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

2013-04-08胡红宇肖金东李亚新

兽医导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乳区真菌性泌乳

胡红宇,肖金东,李亚新

(1.北京市通州区动物监督管理局马驹桥所,北京通州 101103;2.北京市通州区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北京通州 101103;3.北京市通州区动物监督管理局台湖所,北京通州 10110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现存约2.2亿头奶牛中,约三分之一的奶牛受到乳房炎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的乳腺中分离到大约130种微生物,包括多种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比较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霉形体2种,真菌及病毒7种。过去,人们常用抗生素来控制乳房炎,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乳房炎治愈率越来越低,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活环境的变化,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真菌性乳房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奶牛经营者应对这种现象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北京市某养牛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情况做一下介绍,以供同行的借鉴。

一、发病原因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很多,除了真菌感染外,还有病原体感染(细菌、支原体、病毒等)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1.患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泌乳高峰期,常为慢性,也可呈急性。本菌经常存在于外界环境中,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用的布和消毒不严的挤奶杯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带菌率最高,其次是大肠杆菌(多见于高产奶牛及产后泌乳高峰期,常呈最急性,病情急,病程短,可于数日死亡。常见乳房肿胀,并有毒血症症状,高热、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稀、乳汁水样黄色、迅速停止泌乳。溶血性大肠杆菌性乳房炎,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和链球菌(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多数呈慢性经过,有时呈急性和亚急性经过。也有出现严重症状的,但病程短,后遗症为乳腺萎缩和间质增生)。

2.牛支原体性乳房炎是传染性的,临床特征为乳区肿胀,但无热痛反应,泌乳异常,且常伴有关节性跛行和呼吸道症状。

3.病毒引起的乳房炎,但大多为继发感染。主要有牛乳头炎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口蹄疫病毒。一般为乳头皮肤感染,产生丘疹、疱疹、水疱,继发其他细菌感染,而导致乳房炎。

4.其它因素主要是气温、环境、管理、饲料、挤奶方式、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以及乳头形态、不同乳区、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高、病原菌大量繁殖;雨季时,运动场积水泥泞,易使乳房脏污,发病率高;有时气温突然升降,发病率也是低幅波动;运动场凹凸不平,有灌木丛或障碍物,乳房容易受到外伤而发生乳房炎;挤奶方式的影响,机器挤奶牛群比手挤奶牛群发病率高4~5倍或更高。

二、临床症状

(一)轻度型 患病乳区红、肿、热、痛、有硬块,可以是一个乳区感染发病,也可以是几个乳区感染发病,乳汁变稀、有奶凝絮片,在凝固絮片中有软米粒样奶瓣;产奶量明显下降,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正常, 精神状态一般无明显变化。

(二)重度型 可呈地方性发病,患病乳区红、肿、热、痛,触摸可感觉乳区有一树根样大硬结。产奶性能急剧下降,乳汁变稀、有奶凝絮片,有的呈灰色清水,体温升高40.0℃~41.5℃,食欲明显下降或不食、精神沉郁。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用抗生素治疗时症状呈显加重表现;有时会出现热敷时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此种类型的真菌乳房炎可导致乳腺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危害很大,可导致瞎乳头、淘汰,极个别可导致死亡。

三、实验室检测

(一)体细胞数检查 采用BMT(北京乳房炎试验)法,取患乳区的新鲜奶样2 ml,与2 ml试剂混合,有的杯底出现较多粘稠胶状沉淀,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验盘,胶状物有聚中倾向为(++);有的混合物几乎完全形成胶状物,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验盘时,难以散开为(+++)。

(二)显微镜检查

1.无菌采集发病乳区的奶样涂片,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分枝的菌丝和分生孢子。

2.无菌采集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细菌。

(三)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37℃培养48 h后,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灰白色绒毛状菌落,且菌落稀少;而麦康凯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

