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深圳市河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09曾宇健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深圳市河道污水

曾宇健

(深圳市大鹏新区径心水库管理处 518119)

深圳市辖区范围内的河道对于促进深圳市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开展河道污染治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服务功能的内涵及外延均相应提升。全面开展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河道管理工作不但涵盖传统水利工程规划及设计等基础性工作,而且还涉及到城市生态景观构建的前沿性问题。

1 深圳河道治理现状

1.1 深圳河道现状

深圳河、福田河、大沙河、新洲河、深圳水库排洪河、布吉河以及盐田河等是深圳特区内的几大主要河流。在实施专项整治之前,上述河流都属于直线型、散而光、绿化少的河道,单一型是其典型特征,主要是指在形式上局限于矩形、梯形,较为单一;植物类型单一;浆砌石材料单一。这些河道的断面整齐划一,尽管显得较为统一,但并不符合现代人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理念,并且也与河道周边的建筑艺术及环境不相协调。河道护砌主要是由混凝土或石块打造,颜色灰白单调,没有草木生长,毫无生机可言,并且在结构出现老化破损的情况下,会给河道景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2 深圳市河道的治理现状

深圳河道在治理方面,投入较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深圳市也加大了对河道治理的投入。然而,即便如此,深圳市的河道治理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2.1 河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生产给深圳市河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在河道污染源方面,主要涉及到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三种类型;在污染物方面,主要包括N、P 营养盐污染以及有机污染。深圳市河道污染不但水质遭受污染、水质恶化,同时也反映出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际情况。深圳市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因河道渠化工程而发生改变,破坏了河道植被的生长基础,同时也给微生物附着、微型动物的繁衍以及高等动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河道水流多样性因河道形态及结构均质性而消失;河道裁弯取直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水流速度,剥夺了生物原有的栖息场所;河底及岸坡的硬化也妨碍了水土营养交换,割裂了河水与土壤之间的联系,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单纯依赖于河水很难存活。在上述几大因素的影响之下,河道生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物种类大大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规模,甚至会导致生态链断裂以及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1.2.2 治理措施不深入

从当前来看,深圳市在制定并实施河道治理措施的时候,缺乏对于河道治理的系统性规划,而且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对河道自然规律的全面了解。当前,深圳市采用的治理河道的手段,主要是生物飘带、河道曝气增氧、河道微生物投放以及自然水循环处理等。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整治,当前深圳市河道中有机物污染已经初步实现了有效控制,河道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通道已经基本打通,然而在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两方面的治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今深圳市河道污染源已经发生改变,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逐步取代之前的点源污染成为主要的河道污染源;在河道污染物方面,N、P 等营养盐已经取代之前的有机物成为主要污染物。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治理措施的不科学。

1.2.3 治理中心点不全面

深圳市之前对于河道的治理,主要是有机物和水净化。然而,当前的河道现状已经证明了之前的治理中心点并不全面。鉴于此,河道治理对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 现状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导致深圳河道污染严重的原因

深圳河道污染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努力将深圳市打造成为园林城市的进程中,河道黑臭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现有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大量工业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措施而排入河道是主要根源。

a.市政排水设备设施建设工作不到位。深圳特区外有不少片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排水系统,导致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雨水管渠或河道,这一问题在特区范围内的城中村中普遍存在。由于这些片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街道狭窄,建筑多,因此特区排水系统的规划及建设工程要与片区改造协调进行,然而片区改造工作本身难度较大。导致排水设施建设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排水管网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建设资金难以筹集。

