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2013-04-08安可进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畜牧兽医站2768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投服子宫炎产道

安可进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畜牧兽医站 276800)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安可进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畜牧兽医站 276800)

奶牛的围产期是指产前2周至产后2周,其中产前2周为围产前期,产后2周为围产后期,是奶牛产奶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的特征是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 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1)围产前期是母牛生产的重点环节,其目标是促进瘤胃微生物与乳头状突起的生长,使奶牛逐渐由以粗料为主的饲养模式向高精日粮模式过渡,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减少产后代谢性疾病。此期要重点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疫病的发生,临产前7d转入产房饲养。饲养方法仍按干奶后期的方法进行饲养。即以优质干草适当搭配精料进行饲养。精料的喂量可按干奶期的标准饲喂,一般供给3~5kg/d。不能造成催奶过急,防止产前产奶的情况发生。(2)要注意降低日粮中钙和食盐的含量。降低食盐的含量可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过度水肿。降低钙的含量可以防止产后代谢障碍,降低代谢病的发病率。产前食盐的喂量可降至0.5%以下。钙的用量可降至原来的1/2~1/3。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母牛临产前2~3d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以防母牛发生便秘。其具体方法可在每100kg精料中加入30~50kg麸皮饲喂母牛。不要把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3)围产前期的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的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日粮粗蛋白水平应调为12%~15%,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了预防产后低血钙症,以及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采食干物质量降低、胎衣不下、产乳热、真胃移位、酮病等。现在广泛应用加阴离子盐(阴离子盐包括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钙等),使奶牛尿pH值降到6~6.5范围内,以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4)为防止奶牛乳热的发生,围产前期给奶牛饲喂含镁量为0.35%~0.40%日粮可以防止产后血镁浓度的降低。为了防止流产、难产,严禁饲喂变质霉变的饲料不能供给冰冻饮水。

2 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1)对围产后期奶牛饲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早恢复体质,减少代谢病的发生,确保奶牛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母牛分娩过程体力消耗很大,产后体质虚弱,饲养原则是促进体质恢复。产后0.5~1h内要给母牛饮与体温相同的麸皮水,即2kg麸皮加20kg温水、60g盐、500g红糖,使母牛尽快恢复体力。另外,可用益母草膏150~200ml加适量水煮沸后让母牛服用,1次/d,可连服数次,或者肌肉注射缩宫素2ml以利于胎衣排出和子宫复旧。母牛产后2~3d内的饲喂应以优质干草为主,同时补喂一些易消化的精料。如每天饲喂3kg的麸皮和玉米,2~3d后开始逐渐增加日粮中钙和食盐的含量。其方法可用配合精料替换麸皮和玉米。一般产后第3天替换1/3,第4天替换1/2,第3天替换2/3,第6天全部饲喂配合精料。母牛产后7d后如果食欲良好,粪便正常,乳房水肿消失,开始饲喂青贮饲料和补喂精料。精料的补加量为每天加0.5~1kg。奶牛产后头7d要饮用的温水,不宜饮用冷水,以免引起胃肠炎。(2)产后挤奶 产后第1天的挤奶量可为日产量的1/3,第2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第4~5天泌乳和消化机能恢复再正常挤奶,可有效防止乳热症。(3)观察胎衣排出时间和粪便性状 胎衣排出的时间一般为12h,超过12h胎衣不下者,严禁子宫内剥离,可向子宫内放入抗生素,使胎衣净化,自然排出。如果粪便出现稀薄、颜色改变、恶臭等不正常现象,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多采食些粗饲料。(4)分娩后要检查乳牛的体温、脉搏数、呼吸数、精神状态及四肢运动和采食反刍情况等,在产后第1~2天内体温降低,呼吸浅表,精神沉郁,反射降低,运动无力或喜卧地,采食无力,不反刍的牛,可能发生了产后低血钙,可用5%葡萄糖酸钙800~1000ml静脉注射,必要时2次/d。若产后第3~5d内体温升高,呼吸频数,心率快,不吃不反刍者,多是子宫内感染和由急性乳腺炎引起,若救治不当可发生败血症死亡。对此类乳牛应大剂量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5%碳酸氢钠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应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以消除子宫内感染及乳腺炎的发生。(5)搞好牛舍的环境卫生,使舍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保证饮水清洁充足。围产期内一旦发生消化道及代谢等疾病,应及时诊断治疗。

