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给药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2013-04-09隋莲翠戴学栋

海南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油乳鸦胆子低剂量

隋莲翠,戴学栋

(1.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功能科,山东 莱阳 265200;2.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33)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果实,其主要成分是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苦内酯、鸦胆子苦醇、糖甙等,单独应用可以抗癌[1-4]。鸦胆子油乳是以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为原料,以精制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水包油乳剂,临床上鸦胆子油乳已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食道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5-6]。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甘油、精制豆磷脂和精制鸦胆子油,为鸦胆子油与乳化剂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7-8]。为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注射的安全性,本文对其进行了长期毒性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配制 将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溶液。在每次用药前新鲜配制,将配制好后的药物用牛皮纸包装的容器保存。

1.2 试剂 实验所用的试剂主要有灿烂甲酚兰(批号:99-01-23,规格:10 g,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试剂厂)、柠檬酸三钠(批号:20080624,规格:500 g,山东博山化学试剂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批号:20070605,规格:100 g,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戊巴比妥钠(批号:090205,规格:25 g,济南诚言科技有限公司)、40%甲醛(批号:20100522,规格:500 ml,莱阳市康德化工有限公司)。

1.3 仪器设备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HEMAVET-95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BS300型生化分析仪,C2000型血凝仪,S-2000型电解质分析仪,TDL-5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TIGE-1220型电子台秤,AY-220型电子分析天平,YB-502型电子天平,病理所用仪器(包含TB-718包埋机、NP-B包埋机、TK-218摊烤片机)、TP1020生物组织脱水机、RM2235切片机。

1.4 实验动物 选用长期毒性实验常用动物SD大鼠,SPF级,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用动物数量符合统计学和实验的要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实验动物共设四组,从检疫适应7 d的大鼠中挑选16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大鼠,雌雄各半。

2.2 给药剂量 考虑到鸦胆子油乳的毒性及给药周期,将给药剂量设计为:高剂量组为10ml·kg-1·d-1,约相当于临床日最大用量的23倍;中剂量组为高剂量的1/3,为3.3 ml·kg-1·d-1,约相当于临床日最大用量的8倍;低剂量组为中剂量的1/3,为1.0 ml·kg-1·d-1,约相当于临床日最大用量的2.3倍,对照组为给予等容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

2.3 实验步骤 每天给动物静脉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26周,给药容积为20 ml/kg。每日观察动物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呼吸情况、食欲情况和给药局部反应等。给药13周时,每组各取10只动物;给药26周时,每组各取20只动物;恢复期结束后取剩余所有动物,隔夜禁食11~14 h,将每只动物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后,先对动物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动物的一般外观检查、体内各脏器、体液等的肉眼观察。肉眼观察后进行取血,取血后进行剖检。摘取部分脏器用4%甲醛溶液固定后,用RM2235切片机制备2~3µm厚切片,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并用显微镜观察。

2.4 检测项目 血液学检查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容积(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含量(NRBC%)等14项指标。血液生化学检查主要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血糖(GLU)、钠(Na+)等15项指标。病理检查主要包括:脑、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垂体等30个脏器或组织。

2.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DAS 1.0中长毒指标统计进行分析,将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将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实验结果

3.1.1 一般观察指标 实验期间,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高剂量组有3只大鼠死亡,死亡率为7.5%。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均无大鼠死亡。对照组、中、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存活大鼠未见明显异常反应。

3.1.2 血液学指标 将高剂量组与同期同性别对照组大鼠比较发现:给药26周时,高剂量组雌性大鼠 MCV(t值为 3.096)、RDW(t值为 4.211)和NRBC%(t值为4.282)等指标明显升高(P<0.01),PLT指标(t值为2.432)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指标(t值为2.232)明显降低(P<0.05),RDW(t值为6.587)、NRBC%(t值为4.747)等指标明显增大(P<0.01)。高剂量组大鼠的其他血液学指标及中、低剂量组大鼠在各时期检查的全部血液学指标与同时期同性别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3 血液生化学指标 将高剂量组与同期同性别对照组大鼠比较发现:给药26周时,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血液BUN指标(t值为2.293)明显升高(P<0.05),Na+含量(t值为2.337)略有升高(P<0.05),低剂量组雌性大鼠血液Na+含量(t值为2.329)略有升高(P<0.05),但Na+的升高均不是很明显,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可以认为Na+的升高仅有统计学意义,无生理学意义,与药物的毒性无关。高剂量组大鼠的其他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中、低剂量组大鼠在各时期检查的全部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同时期同性别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4 病理学观察 高剂量组死亡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及肝血窦扩张并有瘀血,肝细胞呈灶性坏死,肺脏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有大量均质红染物。中、低剂量组的大鼠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3.2 毒性评价

3.2.1 血液学指标 高剂量组大鼠RDW、MCV、NRBC%等指标升高,RBC、PLT等指标降低。RDW变大表明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说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高剂量可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RBC指标略有减少,但HB和HCT指标无变化,说明红细胞可能出现破裂或溶解;NRBC%指标增多表明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判断为各种增生性贫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结合以上分析,认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 ml·kg-1·d-1剂量可能会导致大鼠出现溶血性贫血。实验中,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大鼠脾脏相对重量增大,可能与红细胞的溶解和破裂有关。大鼠的溶血性贫血刺激脾脏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增加,导致了PLT指标的减少。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 ml·kg-1·d-1剂量对以上红细胞系及脾脏相对重量的影响在停药恢复6周后均恢复正常,说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红细胞系和脾脏的毒性作用具有可逆性。

3.2.2 血液生化学指标 给药26周时,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 ml·kg-1·d-1剂量导致雌性大鼠BUN指标明显升高,表明大鼠的肾脏功能有可能遭到损伤。且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肾脏相对重量明显增大。结合以上分析,认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 ml·kg-1·d-1剂量可导致雌性大鼠肾脏功能出现损伤,但不会导致肾脏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停药恢复6周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BUN指标仍偏高,说明停药恢复6周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大鼠肾功能的损伤仍无法恢复。

3.2.3 病理学结果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高剂量组死亡大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有大量均质红染物并呈弥散性分布,判断这两只大鼠可能死于急性肺水肿。因此,认为该剂量可导致大鼠出现急性肺水肿。

4 讨 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在临床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随着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案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进行长期毒性实验,预测药物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判断药物可能的靶器官,推测重复用药的安全范围,对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观察大鼠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给药连续26周后的毒性反应、停药后的延迟毒性以及可逆性,认为长期静脉给药可导致大鼠出现急性肺水肿和溶血性贫血,可能的中毒靶器官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及造血系统。综合分析确定SD大鼠无毒反应剂量为1.0 ml·kg-1·d-1,约为人类临床剂量的2.3倍。

[1]于叶玲,唐 星.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注射液中油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5):337-340.

[2]宋晓勇,刘瑜新.鸦胆子油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师,2011(4):557-558.

[3]郭若燕,李国庆.鸦胆子油乳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66.

[4]许慕明,吴 晓.鸦胆子油乳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11):2068-2069.

[5]蓝晓红,周永刚.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现状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63-165.

[6]石修璞,赵浩如.鸦胆子油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240-242.

[7]杨利辉,石文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SKMG-4胶质瘤细胞的作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4:22-24.

[8]居 靖,李晓娟.114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0):606.

猜你喜欢

油乳鸦胆子低剂量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鸦胆子油乳制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