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邗江区机电排灌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思考

2013-04-09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邗江区村组泵站

彭 辉

(扬州市邗江区水利局 225009)

仇宝云 董 波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25127)

1 基本情况

扬州市邗江区现有镇水利站或机电排灌站管理的排灌站(10英寸泵以上)237座,机组458台套,动力2.46万kW,流量203.4m3/s。有村组自建和管理的小型灌溉站(6号泵为主)3000多座,一般由镇水利站或机电排灌站负责技术指导[1]。

全区泵站从功能上分为灌溉、排涝、排灌结合三种类型,是排灌网络中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的一级。目前,灌溉站标准是按现代农业标准3~4m3/(s·万亩)、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按4~5m3/(s·万亩)考虑;排涝站标准按一般农田村庄0.8~1.0m3/(s·/km2)、工业集中集镇1.5~2.0m3/(s·/km2)考虑;全区大部分地区结合河面预降、涵闸调蓄、多泵站联排等措施能达到10年一遇效果,局部地区动力不足;主城区和工业园区按城市防洪20年一遇标准建排涝站[2-3]。

2 经验做法

笔者先后编制和组织实施了“邗江区机电排灌‘十一五’规划”、“邗江区新增排涝流量三年规划”、“邗江区泵站更新改造规划”“邗江区机电排灌‘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和项目建设。邗江区镇两级政府针对排涝流量缺口大的问题,连续三年共投入2566.7万元,建成31座中型泵站,增加流量43m3/s,改造中型泵站33座52台套2462kW;针对村组自建小泵站管理问题,组织实施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项目、沿湖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等,已拆建413座,483台套,12741.5kW,136.47m3/s;改建 1498座,1676台套,31615kW,332.7m3/s;新建 4座,10台套,700kW,11.4m3/s,共 1915座小型站,2169台套,45056.5kW,480.5m3/s。恢复和提高了全区村组小型泵站灌排能力,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农村排灌工程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4]。

作为县级机电排灌主管部门,根据多年经验,做好机电排灌安全运行管理主要抓好泵站建设、更新改造和维修保养三个关键。

2.1 泵站建设

邗江区泵站建设有三个模式、三个原则和三个步骤[5]。

2.1.1 三个模式

邗江区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整体是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地面高程呈35~2.5m带状起伏变化,地貌分为丘陵岗地和平原圩区,根据地形特征和技术参数,不同地区泵站规划建设模式应不同。

丘陵山区。占全区面积32.6%,地面高程35~9.0m。以灌溉站为主,一般选用S型卧式双吸离心泵或HW型卧式混流泵,比转数300~500,采用淹没出流和开敞式出水池。在10~15m扬程范围内,进水位变幅小时尽量选用混流泵;单级扬程10~30m选用离心泵。一般采用分基型泵房,进水侧多为浆砌块石护坡,进水管沿斜坡铺设,管口安装平削式喇叭口。

平原地区。占全区面积30.2%,地面高程9.0~6.5m。以灌排结合站为主,兼顾排涝和灌溉两种工况,灌溉扬程一般10m以下,排涝扬程一般3~6m。高扬程在6m以下选择轴流泵合适,高扬程在10m以下,选择混流泵合适,灌溉和排涝扬程相差太大时,应考虑单独建站。

低洼圩区。占全区面积16.7%,地面高程6.5m以下。以低扬程排涝站为主,适当建有灌排站或灌溉站。沿湖多采用混流泵,结合圩区地形分散布点;沿江多采用轴流泵,结合河流水系统一布置;兼顾最高和最低扬程要求,采用正向进出水和穿堤涵洞排水形式。一般地区不低于1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要地区不低于20年一遇防洪标准,最高内水位按20年一遇内水位和破堤水位取大值计算。电机优选Y系列直联传动,设计工况应大于额定功率的75%,效率应大于94.7%。

2.1.2 三个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原则。侧重于地势低洼区域、高效农业重点板块和工业园区增加排涝流量,保证重点部位排涝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注重设站与水系调整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确保各类排涝设施发挥最大效益,统筹考虑区域与流域的关系,科学制定排涝设施的调度和管理方案。

坚持分类对待、分级负担原则。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办法,区域性排涝工程以乡镇投入为主,流域性排涝工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工业板块排涝工程自筹解决资金问题。