2.将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接种于沙堡氏葡萄糖培养基上,37℃培养2~3 d后,可见浓密的灰白色绒毛状菌落,4~5 d后菌落为暗烟绿色,基质背面菌丝无色至淡黄色。

3.取一滴乳酸苯酚棉兰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取少量的灰白色菌落置于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并用接种环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显微镜镜检可见有隔、分支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短、光滑、顶囊烧瓶状,小梗单层,密集于顶囊上,分生孢子呈球形。

四、诊断

病牛表现体温升高,乳房肿胀,挤出的牛奶有的呈水样、有的呈凝乳块状、有的呈乳黄色,多发于1~2个乳区,发病率达6.7%。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

五、治疗

1.全身治疗。有全身症状的病牛,用安乃近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输液,连用3 d。

2.乳霉净或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乳房灌注,每日2次,连用5 d。

六、防治措施

1.减少与病原接触。挤奶员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挤奶时不宜喂干草或饲草等饲料;圈舍要干净卫生。

2.减少应激反应。夏秋季牛舍一定要干燥、通风、凉爽,防止高温潮湿,春冬季节要防止寒冷袭击,保持适宜温度和充足阳光照射。另外要注意降低畜群转移或首次应用新挤奶台,挤奶机等的应激。

3.减少外伤。防止栏圈过挤,地面及过道光滑,踏板或台阶过高,以及废旧铁,木栅栏等引起外伤。

4.营养因素。在母牛干奶期或青年母牛产犊前60 d,一定要防止缺乏维化素A、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母牛泌乳期最后一周,日粮中不宜加谷物,玉米青贮和高质量豆科干草等。

5.挤奶操作要规范。产乳最初几天,乳房会有水肿,为使其迅速消失,可适当增加挤奶次数,但产后前4 d全部挤干易患产后瘫痪症。第1天每次约挤2 kg,第2天每次挤奶量约为乳量的1/3,第3天为1/2,第4天为3/4,第5天可完全挤完。干奶期最后一次挤乳,要认真挤干净,然后注射干奶药物。

6.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能够造成继发隐性乳房炎的疾病很多。首先有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其次有乳头外伤、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这些疾病发生后要及时治疗,以防继发隐性乳房炎。

七、小结与讨论

1.本病经过治疗5 d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病程达10 d。

2.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及时清理粪便,且正值夏季多雨季节,造成运动场潮湿、泥泞,有利于真菌的滋生,侵害乳头黏膜,造成乳房感染而发病。

3.真菌性乳房炎在目前的乳业生产中已相当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4.真菌性乳房炎主要由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毛孢子菌属和曲霉菌属等引起,发病不多,且呈散发性,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或由于药品、器械被真菌污染。根据真菌性乳房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将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分为轻型和重型两个类型。

5.临床上治疗乳房炎时要及早进行病原诊断,尽早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对于用抗生素治疗5 d以上仍无疗效的乳房炎,更应该重视病原确诊,无条件进行病原诊断时,应该配合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真菌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与其它一般性病原菌所引起的乳房炎区别不明显,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细致、认真观察。有些真菌性乳房炎病例,当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会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在细菌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某种酵母类病原菌大量快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所导致的一种结果。

真菌性乳房炎可对奶牛的乳腺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病理损伤,在奶牛生产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真菌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6.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部分抗生素甚至可以促进致病真菌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繁殖,因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如由念珠菌引起的酵母菌性乳房炎,是念珠菌通过污染的灌注导管、注射器或多剂量的乳房灌注医源性地进入乳房。因此,酵母菌性乳房炎几乎总是继发于急性细菌性乳房炎。在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旺盛。治疗时用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配合“乳霉净”(主要成分为咪唑类抗真菌类药物和中药浸出成分)进行乳头灌注治疗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疗效较好,治愈率达84.62%。

猜你喜欢

乳区真菌性泌乳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奶牛乳房炎对主要牛奶成分的影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新疆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奶牛左右乳区温度温差作为隐性乳房炎检测指标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