,并对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古村落保护、花瑶民俗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旅游产业进行规划与设计。

虎形山-花瑶; 风景名胜区; 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新的旅游景点充满了好奇,以少数民族的特有的风俗风情结合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来吸引游客已成为大势所趋。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正是以其瑶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广大的游客。笔者从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出发,深入考察调研,指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对策。

1 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概况

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涵盖虎形山瑶族乡和小沙江镇旺溪村,面积118.4km2。虎形山瑶族乡是全国著名的花瑶聚居地,隆回的瑶族因身着艳丽的挑花服饰而被称为“花瑶”。花瑶挑花、呜哇山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31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据统计,2010年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总产值2.81亿元。

1.1自然资源状况

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地处雪峰山脉向湘中丘陵地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8′—115°15′,北纬27°00′—27°40′,境内最高海拔1650m,最低海拔650m。山体雄伟,气势磅礴,到处可见奇异巨石,高峰峡谷,悬崖峭壁。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天无酷署,冬日有冰雪。平均气温13.1℃,最冷月平均气温0.8℃,最热月平均气温25.6℃,年降雨量1622.9mm,年日照时数1196.2h,空气湿度70%。林木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95科633种,藤本50种。名木古树资源尤其丰富,据考察,花瑶古寨崇木凼村共发现名木古树225株,其中树龄100~199年140株,树龄199~300年60株,树龄300年以上25株。属12科17属23种。森林覆盖率73%[1]。

1.2社会经济状况

隆回县辖26个乡镇,98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0万。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5.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920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280元。风景名胜区辖16个村133个组, 1.5万人。其中瑶族0.6万人,瑶族人口占40%。景区人平收入2280元。距县城100km,省道312贯穿而过。景区内外都通水泥硬化路,交通极其便利。

1.3旅游资源状况

1.3.1 自然、人文景观 旅游风景区内群山巍巍,绝壁重重,古木参天,林海浩瀚,银花遍地。主要景区有花瑶古寨崇木凼村、万贯冲梯田、崇木凼村古树林、大托石瀑,虎形山大峡谷,旺溪瀑布群等。

1.3.2 花瑶民俗风情是花瑶风景名胜区的热点和亮点 民俗民情主要有花瑶挑花,对歌定情,拦门酒,呜哇山歌,怪诞婚礼,打三斗以及花瑶的传统节日“讨念拜”和“讨僚皈”。 花瑶挑花是隆回花瑶女子独特的手工艺术,不用描图和模具,全凭挑花女心灵手巧,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

1.3.3 特色产业景观 花瑶人民一直承袭其先祖最本质的耕作方式。每年6—7月份,金银花开,游客避暑赏花,药商云集收购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金银花观光园、猕猴桃采摘园、高山蔬菜基地、野果野菜基地等相继建成,隆回的旅游产业又增加了新亮点。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隆回县委政府实施 “旅游富县”、“生态秀县”战略,加快了旅游区建设步伐,风景区内外公路都已硬化,基础设施趋于完备。配套服务设施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旺溪瀑布群景区已建成投入使用。花瑶古寨崇木凼村道路改造和接待中心年底峻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花瑶文化民俗保护,花瑶民俗风情得到原真性保护和传承。奇异花瑶民俗风情的表演和展示日趋成熟。游客通过观看花瑶民俗风情表演,或参加互动节目,体验花瑶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发展,风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配套酒店、休闲农庄等设施逐一建成,隆回的旅游产业链已趋于完备。

2.2存在的问题

花瑶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糸统工程,目前,编制工作刚启动,正在收集和整理基础性资料。一是基础设施趋于完备,但仍需不断改善,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二是现代生活观念、生产方式的转变,花瑶文化、生活习俗等保护与传承难度大;三是古村落、森林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与当地花瑶人民生活需求、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休养性保护措施不得损害群众利益。

3 设计原则和理念

3.1规划原则

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第二, 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三,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第四,应合理权衡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2]。