2.1.3 三个步骤

第一步集中解决各镇(街道)当前矛盾突出、反映强烈、便于实施的项目;第二步重点解决各镇(街道)多年受涝、当地有积极性组织实施的相关项目;第三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各镇(街道)要求和相关规划,解决动力不足、局部受涝问题。

2.2 更新改造

根据多年经验,农村小型排灌站更新改造工作可细分为对泵站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除险加固、工程配套或拆除重建等五方面内容。改造工作面广量大,要充分准备、规范操作、分工协作,一般要先做好安全鉴定,改造后的工程完好率、设备完好率、主要参数指标应符合《泵站技术改造规程》规定。要正确处理好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拆除重建与除险加固的关系,要注重提高装置效率并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方案、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设备,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泵站自动化、信息化管理[6~7]。泵站更新改造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a.标准复核。改造前应调查受益区农业结构调整、作物种植模式变化和用水变化等基本情况和泵站运行和存在问题情况。然后按功能及相应标准进行设计标准复核和规划复核,合理确定新的标准,要考虑同一地区泵站流量的匹配和调配。

b.土建部分。进水建筑物要进行清淤、导流、整流等措施,泵房要实施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出水池要顺畅、稳定、水力损失小;防洪闸要满足堤防防洪安全要求,配套物要利于管理、方便生活和经济适用。

c.设备部分。更新要与保留设备、水工设施在结构和性能上协调衔接;主机组的泵型和装机台数要根据复核结果和变压器容量综合论证,电机额定功率按水泵运行期最大轴功率核配;辅助设备应考虑配备安检起重设备,拦污栅、拍门、闸门及埋件要防锈防腐处理;要修缮泵站交通、照明、观测等配套设施。

d.施工验收。以不影响灌排或安全为原则,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期长的做好应急预案,工程验收可按分部工程验收、机组试运行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完成,也可同时验收。凡不具备验收条件的工程不得验收,验收时发现有重大问题的应停止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交付使用。

2.3 维修保养

小型排灌站的日常维修保养很重要。邗江区灌溉站一般从5月育秧开始到9月结束,排涝站一般从6月梅雨期运行到9月结束,灾情严重时继续运行。在每年10月到4月都要开展冬春季节维修工作,落实设备维修方案,做好维修和试机出水工作。一般由单位负责人牵头,组织技术力量,搭建维修班子。将维修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逐站逐台套过堂,将故障频发设备列为维修重点;全面检查机房和进出水建筑物,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维修保养后设备要达到抗大旱大涝的要求。全区试机出水检查一般采取镇水利站、排灌站自查,相邻镇进行切磋技术、交流学习的互查,区水利局组织突击抽查三种办法相结合。

3 存在问题

邗江区大部分泵站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或建于80年代但配套了60~70年代的旧设备。重要水系的排涝站和大灌区多级提水灌溉站是改造的主要对象,改造工作主要侧重于机泵及配电设备的更新,侧重于排灌效率和设备完好率的提高,侧重于有除险加固、排除安全隐患和改善站容站貌。重点改造常发生故障、难维修的站,优先安排“机改电”,改造老化更为严重的柴油机组。笔者通过工作积累和调查研究[5],总结出邗江区机电排灌主要存在如下四个问题。

a.规划建设不尽合理,标准普遍偏低。邗江区机电排灌站长期属农机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位,大部分泵站未能纳入水利规划,部门协调不到位,规划建设标准不一。需要调整建设的约占2%,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多级提水区、行政区划或水系改变地区和工业园已规划但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等;近年农村当家塘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些泵站使用率变低,出现资产闲置或资源浪费现象。丘陵山区多级灌溉站提水困难,部分站配套建设跟不上,效益不能充分发挥;部分站按最高扬程选配机组,忽视长期正常运行水位的重要性。

b.土建设施破损严重,技术相对落后。调查中发现,部分站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存在沉陷渗漏、底板断裂、挡土墙开裂、闸门破损等现象。邗江区主要泵站的泵房、进出水池、挡洪闸、泄水坡及渠首建筑物等结构完整、满足安全运用的约占27%。

c.机电设备严重老化,能力逐年减弱。目前,邗江区运行的1975年前的设备373台套,灌溉设备25年以上的占55%,排涝设备25年以上的占80.9%。泵站设备群体老化、带病运行,能耗高、效率低、隐患多,老化率超过总量75%的逐年增加。状态较差的泵站,存在安全缺陷或事故隐患的约占26%。

d.管理体制相对滞后,投资效益偏少。农村机电排灌主要存在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机制不活、管理流于形式、没有正常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渠道等问题。排灌站运行管理与乡镇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制度执行等有关,大部分站位置偏远、经济困难,存在工资发不全、养老保险缴不上、维修经费难落实、无力更新改造、缺乏技术人才、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4 对策措施