3 围产期常发疾病的防控

3.1 产后瘫痪

经产牛、胎次越多该病发病率越高,发病率正常为1%~2%;发病率高的牧场达25%。

3.1.1 临床症状 临床型产后瘫痪表现为体温降低,卧地不起,反刍与采食停止;亚临床型产后瘫痪典型症状不明显,采食减少,运动无力,产奶量降低,常常并发胎衣不下及子宫炎。病牛低血钙,产后健康母牛的血钙平均为2.5mmol/L,病牛血钙为0.40~1.25mmol/L,血镁、血磷含量也降低。病牛血糖降至1.12~2.24mmol/L。病牛高血酮,健康牛血清中酮体为1.72mmol/L以下,亚临床型酮病血清酮体1.72~3.44mmol/L,临床型酮病血清通体含量为3.44mmol/L以上。

3.1.2 预防低血钙方案 (1)投服阴离子盐,如氯化铵,从围产前期开始,直到围产后期,喂后测定奶牛尿pH值,使之偏酸性(5.5~6.0);(2)胎次为2~3胎的奶牛,投服2丸博威钙,产犊后0h投服第一丸,产犊后12~15h投服第二丸;(3)有产后瘫痪病史的牛、高胎次、高产牛,投服3丸博威钙,产后0h投服第一丸,产后12~15h投服第二丸,产后24~30h投服第三丸。

3.1.3 治疗 (1)10%葡萄糖酸钙800~1000ml,维生素C4`5g,维生素B12 2~2.5mg,25%葡萄糖1000ml,静脉注射,经2~3h后,投服1丸博威钙;(2)15%磷酸二氢钠200~300ml,静脉注射;(3)25%硫酸镁注射液120~150ml,静脉注射;(4)经12~15h后,再次给予1丸博威钙。

3.2 产后截瘫

是指产后闭孔神经损伤导致的奶牛单侧或双侧后肢不能内收。

3.2.1 病因 多因胎儿过大或胎儿畸形压迫闭孔神经,助产时强力牵引,引起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损伤。牛在光滑地面上或冰上劈叉,后肢内收肌撕裂时,也可能出现产后截瘫的症状。

3.2.2 症状 病牛站立时后肢呈外展姿式,后肢不能内收,球节屈曲,以球节和蹄背侧着地站立。牛两后肢向外劈开,呈“蛙坐式”,腹部着地。严重病例两后肢完全叉开,与身体长轴垂直。

3.2.3 诊断 本病应与单纯性内收肌肌病、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骨折、代谢性疾病(生产瘫痪)等相鉴别。一般单侧损伤病牛预后良好

3.2.4 治疗 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和非甾体抗炎药,此时可不考虑两类药物同时应用带来的副作用。病牛应放置在地面防滑、宽敞的厩舍或临时搭建的围栏内。若奶牛试图站立,应人工提举牛尾辅助其站立。若两肢瘫痪,应安置髋结节吊牛夹,辅助患牛站立。经常评价患牛的后肢支持功能,如其能自行站立,应迅速去除吊带夹,让其自然站立。站立期间,可人工挤奶,以防乳汁积聚引发乳房炎。

3.3 产后胎衣不下

奶牛通常在产后3~8h排出胎衣,如超过12h仍未排出,则认为是发生了胎衣不下。正常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在5%~10%之间,而异常分娩母牛(剖腹产、难产、流产和早产等)及布氏杆菌感染牛群发病率可达20%~50%,甚至更高。胎次、产犊季节、双胎、死胎及胎位异常等对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均有影响。

3.3.1 危害 胎衣不下通常不影响奶牛的健康,仅食欲和体温发生轻微变化;少数严重病例,可继发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出现典型的毒血症和败血症,导致不孕甚至危及患畜生命。

3.3.2 病因 胎衣不下受流产、难产、低血钙、双胎、高温、母牛年龄和胎次的增加、早产、引产、子宫炎症、内分泌失调、嗜中性粒细胞功能减退和营养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太清楚。目前认为胎衣不下主要是胎膜绒毛与母体子宫肉阜分离受阻或子宫张力不足、无力造成的,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早产(自发性或诱导性);(2)妊娠期延长可能引起母体子宫肉阜过度生长;(3)剖腹产、子宫扭转及其他类型的难产引起创伤和绒毛水肿;(4)传染病(流产或未流产)引起的炎症反应,造成母体组织和胎儿组织粘连,如布氏杆菌病等;(5)胎盘充血;(6)绒毛坏死。