3.2设计理念

根据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地理自然条件,奇异花瑶民俗风情,参天的古树名木,保护完好的古村落等诸多因素,形成以花瑶民俗风情为主,生态旅游为辅,涵盖特色产业的旅游产业链。奇异花瑶民俗风情的规划设计在于收集、整理花瑶文化、民俗风情。保留其原真性并传承。深度挖掘合理开发花瑶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古村落规划设计以保护为主,加以修缮与整治。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还可改善和营造特色景观。特色产业是旅游产业链不可缺小的部分。

4 规划设计

4.1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1) 基础设施,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水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2]。目前,景区内外交通方便便捷,但仍需不断完善。花瑶古寨崇木凼村入村水泥硬化公路宽度仅为2m,应拓宽公路以适合旅游和消防的需要。风景区应配备国内外联系的现代化通讯设施。旅游村宜采用集中给水、排水系统,主要给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主要供电设施可安排在居民村及其附近。景区山坡陡峭,为防止发生滑坡或泥石流事件,规划避灾抗灾救灾通道。

(2) 配套设施建设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等相关设施。应依据景区(点)的性质与功能,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当地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设施项目[2]。景区内花瑶古寨崇木凼村,大托村,虎形山村等村可规划旅游村级别的服务基地,其他景区(点)可组成服务部级别的服务基地。

4.2古村落保护和修缮

崇木凼村有“花瑶古寨”之美称,古村落保护完好。花瑶居所承袭近代山寨民居的特点,依地形地势而建,多为四扇三间两进的一层或二层的全木结构,整齐规范,高低有序。古村落保护规划分为核心区、生态区和发展区。

(1) 核心区要严格保护古村落的各要素。保护街巷道路,民居,小溪,名木古树,奇石等。严禁乱拆乱建乱改,保持花瑶古居的历史遗留,禁止修建与传统风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核心保护区确有必要新建景观,应严格报批手续[3]。

(2) 生态区是为保护古村落的外部环境而设立,重点对现有建筑进行立面整治,注重立面的延续性和完整性,通过整治,建筑风格有效地统一。同时要保护好古村落的整体生态环境,对名木古树挂牌保护,加强环境治理。

(3) 发展区是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设立的,用于建设景区的配套设施,还可规划企业、作坊等用地。要注意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村落的整体风貌。

(4) 古村落保护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考虑民居的居住和旅游功能,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及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3花瑶文化、民俗风情

(1) 花瑶文化、民俗风情的收集和整理。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收集和整理民族文化。要组织专业人才,深入村寨调查研究,走家入户询问记录,找年老长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座谈会,或邀请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现埸表演,真实地保持花瑶文化、生活习俗的原真性,全方位地了解记录花瑶民族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将收集的资料归类整理,包括文字记录、图片图形、影像资料等。

(2) 花瑶民俗风情的保护和传承。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通过口语传述和风俗沿袭。一是,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在收集、整理花瑶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聘请花瑶年老的长者、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开办培训班。二是,要加强宣传,树立保护意识。三是,要保护其居住地和居住方式。保护其生产、生活习惯与其生存环境。四是,政府推动和支持各种大型民俗活动。传承其文化民俗,促进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发展和繁荣。

(3) 花瑶民俗风情的展示和开发。一是,设置花瑶民俗风情园,展示民俗风情。园内设各种花瑶研究机构、民俗活动表演及培训场所、挑花作坊、民族特色产品、饮食一条街及特色旅馆,集中体现花瑶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4-5]。二是,开发花瑶民俗风情旅游,要立足“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 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三是,充分利用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形成组合拳,变单一的观光型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结构为以观光型花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为核心,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相拥簇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努力延伸旅游产品链;打造和开发节会旅游[5]。四是,利用大型民俗活动和节会,推介和展示花瑶民俗风情。

