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监测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之我见

2013-04-08饶春燕

水利技术监督 2013年5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监测站环境监测

饶春燕 兰 静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 430010)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长江,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做支撑。本文结合当前流域监测现状,提出一些想法,以期水环境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现状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我们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确定了政策,建立了制度框架。2012年国务院进一步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明确意见。水环境监测工作一定要围绕落实这两个文件精神,调整工作思路,抢抓机遇,更好地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支撑工作。

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长江流域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核心战略地位。长江流域水资源量比较丰富,水资源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河段,特别是一些城镇河段及主要湖泊如滇池、太湖、巢湖等水体污染较重[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致使水体污染压力日趋加重,水质性缺水严重,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也面临越来越重的压力。因此,水环境监测工作要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优势和监测站网整体优势,充当政府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耳目和哨兵,为长江流域片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长江流域监测站网的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2],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和流域各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能力不断加强,监测队伍逐步壮大。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主要江河、省区界、重要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网络,水资源应急响应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以藻类监测为代表的水生态监测正稳步推进,远程监控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过去的一年中,按照水利部相关管理要求并结合工作现状,长江流域范围内全面开展省界缓冲区监测断面复核,并提前完成了水利部提出的省界断面全覆盖监测目标,长江委直管入河排污口的全覆盖监测也已实现。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也得以稳步推进,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中下游作为第一批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全国藻类监测试点进一步铺开,西部地区重点湖库藻类调查监测工作基本完成,填补了西部地区藻类监测资料空白,培养和扩大了藻类监测专业队伍,全面提升监测能力,完善了全国性藻类监测网络。

流域内已经建立起以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为技术支撑应急协作机制,该机制在处置流域内涪江、白龙江等重大污染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自动监控能力建设步伐加快,一批自动监测站正在建成,水环境预报和水污染预警能力正在加强。

2 水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绩是显著的,但我们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水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的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监测站网尚不健全、监测能力尚显薄弱。水环境监测不足以支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评价需要,重点水功能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重要入河排污口、调水水源地、流域重要的蓄、引水等工程监测覆盖范围不能满足管理需求。

(2)流域范围尚未建立起水环境、水量和水生态协调发展的水资源保护综合监测体系。

(3)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水环境监测设备数量不足、配置偏低,检测能力弱等方面,迫切需要得到加强建设。

(4)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较差,尚未形成统一的监测信息管理及共享平台。

3 水环境监测工作调整的方向

如何克服困难并解决这些问题,让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调整监测思路,提升监测能力

水环境监测要调整监测思路,提升监测能力,以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具体如下。

(1)水环境监测工作要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支撑。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应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以及水利部提出的水功能区管理目标,优化和调整监测站网布局,逐步提高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水资源管理和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2)水环境监测工作要为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三峡工程已全面建成,金沙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长江中下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在全面建设之中,中线工程将于 2014年实现供水。我们水环境监测工作要为这些国家战略性大型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3)水环境监测工作要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保障。河湖健康问题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水利部对湖泊、水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要从人工建设向自然恢复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水环境监测工作要为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提供水环境状况的系统资料,为建立长江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3.2 加强质量管理,以提升服务质量

质量是水质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准确、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水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受环境、人员素质、检测条件等因素影响显著。长江流域地域广大,开展水质监测的机构众多,因经济社会发展差异造成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条件差异较大,监测能力参差不齐,客观上容易造成个别实验室监测数据准确性不够、实验室之间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水质监测对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技术支撑力度。

根据水利部相关要求,“十二五”期间各流域应逐步提高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2015年要开展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考核,这些都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公信力,减少不利影响,只有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监测机构要从制度上强化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和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形成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3.3 紧扣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加快监测能力建设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的实行,对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机遇,以“十二五”能力建设为锲机,加大水利系统实验室设备配置和更新力度,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水平。并根据长江流域片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以流域监测机构、省级监测机构、地市级监测机构为框架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

3.4 加强监测站网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支撑力度

水环境监测信息能否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了成果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环境信息的发布是否及时。虽然目前在流域层面已经有了《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功能区水环境通报》、《长江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等很好的信息发布平台,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水环境监测信息,但是由于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致,信息发布平台和渠道的不统一,造成信息不通畅,共享困难,时效差,严重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服务政府和社会的能力。要大力推动信息平台建设,统一信息管理,实现流域机构与省区间水环境监测信息的实时共享。

3.5 监测网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进一步深化与省区水质监测机构的合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流域内各级监测单位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流域站网这个平台,加强监测技术交流。通过交流,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延伸监测站网职能,将水环境监测从水化学监测向微量有机物监测、综合毒性监测、水生态监测全面推进,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水环境、水生态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室共建共管的方式,在更深层次加强合作,强化技术交流,推动监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共建、共管、共享”,实现流域和省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共赢”。

4 结 语

长江流域地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保护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虽然长江流域监测站网的建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调整服务方向、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监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协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这些调整和该进,促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

[1]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2010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R].2011年,第19-26页

[2]印士勇,苏海,王瑞琳.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规划与布设探讨[J].人民长江,2011,42(2),71-74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监测站环境监测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