b.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不协调。具体就是特区排水管网建成,但下游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或者虽然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但由于没有做好与污水管网的配套规划工作,造成污水并不进入处理厂,而是流向河道。排水工程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排水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按照以往的做法,市政规划部门主要负责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工作,特区内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则主要是由建设部门负责,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工后移交给城管部门,由后者负责管理,而特区外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都是在环境保护部门组织下进行的,这样将导致排水规划管理工作之间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c.污水排放管道的连接不科学,不少用户污水排放管道与雨水管道相连,这样污水就会通过雨水排放系统向河道排放。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排水系统规划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及可行性论证,导致规划不科学,造成小区排放系统和市政排水系统之间出现无法衔接的问题,部分小区只能将污水排放管道连接到雨水系统中;ⓑ建筑物建设之时由于周边没有污水管道,直接将所排放的污水接入雨水排放系统;ⓒ部分建筑开发商出于节省成本以及逃避审批程序的目的,将污水排放管连接到雨水处理系统中;ⓓ部分小区业主将阳台改作厨房,所排放的污水通过阳台雨水管直接进入雨水排放系统。

2.2 导致河道管理难的原因

a.客观原因。深圳地处临海地区,大部分河道的水流较为平缓,再加上辖区范围内没有大型河流经过,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缺乏新的排放污染意识,简单地挪用传统做法,从而加大了治理难度;该地区气候炎热,辖区范围内人口居住密集度高,用水量大,尤其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区并没有建立起正规完善的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导致的一大必然问题。

b.治理方法不科学,相关治理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沟通,开展治理工作缺乏整体性及协调性,所采用的措施较为单一,缺乏技术可行性论证,过于关注工程建设,忽视管理;没有对当前的污染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的相关治理措施缺乏依据,治理存在盲目性,往往是在实践中发现一个问题治理一个问题,导致了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调整治理中心点

治理的中心点不应该再是控制污染源以及净化水质,而是应当将修复失衡的河道生态作为治理的重点,对河道水量及水流态势进行相应的调节,对河道形态结构进行改造,丰富河道生物种类的样式,改善河道洁净好氧生态系统,促进河道净化能力的恢复及进一步提升。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整治,深圳市河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河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圳河道现状不仅仅是河水污染,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生态失衡的问题,集中主要精力,制定并实施有效治理措施,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修复河道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3.2 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

关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地表水系的整体性,对于河道点源污染可以利用截污措施进行控制,对于内源性污染,则可以通过清淤措施加以解决。城市河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河道面源污染以及大多数的内源污染来说,借助市政工程的方式进行治理的效果十分有限,对此进行治理时适宜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复合生态滤床、氧化塘技术、接触氧化、河道曝气增氧以及投放微生物等。在城市水污染治理工程中,生物修复技术发挥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不但对于有机污染具有较为显著的消减效果,而且对于如N、P 等营养盐污染的控制效果也十分理想。

3.3 构建河道两岸的生态缓冲带

修复河道生态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恢复河道两岸的植被,作为河道与河岸间的生态过渡带,河岸生态缓冲带的边缘效应十分显著,可以起到气候调节、滞洪补枯、预防土壤受侵、涵养水源等作用,并且对于环境污染还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可以阻滞面源污染以及地表径流营养盐;对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3.4 实施河道生态结构改造工程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境空间异质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多种物种生存,生物群落种类越多。针对当前深圳市区河道现状,首先应将河床硬质材料予以拆除,使河底自然泥沙状态得以恢复;对河道进行扩宽处理,采用复式断面形式;岸坡选用多孔质材料,为水生及湿生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以河床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建设丰富多变的河底线及河岸线;以生态平衡原则为指导,维持槽蓄作用以及主河槽与河漫河滩地之间的水文连通性。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恢复河道生物群落,恢复沉水植被。

1 陈留新,张国海,徐红利.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02).

2 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于贵瑞.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3(05).

3 朱灵峰,张玉萍,邓建绵,吴波,明海涛,王哲.河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9(07).

4 储白露,谢梅,冯婧,童晔.从城市河道治理浅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05).

5 张辉,高明登.城市中小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6 张建强,虞晓峰,王世刚.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在开发区河道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7 谢琼,王红瑞,柳长顺,高媛媛.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12(03).

8 郭峰,何文华.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01).

猜你喜欢

深圳市河道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