4.4生态环境保护

4.4.1 森林植被保护 严格森林采伐,县城至景区公路两侧,旅游景区各景观单元自然第一层山脊线以内森林实行禁伐。景区实行休养性恢复。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对古树各木挂牌保护。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制定森林防火应急方案和消防措施。加强检疫和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快旅游景区绿化,坡度25°以上的耕地和金银花地应退耕还林或退“金”还林。

4.4.2 野生动物保护 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区内严禁狩猎。对居民和游客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保护意识。游客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的赔偿应纳入财政预算。

4.4.3 自然景观保护 保护地形地貌,严禁开山采石开矿挖沙取土,应取缔关闭景区内大型石料厂。建设与风景旅游有关的基础或服务设施,应按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实施,体量宜小不宜大,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6]。保护好本区内的峡谷、瀑布、古树、奇石、石瀑等,不得因旅游开发和其他建设对其破坏。瀑布的上游不得修建电站。通过改造、补植、封禁的方式,保护和营造特色高山杜鹃花景观。

4.4.4 环境保护 旅游区建立的生活服务设施,应使用沼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溪河[7]。加强对旅游村、点及沿河垃圾管理,保持清洁,避免水体的污染。旅游区内严禁使用塑料袋,应携带环保纸袋或可重复使用布袋。

4.5特色产业合理布局

旅游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特色农业的发展,金银花是隆回的名片,其种植历史久,栽培加工技术成熟,销售渠道畅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33万hm2,总产值12亿元。猕猴挑、高山蔬菜、高山野菜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 金银花观光园进行高标准整地、选育良种造林、标准化种植、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无硫化加工产品,追求特色中“特色”。建设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内设现代化的金银花加工厂,出售金银花茶、金银花饮料。开展金银花采摘等娱乐活动。

(2) 猕猴桃建园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园。采用大棚架或“T”型架,可间作农作物和中药材,同时兼养鸡鸭。金秋十月果实成熟时,游客可亲自采果或品尝或购买果实及其制品,增加旅游的乐趣。

(3) 种植萝卜蔬菜园。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赋予萝卜优良品质,白嫩,甜美,富含水量,不涩不辣,且一年四季可产。规划建设高山蔬菜基地,应远离核心景区,保持3~4km距离,面积不宜过大,数量控制2~3处,必须配置相应的环保措施,崇木函村建有蔬菜基地,适当改造即可供旅游使用。基地建有蔬菜加工企业,免费赠送蔬菜及其制品,提高高山蔬菜知名度。

(4) 野菜采摘。野菜主要有蕨、野芹菜、苦练(当地名)等,野外采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人工栽培正在研究和实验中,建野菜采摘园已成为必要。

[1] 张世模. 虎形山瑶族乡名木古树调查手稿[R]. 2008.10.

[2] 中国建设部.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 GB 50298-1999 2000.1.

[3] 束晨阳. 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C]//2008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 李庆. 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隆回县花瑶民俗村村庄建设规划几点思考[J].中外建筑,2009(3):91-93.

[5] 扬洪,黄静.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9(1):35-37.

[6] 邓德明.湖南省康龙旅游风景区建设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1):68-70.

(文字编校:杨 骏)

TheplanninganddesignofHuxingMountain-“HuaYao”EthnicMonitoryScenicAreainLonghuiCounty

CHEN Beihai, WEN Weiyuan

(Forestry Bureau of Longhui County, Longhui 422200,China)

Through an overview of the Huxing Mountain -“Hua Yao” Ethnic Monitory Scenic Area’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unique folk custom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and tourism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were pointed out.The construction of basi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a Yao ethnic monitory folk customs,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industry were measured in the paper.

Huxing Mountain -“Hua Yao”Ethnic Monitory; science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2012-06-25

2012-12-24

TU 984.18; F 592.7

A

1003-5710(2013)01-0095-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1. 026

猜你喜欢

花瑶民俗风情名胜区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花瑶喜事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知青文学中的陕北民俗风情
电视剧《三国》中的酒韵与民俗风情
花瑶纱衣落谁家
隆回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推广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