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基于湖南省5 所独立学院的调查

2013-04-07向兵刘卫胡蓉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学院

向兵,刘卫,胡蓉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基于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和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5 所地处长沙市的独立学院,对其回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毕业生近3年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讨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略。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近3年的少数民族毕业学生分别为308、402、449、452、271 人,占学院毕业生总数的比率分别为6.63%、5.22%、5.85%、6.59%、4.57%。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呈明显的个人封闭化倾向,其择业价值目标具有较重的功利性和明显的择业主体意识。

1) 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2012、2013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离校前与用人单位的签约比率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分别为81.82%、72.45%、39.33%;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分别为76.63%、85.71%、84.66%;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分别为94.29%、88.17%、81.48%;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分别为94.78%,84.85%、86.76%。可见,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状况令人担忧。

2) 待业时间长,就业成本高。近年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从毕业离校到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时间(简称“待业时间”)越来越长。为了疏通各种关系,就业成本不断上升,60%的家庭为子女就业花钱送礼,花费高的多达上万元人民币。

3) 就业层次低,平均收入少。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7%在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和外企、国企就业,80%的在县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和小型私人企业就业[1]。月薪普遍达不到2 000 元以上的期望值。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独立学院的意愿。

4) 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65%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没有直接联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不利于企业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发展。

5) 应聘存在严重自卑心理。据调查,60%的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有自卑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饮食习惯或其他生活习俗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常因此难以接受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2]。这将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6) 就业期望值偏高。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60%不太乐意去小城镇就业,32%选择到有固定收入的岗位就业,96%期望月薪在2 000 元以上。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2 问题成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成因,与非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高校人才培养内容中普遍缺少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环节和自主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轨现象[3];专业设置与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不太吻合。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时更多的是考虑将来的饮食生活、择偶成家、宗教活动等是否方便,而许多高校并未对其加以考虑而相应调整专业设置,以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校后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很小,择业空间狭小,流动性差。

其差异表现在高校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两个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贫困的民族地区,落后的基础教育影响了其潜能的发挥,英语、汉语、计算机等与城镇同龄人间的差距尤其明显[4]。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制约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很多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大都需要申请助学贷款和开展勤工助学,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他们承受着非贫困学生难以想象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另外,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因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差异,在现行的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其特有的优势很难体现出来。

3 基本治理策略

有效治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辨证施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在治理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主导作用,在为其创造和增加返乡就业机会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到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就业创造条件。同时,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除部分企业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歧视现象,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由于独立学院的收费相对较高,家庭困难的学生难以支付学费,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补助金的发放力度,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使其能专心学习。各级民委还可以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就业岗位,对吸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

2)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高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重点是优化学科结构及培养模式,使其学科模式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把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重要领域、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作为独立学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依据[5]。同时,高校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多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争取一毕业就能在岗位上成为骨干。

3) 树立多元的就业理念。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要在明确自己职业理想基础上,找准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与时俱进,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困难,调整就业心态和自我评价的标准,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取向。要克服文化差异的困难,多与社会联系,时刻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总之要有正确自认知我,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1]杜芸.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8–71.

[2]邓红波.人力资源竞争力视域下民族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2012(5):40–47.

[3]马莉莉,王福平,杨丽莉.少数民族大学本科生就业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63.

[4]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2(2):142–143.

[5]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毕业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学院掠影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西行学院