4.1 提高认识和加强管理

要转变“等、靠、要”的观念,把排灌工程与防洪体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相结合,按社会发展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泵站;要加强领导和精心组织,规范建设程序和资金管理,完善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等。

要认识到“建管并重”的重要性,树立“保养比维修重要,维修比改造重要”的观念,做好泵站维修养护、环境卫生、档案资料管理等日常工作,建立泵站安全运行检查制度,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和质量,延长泵站使用年限,提高机电排灌综合效益。

由区政府、水利部门、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分级管理责任制、工程管养分离制、水费市场化计收制、民主决策制和监督考核制,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机电排灌要有懂工程、懂经济、懂管理的综合型管理者,要制定激励政策和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技术人员提高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实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要适应事业发展,优化人才结构、不断提高大中专职工比例;加强人才流动,减少人才闲置、资源浪费现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要建立职工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队伍,有计划地进行职工培训、考核和晋级;建立人才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和激励体制,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考核、评比和奖惩制度。管理员和操作工都要有处理现场问题和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经营队伍的建设。管理机构对经营者不但要传授机电排灌防汛抗旱业务知识,还要有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要建立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强行业管理和工作督查。经营者的素质和效益影响村组小型泵站的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

4.3 创新机制多渠道投入

排灌工程一直以各级政府投入建设为主,要创新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制度化的投入机制。首先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订资金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建立稳定的区、镇、村三级投入长效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创新社会投入机制,按“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资、谁所有”原则,引导农民建设村组小型泵站,政府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提高投资回报率,鼓励受益范围确定、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型电灌站民营化。

4.4 改革经营管理模式

要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农村排灌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责,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等措施,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效益;通过“明确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实现政事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进一步加强对村组站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大村组站产权转让、出租、承包、租赁等产权改革后的管理力度,推行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推广科学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模式,逐步把农村村组小型灌溉站办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引导农民集约用水。

4.5 探索用水模式管理

根据对邗江区机电排灌情况调查和国内外资料研究分析,适合邗江机电排灌的用水模式为:ⓐ“种植大户+承包小型泵站”管理形式,即由种植大户或农业示范园区承包管理相应的站,政府给予一定补助或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排灌发展,还可以减少种田成本;ⓑ“村集体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泵站”管理形式,即由村组集体集中一定的分散土地,将土地和附带泵站设施以合同形式转包给他人或集体,合同注明使用权限和责任,通过土地承包间接征收水费,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收缴小型站维护资金困难和征收水费的矛盾;ⓒ“简单民营化管理模式”,即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村泵站建设与管理,承包泵站设施的使用权,落实责任主体,改善泵站老化状况;ⓓ“用水者协会+物业化”管理模式,用水者协会是目前很多国际机构和科研人员所应用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以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为主导的一种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作组织。中国台湾民间的“农田水利会”、韩国的村组“水利契”、日本的“土地改良区”等管理形式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都有参考价值。机电排灌信托型管理让泵站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各得其所是机电排灌现代化管理的新趋势。★

1 扬州市邗江区水利农机局.扬州市邗江区机电排灌基础资料汇编[G].2012.

2 储训,刘复新.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3 扬州市水利局.泵站老化评估系统及对策研究报告[R].2005.

4 扬州市邗江区水利农机局.扬州市邗江区水利农机发展“十二·五”规划[R].2011.

5 彭辉.扬州市邗江区机电排灌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6 廖锦惠.关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的思考[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11):45~47.

7 徐金龙,刘毅.望亭水利枢纽更新改造设计思路及建设管理体会[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5):48~50.

猜你喜欢

邗江区村组泵站
凝聚侨心 汇聚侨智 发挥侨力——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开展“同心聚力护侨益”侨法宣传活动
尊侨 爱侨 护侨——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积极开展侨法宣传活动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邗江区坚持“三个用心”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邗江区新盛街道新悦社区 凝聚侨心侨力打造“侨之家”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村组会计拒不交账,法律上该如何处理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严控"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