3.3.3 防治 围产前期,维生素ADE注射液25ml肌肉注射或亚硒酸钠维生素注射液E20ml肌肉注射;(2)产后立即注射缩宫素80~100IU;(3)产后立即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4)凡胎衣不下的病牛,都要进行子宫内投药,2d后再投一次;(5)补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应用抗菌素;(6)饲料饲草中添加脱霉剂制品。

3.4 产道拉伤及感染化脓

3.4.1 接产中存在的问题 产后未做产道检查,产后护理人员不明确产道损伤情况。严重的产道撕裂,未做缝合与局部处理。产道感染后不做产道的处理,产道严重感染后,不做全身检查,治疗措施不力。

3.4.2 产道拉伤、感染创处理 (1)产后4h内及时缝合产道创口;(2)产道内涂抹碘甘油或拜净,1~2次/d;(3)后海穴封闭,0.5%普鲁卡因80~100ml+青霉素800万IUu,产后3d内1次/d;(4)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注射;(5)产道内脓肿,切开或穿刺排脓;(6)全身情况差的,补液、抗菌、抗炎治疗。

3.4.3 产道脓肿与肿瘤的鉴别 产道感染、产道内脓肿的病牛产后卧地不起、常误诊为腰肢病,延误治疗时机。肿瘤常常在阴道壁上,形成坚实的增生物,与周围界限明显;凡阴道壁上的脓肿,要进行穿刺诊断;子宫壁上的脓肿,可做腹壁切开,穿刺诊断。

3.5 子宫炎

产后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及更深层感染,这种感染对以后繁殖有可能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败血症症状,产后子宫炎是奶牛极为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3.5.1 危害 子宫炎在奶牛群中尤其中高产牛群中发生的频率较高,患有子宫炎的牛情期受胎率降低,产犊间隔延长,淘汰率升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牧场泌乳牛子宫炎的发生率一般超过8%,患子宫炎严重的牧场,泌乳牛子宫炎的发生率会超过40%。

3.5.2 病因 分娩异常:流产、胎衣不下、早产、双胎、难产、自贡的其他疾病;接产未消毒、感染;子宫收缩无力、复旧延迟。

3.5.3 症状 病牛拱背、努责,排出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呈污红色或棕色。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及产奶量明显下降,反刍减弱或停止,逐渐消瘦。

3.5.4 预防与治疗 (1)产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2)注射头孢噻呋钠,1次/d;(3)子宫内投药与子宫冲洗,用1%氯化钠或1~2%氯化钠苏打溶液冲洗,冲洗液温度接近体温,冲洗液回流干净;(4)子宫内投放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或其他抗生素,繁殖腐败、延缓溶解,等待胎衣自行排出,一般间隔2d重复1次;(5)有全身症状的,补液、解毒、抗菌、抗内毒素休克等治疗措施。

3.6 真胃左方变位

分为单纯性左方变位、伴有真胃不完全阻塞、真胃内异物的真胃左方变位。该病发病率一般为1.5%~2%,70%左右的牛发生在产后10~20d,90%病牛为头胎牛。该病与难产的关系不明显,与子宫炎、产道拉伤关系密切。

3.6.1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与叩诊检查的钢管音进行确诊。

3.6.2 防控 控制头胎牛的膘情,严禁过肥。距预产期1.5个月调整饲料配方,把瘤胃体积撑大。饲料酸度过大常常引起真胃溃疡与弛缓,从而引起真胃变位,在预混料中加入碳酸氢钠。积极治疗子宫炎和产道拉伤,产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分娩应激与提高采食量。灌服健胃药、消胀药、补充能量药。

3.6.3 治疗 (1)叩诊钢管音明显、范围大的病牛,采用套管针微创固定;(2)套管针微创固定不成功的病牛、钢管音范围小、范围不固定的病牛,采用手术整复与固定;(3)伴有真胃不完全阻塞、真胃内异物的病牛,做真胃切开术,取出异物。

S823.9+1

B

1007-1733(2013)09-0024-03

2013–07–29)

猜你喜欢

投服子宫炎产道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清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母猪子宫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